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步兵伙友
✍ dations ◷ 2025-02-23 10:10:43 #步兵伙友
步兵伙友(古希腊语:πεζέταιροι ; pezhētairoi),或译步行伙友。在字义上由希腊文中“步兵”(pezos)和“伙友”(hetairos)两词所组成。步兵伙友是马其顿军队中的重装步兵,原是马其顿王国的国王步兵卫队,后来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演变成马其顿方阵重装步兵,是马其顿军的主干,此名称持续在继业者国家出现。在亚历山大大帝时,几乎所有马其顿方阵都是步兵伙友,步兵伙友因为手持长矛可以抵挡马背上的敌人冲锋,也可以在兵器的长度优势上对抗其他步兵,因此可以有效对抗敌人的骑兵和步兵。在马其顿王国早期,步兵伙友是王国的精锐步兵团,据古代记载这支部队由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所创建,这位国王或许是亚历山大一世、更可能是亚历山大二世。在一些古代文献的残篇中,说步兵伙友来选自马其顿全境,并且选拔体格高壮之人,作为国王禁卫军团,这显示这时步兵伙友作用等同亚历山大时期的持盾卫队一样,是国王禁卫步兵,作战方式应与南方希腊城邦的希腊重装步兵无异。在腓力二世继位后初期,腓力率领约10,000人的军队对抗入侵的伊利里亚人,在这场战役中提到的步兵精锐很可能是步兵伙友,并且主导了战役胜利。随着腓力二世军事改革,马其顿方阵作战方式引进军中,并且成为军队主干。很可能是这个时期腓力把禁卫军团名字改成持盾卫队,步兵伙友这个称号给马其顿方阵步兵,如果是这样,那新式步兵伙友有在前338年击败希腊联军的喀罗尼亚战役出场。另外,也有一种可能是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征前才更改名字,把原先禁卫军的名字来荣誉马其顿步兵,使马其顿方阵步兵拥有“伙友”的殊荣。无论如何,当亚历山大渡过海峡来到小亚细亚时,持盾卫队是禁卫军团,而步兵伙友是马其顿重装步兵。亚历山大大帝一开始的大军中有12,000名马其顿步兵,扣除3,000名持盾卫队,那剩下9,000名应是步兵伙友。步兵伙友参与亚历山大各大小战役,击败各式部队,征途从小亚细亚、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伊朗高原、甚至远达印度。在希腊化时代,马其顿安提柯王朝的重装方阵则称为铜盾兵和白盾兵。在腓力二世军事改革后,步兵伙友的主要武器是萨里沙长矛,这是一种相当长的长矛,由韧且弹性的山茱萸木所制造,远比古典希腊重装步兵的多律长枪还长很多。也因为使用这种长矛的缘故,它可以让前五排士兵的枪头超过方阵前缘,可以远远的就刺到敌兵,也让马其顿方阵有着更多的枪头来攻击,这些优势几乎使他们在方阵正面上锐不可当。因为萨里沙长矛又长又重,需要两只手来使用,因此古代文献记载马其顿方阵步兵的盾牌使用较略小约60多公分的轻盾(pelta)。,其轻盾持在步兵左手前臂上,盾牌还用一条带子悬挂在脖子上,使左手可以腾出来帮助持枪。另外,萨里沙因为太长,以至于单兵作战时不利挥舞,它必须组成方阵才有威力。然而,在一些场合如攻坚战、追击战、或在巴克特里亚和粟特的扫荡战,不适合使用萨里沙,他们可能装备传统的长枪,或是标枪,来因应战斗需要。文献中没有特别说明他们穿哪种铠甲,很可能穿着亚麻胸甲。
虽然腓力改革使马其顿方阵攻击能力加强,但因受亚历山大大帝战术的影响,传统认知上步兵伙友在战术上的角色偏向防御性,他们被认为是坚固的战线,主要是钉住敌人、限制敌人行动,并用方阵如刺猬般的长矛来挫措敌人士气,这时再配合重装骑兵,向敌人特定部分或暴露的侧翼而作决定性打击,这就是所谓的亚历山大锤砧战术,如前331年高加米拉战役。但不可否认步兵伙友在一些战役中亦担当攻击任务。然而马其顿方阵的缺点如优点般一样明显,它的地形适应差,变换阵形慢、脆弱的侧翼都可能带来致命,尽管步兵伙友在装备上比希腊化时期的马其顿方阵来得轻,训练也较扎实,也常在一些不利地形组合马其顿方阵,但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这一缺点有时仍暴露出来。前324年亚历山大东征时,步兵伙友共有六个团(taxeis),每团人数可能为1,500人,该团的士兵都来自马其顿某一地区。从古代文献的记载,这些团的名字有时根据地区来源称呼,有时以指挥官来称呼。马其顿奥勒提斯(Orestis)和林塞斯蒂斯(Lyncestis)地区的人口可能不够多,因此合并为一团。在亚历山大进入印度前,随着先前从马其顿本土增援,在前327年出现了第七个步兵伙友团。星芒伙友(Asthetairoi)是一支谜样的部队,它可能包含在步兵伙友之中,或可能是同等地位的部队,或可能只是个荣誉衔。关于它的名称意义也有很多争论,有的学者认为它意味着“精锐伙友”、或“亲密伙友”、
