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

✍ dations ◷ 2025-04-04 19:58:59 #东欧
东欧,多半是指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等的欧洲东部,直至德国、瑞士、意大利(不含);但缺乏明确的定义和边界,一般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种划分方法:自然地理方面的东欧,是指较少受到大西洋和地中海海流影响,接近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伏尔加河(窝瓦河)流域,实际上主要是指俄罗斯联邦和哈萨克斯坦的欧洲部分和其他独联体的欧洲会员国家。人文地理(主要指政治上)的东欧是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或遭苏联并吞,或成为苏联的卫星国,政治上由共产党一党专政,经济上多采用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点与西欧相反。大多东欧国家以斯拉夫民族为主体,居民多信奉东正教,但共产党时代,官方推行无神论。本条目再把东欧分为两区:东欧和独立国家联合体(以下内容,简称为独联体)。本区的地形大致可以喀尔巴阡山为分界,分成南北两部分。北部的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小国平原广阔,为欧洲大平原的东段,地势由南向北倾斜。第四季的大陆冰河在平原南部留下肥沃的冰河外洗黄土,也在平原的中北部地区堆积了成群的冰碛丘,使平原成波状起伏。冰碛丘间的东西向洼地,自古以来即为东西向交通的必经之地。东欧以东、乌拉山以西的欧俄部分,是一片辽阔且起伏平缓的古老陆块,地层十分稳定坚实,全境多属久经侵蚀的准平原,又主要位于俄罗斯境内,故称俄罗斯平原。平原中部为瓦耳代丘陵,是河流的分水岭。位于里海和黑海之间的高加索山,是欧亚的界山之一,山势高大,地形崎岖复杂,夹杂着高原、平原和低地。受位置影响,过渡性质是本区气候最主要的特征。北部各国介于西欧和独联体之间,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间的过渡性气候,冬天酷寒,地面积雪自西部的数周,向东逐渐增加到俄罗斯边境的两个半月,虽冷于西欧,却较俄境温暖;夏季较西欧热,却又较俄罗斯凉爽许多。南部的前南斯拉夫各国、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位居巴尔干半岛北部,属于地中海型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之间的过渡性气候。东欧距离温暖的北大西洋已远,全区最冷月均温皆在零度以下;夏季则因地处内陆,缺乏水汽调剂而显炎热,最暖月温度自北向南见增,北部平原四国不足20℃,南部各国则多超过20℃。欧俄大部分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内,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春秋季甚短,年温差甚大,而且愈东愈明显。夏季是主要雨季,水汽主要由西风自北大西洋带入,年雨量约为500毫米,且由西向东递减。本区冬温甚低,故河流冰封,雪橇通行,冬季(以月均温小于10℃为准)长达六个月至八个月。由于气温甚低,空气中水汽含量稀少,故湿度甚低,空气十分干冷。夏季由于地处内陆,气温较西欧暖,受纬度影响显著。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夏季气温低于内陆,但差异不大,沿海于冬季亦较暖。冬季降雪区域广泛,每年11月至翌年三月,时常落雪,北部泰卡(Taiga)针叶林区,冬雪最多,经常积雪二、三呎,春季雪融缓慢,融雪水渗入土中,可供植物吸收,对寒带森林的发育裨益甚大。南部和高加索地区因山脉阻挡俄罗斯酷寒气流南下,气候较暖,有助于旅游业的发展。高加索地区由于纬度较低,气候上已带有浓厚副热带色彩。东欧盛产小麦、马铃薯、甜菜、向日葵,养畜业发达。共产制度瓦解后纷纷加入欧盟,以廉价劳工吸引各国企业设厂。东欧人口众多,城市密布、交通网发达,分布有许多著名工业区。整体来说,该区的经济情况自二战前始终落后于西欧、北欧和南欧的西班牙及意大利,只有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爱沙尼亚和斯洛文尼亚的经济情况较为富庶,但与第三世界国家相较,东欧国家的生活水平仍然算是不错的。按照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东欧还可以细分为以下数个文明圈:亚洲东亚 · 东南亚 · 南亚 · 中亚 · 西亚/西南亚 · 北亚/西伯利亚  · 东北亚 其他:近东 · 中东 · 远东 · 东亚岛弧 · 东印度 · 印度次大陆非洲文化地理:阿拉伯非洲 · 黑非洲(拉丁非洲) 自然地理:北部非洲/撒哈拉以北非洲 · 撒哈拉以南非洲(东部非洲 · 中部非洲 · 西部非洲 · 南部非洲) 其他:东北非洲、西北非洲、大中东地区欧洲自然地理:东欧 · 西欧 · 南欧 · 北欧 · 中欧其他:东南欧/巴尔干地区 · 欧俄美洲自然地理:北美洲 · 南美洲政治地理:北美 · 拉丁美洲(中美(中美洲 · 加勒比地区) · 南美)文化地理:盎格鲁美洲/英语美洲 · 拉丁美洲(伊比利亚美洲 · 西班牙语美洲) · 中部美洲大洋洲澳洲:澳大利亚澳大拉西亚 · 美拉尼西亚 · 密克罗尼西亚 · 波利尼西亚极地北极地方 · 南极洲/南极地方其他环太平洋地区/亚太地区 · 独立国家联合体地区 · 阿拉伯地区 · 环地中海地区 · 高加索地区大洋世界大洋  · 太平洋 · 大西洋 · 印度洋 · 北冰洋 · 南冰洋气候区热带:热带雨林 · 热带莽原 · 热带草原 · 热带沙漠 · 热带季风 亚热带:副热带湿润/夏雨型暖湿 · 副热带季风 温带:温带海洋性 · 温带大陆性 · 温带地中海型 · 温带草原 · 温带沙漠 · 温带季风 副温带: 寒带: 极地气候 · 副极地气候(苔原气候 · 冰原气候) 副寒带: 其他: 高地气候 · 丘陵气候 · 平原气候 · 盆地气候 · 台地气候生物分布区新北界  · 古北界 · 埃塞俄比亚界 · 东洋界 · 澳新界 · 新热带界 · 南极界

