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

✍ dations ◷ 2025-02-25 12:18:23 #天体物理学研究所,哈佛大学,史密森尼学会,美国研究机构,1973年建立的组织

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英语: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缩写为CfA)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剑桥,由哈佛大学天文台和史密松天体物理台组成。

哈佛大学天文台建立于1839年,是哈佛大学艺术和科学学院下属的研究机构,并为哈佛大学天文系的教学活动提供设备和其它方面的支持。史密松天体物理台于1890年建立,是史密松研究所的一个机构。1955年,史密松天体物理台将总部迁往剑桥,开始了与哈佛大学天文台长期的合作关系。二者于1973年7月1日正式建立联合机构,即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

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促使两个机构在原子和分子物理、高能天体物理、可见光和红外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和天体测量学、太阳物理学、恒星天文学、行星科学、理论天体物理学等方面开展合作,此外还设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哈佛大学天文系担负了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在天文学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

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在马萨诸塞州还有三处办公地点,还在亚利桑那州的霍普金斯山建有弗雷德·劳伦斯·惠普尔天文台(FLWO),拥有多镜面望远镜(MMT)、超高能辐射成像望远镜阵列系统(VERITAS)等设备,在夏威夷莫纳克亚参与建设了亚毫米波阵列,在智利的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参与建设了麦哲伦望远镜,在南极洲参与建设了南极望远镜。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参与的空间望远镜项目有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CXO)、日出卫星(Solar-B)、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SOHO)、斯皮策空间望远镜(SST)等。

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还下属有理论原子分子和光学物理研究所(ITAMP)、理论和计算研究所(ITC)和X射线技术中心(CXT)等三个研究中心,以及一个用于科学仪器研发的工程中心(CE)。

1998年是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成立25周年,庆祝活动上回顾了中心25年来的重要发现和有纪念意义的事件,包括:1973年,由该中心设计的、安装在天空实验室上的设备发现了太阳的冕洞。在天鹅座中证认了第一个黑洞候选天体。1976年火箭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引力红移。1977年发射了爱因斯坦卫星,开启了X射线天文学的新时代。1979年,多镜面望远镜在亚利桑那开始启用,同年,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物理学家史蒂文·温伯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80年发现了木星的X射线辐射。1981年在猎户座大星云中发现了水分子的脉泽辐射,为测量天体的距离提供了新的手段,同年完成了CfA红移巡天北半球的观测。1982年在超新星遗迹中发现了快速旋转的脉冲星。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空间天文观测证实了弗雷德·惠普尔关于彗星结构的“脏雪球”理论。1988年,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下属的橡树岭天文台发现了太阳系外行星的证据。1990年发现了宇宙大尺度结构中的“长城”构造,惠普尔天文台发现了蟹状星云的伽玛射线辐射。1994年,CfA红移巡天扩展到南半球。1995年,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发现了超大质量黑洞存在的证据。同年,次毫米波阵列望远镜在夏威夷莫纳克亚动土兴建。1996年,惠普尔天文台发现了一类新的活动星系;安装在SOHO卫星上、由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设计的仪器拍摄了首张太阳外层大气的照片,探测到了快、慢两种太阳风。同年,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成为先进X射线天文设备(AXAF,即后来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控制中心。1997年首次从观测上确认了黑洞周围的事件视界。

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总部位于剑桥花园街60号,第10234号小行星“花园街60号”(Sixtygarden)以它的地址命名。

2010年财政经费来源于:

相关

  • 凸版印刷凸版印刷(英语:Letterpress)凸版从前以活版为主,其他和活版并版的图片版,不管是锌质还是胶质,均同属凸版(包括古代以整块木板去雕刻的木刻版)。最早由石括、括章所衍生而来,并应用于
  • 荷兰市镇政治荷兰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荷兰市镇政治是荷兰政治的重要环节之一,市镇(荷兰语:gemeente)是荷兰的基层政权,在荷兰政府架构中是最低的阶层,而他们又与阿姆斯特丹以及鹿特丹的政治运
  • 皇家奖章皇家奖章(英语:Royal Medal),也被称作国王奖章(英语:The King's Medal)或 女王奖章(英语:The Queen's Medal),取决于颁奖时在位君主的性别,是由皇家学会所颁发的镀银奖章。每年颁给英联
  • 高雄愿景馆坐标:22°38′18″N 120°18′11″E / 22.6382766°N 120.3031023°E / 22.6382766; 120.3031023高雄车站帝冠式站体是一座位于台湾高雄市的历史建筑,地址为三民区建国二路318
  • 井口贞夫井口贞夫(日语:井口 貞夫/いぐち さだお Iguchi Sadao,1899年10月18日-1980年5月27日),日本外交官。曾担任外务事务次官及驻美国、加拿大和中华民国大使。1969年获颁勋一等瑞宝章
  • 董恺悌董恺悌(英语:Kaity Tong;1947年7月23日-),著名美籍华人新闻工作者、社会活动家。董恺悌生于中华民国青岛市,祖籍浙江省宁波市鄞县(今属宁波市鄞州区)。董萍的侄女,其长兄为1935年生。
  • 巴鲁仁巴鲁仁(英语:baru seed),也被称为巴鲁坚果(baru nut),或巴鲁杏仁(baru almond), 在分类学上被归类为Dipteryx alata Vogel,是一种未经驯化的原始豆科作物。 它是一种野生物种,广泛分布
  • 汉斯·赖斯纳汉斯·雅各布·赖斯纳(德语:Hans Jacob Reissner,1874年1月18日-1967年10月2日),也称为雅各布·约翰内斯·赖斯纳(Jacob Johannes Reissner),出生于柏林,德国航空工程师,业余爱好是数学
  • 咋喳喳咋即“杂杂”,传说是葡萄牙语“杂粮”的音译。据说是以前驻守在澳门的兵房,把各种豆类煮成一煲糖水作为午餐而发明的。后来流传到阿婆在街边摆卖此种糖水,故又称阿婆粥。最初
  • 赛扬DCeleron D,或者称为赛扬D,是属于Intel赛扬处理器家族的一系列桌面处理器。自Celeron系列推出以来,不论核心如何随着同期奔腾处理器而升级换代,在名称上从未有任何如Pentium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