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琬(1614年-1674年),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明末清初诗人、政治人物。清顺治丁亥进士,累官浙江、四川按察使。为一代诗宗、清八大诗家之一,亦为南施北宋、燕台七子、清朝六大家之一。
莱阳宋氏世族,六世祖宋黻为明代莱阳的首位进士。宋琬之父宋应亨为明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官清丰知县。崇祯十六年(1643年),宋应亨于清兵陷莱阳时遇害。宋琬自幼聪慧过人,“负隽才,著声誉”,“少能诗,有才名”。曾随仲兄宋璜游学京师,与王崇简、王熙父子相识。亦同姜埰、姜垓兄弟友好。顺治四年(1647年)中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吏部郎中。一度因“文字余孽”为逆仆所陷,下狱。顺治十八年(1661年),官至浙江按察使。
康熙元年(1662年)又因亲戚董樵之故,其侄宋彝秉(宋一柄)诬告宋琬与登州于七起义有关,下狱,三年后释放,流寓江南八年,与宋荤、朱彝尊、王士禄等人诗酒唱和。康熙十一年春任四川按察使,次年进京述职,遭逢三藩之乱,不得回程,得知家人皆陷于兵火,忧苦成疾,卒于京城。
宋琬能作诗,古体拟汉魏,近体学盛唐,一生遭遇“丰少屯多,故其诗多愁苦之音”,诗歌以“沉郁苍健”著称。与安徽宣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称。
宋玉叔多有著述,现存诗有1333首、词165首、文223篇,赋2篇、杂剧《祭皋陶》一卷,均收在《安雅堂集》里。另有《安雅堂诗》八卷、《二乡亭词》、《永平府志》、《北寺草》等。康熙十一年春,王士祯曾审定其诗稿三十卷。宋琬入蜀后又结集《入蜀集》一部。宋琬最早的刻本为《荔裳集》,现见最早的正式刊刻稿为《安雅堂文集》二卷,《安雅堂诗》一卷系作者康熙五年(1666)寓居苏州时所刻。后作者又自刻过《二乡亭词》、《安雅堂书启》以及剧本《祭皋陶》等,是残缺本。宋琬子思勃和族孙宋邦宪先后多次搜罗补辑,共凑成二十卷,大部分是未刻稿。另据《登州府志》记载宋琬还写有《秦州纪异》、《治蜀条例》和《治蜀谳案》各一卷,“皆事理详尽,文亦简净不俗”。
光绪五年(1879年),莱阳知县茅芳廉为其故宅立碑,故居现改为莱阳市博物馆。
《聊斋志异·喷水》一篇讲述宋琬老母在部曹官邸遇鬼身死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