大疫年日记

✍ dations ◷ 2025-11-12 01:31:55 #大疫年日记
《瘟疫年纪事》(英语:A Journal of the Plague Year),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1660年-1731年)于1722年3月所发表的小说。这部小说描述在1665年身处大瘟疫袭击的伦敦城。这本书大致按时间顺序叙事,但没有分篇章或也没有章节标题。虽然看来是在事件发生的几年后所写,本书实际上是在实际出版的数年之前所写作,本书于1722年3月第一次出版。迪福在1665年时只有5岁,而这本书发表时的作者的名称缩写为"H.F.”,这本小说很可能是基于迪福的叔叔,亨利迪福当时所留下的记录。在这本书中,迪福不厌其烦、钜细靡遗地描述具体的社区、街道,甚至是哪几间房屋发生瘟疫,以达到效果逼真。此外,它提供了伤亡数字表,并讨论各种不同记载、轶事的可信度。本书往往被跟瘟疫当代的记载相比,尤其是塞缪尔·佩皮斯的日记。迪福的记述虽然是虚构的,但比起佩皮斯的第一人称叙事,更为详细和系统。此外,它可以跟描述意大利瘟疫的作品并列,即曼佐尼(Alessandro Manzoni)的《订婚》。尽管有一些类似之触(例如,这两部小说都在瘟疫结束多年后写作),这两位作家的写作技巧不同:迪福的作品在细节上用力甚深,但他用的是局外者的笔触,而曼佐尼不仅重建了被瘟疫袭击的米兰当时的气氛,他还以自己充满诗意的敏感度分析了个人对于瘟疫的反应。究竟《瘟疫年纪事》能不能被看做一本真正的小说,学界仍存在争议。 与《鲁滨逊漂流记》或《摩尔·弗兰德斯》不同, 《瘟疫年纪事》最初是被视为一部非虚构的作品。在1780年这本书的虚构性被大多数的人所知晓,而究竟迪福是不是这本书的作者,还是仅为本书的编辑者仍有讨论的空间。 一位现在的文学评论者甚至认为书中的记录“只有很小一部分是虚构的”,Watson Nicholson于1919年撰文指出这本书可以被视为“真正的历史”。 其他文学评论者则认为这本书应该就是一部充满想像力的小说,可以妥当地称其为历史小说。1945年,一个电台节目古怪的圆(The Weird Circle)将小说改编成一个精简版的30分钟戏剧。

相关

  • 核碎裂核破裂(核碎裂,英语:Karyorrhexis)是垂死细胞的核的破坏性碎片化,染色质不规则地散布在细胞质内。经常在固缩之后发生,核破裂之后会发生核溶解,都可能是细胞程序性死亡和坏死的结果
  • 唐纳德·威尼科特唐诺·伍兹·温尼考特(Donald Woods Winnicott,1896年4月7日-1971年1月28日),英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对客体关系理论有一定贡献。他在40年的时间里研究人类成长,希望阐明
  • 形式逻辑逻辑(古希腊语:λογική;德语:Logik;法语:logique;英语:logic;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 logica),又称理则、论理、推理、推论,是对有效推论的哲学研究。逻辑被使用在大部分的
  • 印何阗印何阗(英语:Imhotep,Immutef;Im-hotep或Ii-em-Hotep,/ɪmˈhoʊtɛp/; 埃及语拉丁转写:ỉỉ-m-ḥtp *jā-im-ḥātap,埃及圣书字记法:
  • 东海撞击事件东方海(拉丁语:Mare Orientale)是月海之一,位于月球正面最西部边缘,难于在地球上观测,其直径为327公里,面积约6.9万平方公里。宇宙飞船拍摄的图片揭示了它是月球上最引人注目的大
  • 磁力磁力显微镜(Magnetic force microscope.MFM)是一种原子力显微镜,通过磁性探针扫描磁性样品,检测探针和磁性样品表面的相互作用以重构样品表面的磁性结构。很多种类的磁性相互作
  • 细胞焦亡细胞焦亡是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是生物体的一种天然免疫反应。细胞不断胀大直至细胞膜破裂,释放大量的促炎症因子进而激发其他免疫细胞抵抗感染并导致组织炎症。细胞焦亡通
  • span class=nowrapCdSOsub4/sub/span硫酸镉,化学式CdSO4,常为水合物 3CdSO4·8H2O 的形式。无色无气味单斜结晶,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和乙酸。易风化。剧毒!1、金属镉、蒸馏水和硫酸在反应器中,30%过氧化氢存在下进
  • 力积电力晶积成电子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英语:Powerchip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简称力积电、PSMC,业务范围涵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非易失性存储器(Flash)制造及晶
  • 哈丰角哈丰角(Xaafuun),是非洲大陆的最东点,位于索马里东北部哈丰半岛的顶端,东邻印度洋,目前实际属于邦特兰的管辖下。坐标:10°25′0″N 51°16′0″E / 10.41667°N 51.26667°E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