或是指上马其顿的“城镇伙友”。最新的解释是它们的盾牌被冠上代表王家的八芒星而得此名。一些步兵伙友的团(taxeis)会被冠上星芒伙友之名,可能这些部队相比其他团来得较精锐,或装备来得较轻。甚至有学者认为星芒伙友是亚历山大东征时期更换装备的部队,他们的装备可能如古典希腊重装步兵一般。从史料中可确认被冠上星芒伙友的方阵团有阿敏塔斯团、科那斯团、佩尔狄卡斯团、波利伯孔团。
相关
- 炭疽病炭疽病(英语:anthrax)是由炭疽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感染途径包括皮肤接触、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注射等四种,通常在感染一天至两个月后开始出现症状,经由皮肤接触的感染起初会出现小
- 尚柏朗过滤器尚柏朗过滤器,或称巴斯德-尚柏朗过滤器,是由查理斯·尚柏朗于1884年发明的陶瓷制滤水器。其原理和伯克菲尔德过滤器(英语:Berkefeld filter)类似。该过滤器由陶瓷制的内外管构成
- 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英语: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种救助心搏骤停病患的急救措施,通过人工保持脑功能直到自然呼吸和血液循环恢复。心肺复苏术并非单一的技术,它包含了一系
- 桥本氏桥本氏甲状腺炎也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hronic lymphocytic thyroiditis)、桥本氏症(Hashimoto's disease)是一种由甲状腺被一系列细胞或抗体介导免疫过程攻击所导致的自体
- 腱鞘炎腱鞘炎又称肌腱滑膜炎(英语:Tenosynovitis),指腱鞘发炎,常造成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可以是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常见的非感染性腱鞘炎有狄奎凡氏症和板机指。所有手部感染
- 医疗疏失医疗疏失,又称医疗过失、医疗错误、医疗失误,通常指可以被避免的医疗照护不良反应,无论它是否明显的被证明对病人有危害。它可能是源自于不精确或错误的诊断、或疗法。造成严重
- 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二甲基色胺衍生物,一种色胺类致幻剂。存在于很多植物和蟾蜍中。1936年首次合成。
-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法,由英国的克拉克(Clark)和盖奇(Gage)于1912年发明。如今,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改良工艺是处理城市污水最广泛使用的方法。它能从污水中去除溶
-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英语: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指的是任何涉及到呼吸道部分的感染性疾病,这类疾病一般会被进一步细分为上呼吸道感染(URI、URTI)或者下呼吸道感染(英语:lower respir
- 冠状动脉冠状血管(英语:Coronary artery)是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系统,包括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冠状血管如花冠状缠绕心脏。冠状动脉属于动脉,在主动脉瓣附近从主动脉分支出来,并分为左冠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