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系指的根据语言、文化以及地域特征而划分的汉族支派(支系),除了汉族外,世界上其他民族内部也有不同支系。
在20世纪以前,对汉族内部差异性的研究极少。直到1930年,客家学者罗香林意识到,像汉族这样人口众多的民族,会因为时代和环境的变迁而逐渐分化,形成有微小差异的亚文化群体。在《客家研究导论》中,为了描述这种亚文化群体,罗香林创造了“民系”这个概念。在该书中,罗香林指出:“‘民系’一词,是我个人新造出来用以解释民族里头种种支派的。”按照罗香林的定义,民系就是某一个民族下面的支系,汉族民系指的就是汉族下面的分支(支系)。
民系的区分最主要的是由不同方言、生活方式和心理素质所形成的特征来反映。这个词汇为中国大陆学者创造,境外甚少使用,多仅仅以族群来称呼之。21世纪以后,在海外人类学家的影响下,中国大陆的客家学者开始更多地使用“族群”、“社区”这些社会人类学概念来取代“民系”这个词。
汉族民系的划分并不统一,目前存在多种的划分方法。
若按汉语方言来分类,汉族可以分为七大民系:北方官话民系、晋语民系、江浙吴语民系、福建闽语民系、广府粤语民系、湘赣语民系、客家语民系。
若按文化来分类,汉族可以分为北方民系和南方民系两大民系。其中北方民系可以分为中原民系、燕京民系(幽燕民系)、山东民系(鲁民系)、山西民系(晋民系、晋绥民系)、东北民系等;南方民系可以分为湖北民系(楚民系)、岭南民系(粤民系)、福建民系(闽民系)、江右民系(赣民系)、湖湘民系(湘民系)、巴蜀民系(四川民系、蜀民系)、吴越民系(吴民系)、温州民系(瓯民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