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额皮质

✍ dations ◷ 2025-11-18 20:23:47 #眶额皮质
眶额皮质(英语:orbitofrontal cortex,缩写OFC),又译为眼窝前额皮质、眼眶额叶皮质、前额叶基底部,是位于大脑额叶前下方的前额叶皮质,是与决策的认知过程有关的一个脑区。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眶额皮质包括皮质联合区布罗德曼11区、12区与13区,人类的眶额皮质则包括布罗德曼10区、11区与47区。眶额皮质被认为与腹内侧前额叶皮质(英语: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在解剖学上是一致的。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神经连接及其功能。眶额皮质接受丘脑背内侧核(英语:Medial dorsal nucleus)的投射,涉及决策过程的情绪和奖赏。其覆盖于眼眶之上,并因而得名。无论是在人类还是其他灵长类动物中,眶额皮质有着显然的个体差异。在鼠类大脑中也发现了与其相关的脑区。

相关

  • 化学生物学化学生物学(英语:Chemical Biology)是哈佛大学的斯图亚特·L·施莱伯等人所提倡,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法,搭配有机化学的方式,探讨细胞内核酸或是蛋白质等生物体内分子的功能或是反
  • 身高身高,又称身长,是指一个人从头顶到脚底的身体长度。成年人的身高有一个标准范围,并且在同民族同性别内部遵循正态分布。身高的标准范围可以用正态分布中的标准差(σ)定义的z-scor
  • 小纺锤菌纲小纺锤菌科(Atractogloeaceae) 石花菌科(Mycogelidiaceae) 锤耳科(Phleogenaceae)小纺锤菌纲(学名:Atractiellomycetes)是担子菌门柄锈菌亚门下的一个纲。该纲仅含一目,即小纺锤菌目(学
  • 系统分类学系统分类学(英语:systematics)是研究物种的演化历史,以及他与其它物种间的关系的学科。关系被可视化为进化树(别名:进化树,系统发生树,系统发育)。系统发育有两个组成部分,分支顺序(显
  • 嗜中性白细胞低下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Neutropenia 或 Neutropaenia),亦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血液中的一种中性粒细胞(一种白血球细胞)浓度异常低的血液系统疾病,中性粒细胞弥补大多数的循环白血球,
  •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Low-carbohydrate diets或简化为Low-carb diets)是一系列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饮食方案,通常用于治疗肥胖或糖尿病。此饮食会限制精致碳水化合物的摄取(例
  • 模因学模因学(或模因论)是一种基于类比达尔文进化论的视角来研究心智内容的学说,源自于理查德·道金斯于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一书。模因论旨探索文化信息传播的社会演化模型。
  • 脊柱脊柱(拉丁语:Columna vertebralis、英语:vertebral column、backbone、spine)是脊椎动物位于背侧的支撑性中轴骨骼。人类的脊柱由23-24块脊椎骨(拉丁语:Vertebrae)和中间起缓冲作用
  • 硫酸铜硫酸铜,化学式CuSO4,无水为白色粉末,或因不纯而呈淡灰绿色,是可溶性铜盐。硫酸铜常见的形态为其结晶体,一水合硫酸四水合铜([Cu(H2O)4]SO4·H2O,五水合硫酸铜)为蓝色固体,故俗名为蓝矾
  •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德语:Johann Karl Friedrich Gauß  帮助·信息;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 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生于布伦瑞克,卒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