相关

  • 内共生共生体学说(英语:Symbiogenesis),又称内共生学说(英语:endosymbiotic theory),是关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些自主细胞器ㄧ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学说。根据这个学说,它们起源于共生于真
  • 气溶胶气悬胶体(aerosol;又称 气溶胶、烟雾质),是指固体或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其中颗粒物质则被称作悬浮粒子,其粒径大小多在0.01-10微米之间,根据其生成原因
  • 烟曲霉烟曲霉(学名:Aspergillus fumigatus)是属于散囊菌目发菌科曲霉属的一种真菌,可生长在土壤、空气、谷物、污染的食品、霉腐物等基物上。该种分布于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
  • 过敏性结膜炎变应性结膜炎(英语:allergic conjunctivitis,亦称为过敏性结膜炎或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是结膜的过敏性炎症,虽然症状可能非常明显,但通常不会致盲。在发达国家,估计过敏性结膜炎的患
  • 道尔顿分压定律道尔顿分压定律(也称道尔顿定律,道耳顿分压定律)描述的是理想气体的特性。这一经验定律是在1801年由约翰·道尔顿所观察得到的。其描述如下:在组分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前提下,理
  • ICD-11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简称ICD-11),或称
  • 短暂性脑缺血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英文: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俗称 "小中风") 是由于大脑特定部位的血液供应暂时受到阻碍,致使产生了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一般持续时间少于24小
  • 疏水性在化学里,疏水性指的是一个分子与水互相排斥的物理性质。这种分子称为疏水物。疏水性分子偏向于非极性,并因此较会溶解在中性和非极性溶液(如有机溶剂)。疏水性分子在水里通常会
  • 隐真菌纲罗兹菌门(学名:Rozellomycota),旧称隐真菌门(Cryptomycota),是存在于土壤、淡水与海洋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罗兹菌门为真菌界中最基群的演化支之一,与其他真菌界的生物呈姐妹群。隐真
  • 骑士骑士或称武士,原为欧洲中世纪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骑兵,后来成为一种贵族阶层。骑士的头衔来自另一位骑士或是领主的册封,骑士除了能获得自己的封地之外,也必须为所效忠的领主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