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凝乳蛋白酶

✍ dations ◷ 2025-11-12 04:48:54 #胰凝乳蛋白酶
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psin,bovine γ,PDB 1AB9,EC 3.4.21.1),也叫糜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是一种能够分解蛋白质的消化性酶,活性基团为丝氨酸,故属于丝氨酸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在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都是芳香族氨基酸)的羧基处切断肽键,从而裂解蛋白质。如果反应有足够的时间,胰凝乳蛋白酶也可以水解是以亮氨酸为主的羧基端肽键。胰凝乳蛋白酶是在胰脏中被合成。开始合成的是胰凝乳蛋白酶原(胰凝乳蛋白酶的前体),不具有酶活性。在随胰液进入小肠后,被胰蛋白酶剪切为两部分(两部分之间依然通过二硫键相连),随后被剪切的胰凝乳蛋白酶原可以互相剪切去一段短的肽段,形成由二硫键相连的三条多肽链的具有完整活性的胰凝乳蛋白酶。这种活化机制保证了胰凝乳蛋白酶只在体内特定地点获得催化活性,避免对机体造成损伤。胰凝乳蛋白酶是在哺乳动物及其他动物体内的消化系统中发挥作用。它是通过催化一个水解反应(在没有酶催化的情况下,反应速度非常慢)来剪切肽键。胰凝乳蛋白酶的偏好受质包括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以及白氨酸和甲硫氨酸。与其他蛋白酶相似,胰凝乳蛋白酶也可以在体外水解酯键;因此可以用一些受质类似物,如N-乙酰-L-酪氨酸对硝基苯酯,来作为酶反应试剂。胰凝乳蛋白酶上195位丝氨酸残基的羟基氧是一个强的亲核物,可以进攻肽键上的羰基碳,使酶与底物共价连接形成短暂的酶-底物中间体,随后不稳定的肽键发生断裂。这一催化机制的发现是基于对酶与底物类似物(N-乙酰-L-酪氨酸对硝基苯酯)反应动力学的研究;由于反应产物对硝基苯酚显黄色,就可以通过在405nm下测量反应混合物的吸光值来计算产物浓度。胰凝乳蛋白酶的催化反应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开始时的快速反应和随后遵从米氏方程的稳定反应,又被称为“乒乓”机制。这一反应模式可以用胰凝乳蛋白酶催化的两个步骤来解释,即先乙酰化底物形成酶-底物中间物;再去乙酰化,酶回复到初始状态。EC 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2.1/2/3/4/5/6/7(2.7.10/11-12)/8/9  · 3.1/2/3/4(3.4.21/22/23/24)/5/6/7/8/9/10/11/12/13  ·

相关

  •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共济失调微血管扩张症候群是一种小脑运动失调疾病,常于3-6岁发病,并会有免疫不全、微血管扩张,以及容易发生癌症,对辐射的抗性亦有所下降。其发生率为1/40000至100000。遗传方面
  • 体重下降体重下降(Weight loss)在医学、健康或是体适能领域中,是指人体体重的下降,可能是因为体液的减少、体脂肪或脂肪组织的减少,也有可能是净体重(lean mass,无脂肪体重,是指骨骼矿物质、
  • 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英语:Third Way),又称新中间路线(Middle Way),是一种走在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中间的一种政治经济理念的概称。它由中间派所倡导,是社会民主主义的一个流派,英
  • 孕妇孕妇是怀孕的妇女,是人类社会的一个身份,她们有共同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消费需要。孕妇怀孕期是需要加强营养的特殊生理时期,因为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所有营养素均来自母体,孕妇
  • 骨化三醇骨化三醇(英语:Calcitriol,又称为1,25-二羟胆钙化醇或1,25-二羟维生素D3)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也是体内的一种激素,在调节血钙与血磷浓度方面有着重要作用。7-脱氢胆固醇在皮肤内
  • 脱氧核糖去氧核糖(Deoxyribose)又称脫氧核糖、D-脱氧核糖、2-脱氧核糖或D-2-脱氧核糖,是核糖的2-位羟基被氢取代后形成的脱氧糖衍生物,是一个戊醛糖。它同时也是D-阿拉伯糖的2-脱氧产物
  • 原肠原肠(archenteron、digestive tube)是在囊胚时期经由原肠形成所完成。最后会形成动物的消化道。有些细胞向囊胚腔内折形成的过程称为内凹。这些细胞重新排列直到宽又浅的凹陷
  • 皮肤科学皮肤科(dermatology)是医学上治疗皮肤疾病的专门分支。全身的皮肤面积广大,因此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的结构、功能和疾病的学科,在广义上,还包含对头发、指
  • 熊本大学熊本大学(くまもとだいがく,Kumamoto University)位于熊本县熊本市黑发的日本国立大学。简称“熊大”。熊大前身“第五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包括1名诺贝尔奖得主、2名日本内阁总
  • 六氟化硫六氟化硫(化学式:SF6)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不可燃,微溶于水。分子为八面体构型,属于超价分子,无极性。六氟化硫是常用的致冷剂及输配电设备的绝缘与防电弧气体,但它也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