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蔗糖
✍ dations ◷ 2024-12-22 15:01:42 #蔗糖
蔗糖是一种双糖(葡萄糖+果糖),晶体白色,具有旋光性,但无变旋。易被酸水解,水解后产生等量的D-葡萄糖和D-果糖。不具还原性。发酵形成的焦糖可以用作酱油的增色剂。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特别是甜菜、甘蔗和水果中含量极高。蔗糖是植物储藏、积累和运输糖分的主要形式。蔗糖的原料主要是甘蔗(Saccharum spp.)和甜菜(Beta vulgaris)。将甘蔗或甜菜用机器压碎,收集糖汁,过滤后用石灰处理,除去杂质,再用二氧化硫漂白;将经过处理的糖汁煮沸,抽去沉底的杂质,刮去浮到面上的泡沫,然后熄火待糖浆结晶成为蔗糖。α-D-glucopyranosyl-(1→2)-β-D-fructofuranoside
α-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呋喃果糖
β-D-fructofuranosyl-(2→1)-α-D-glucopyranoside
β-D-呋喃果糖基-(2→1)-α-D-吡喃葡萄糖
β-(2S,3S,4S,5R)-fructofuranosyl-α-(1R,2R,3S,4S,5R)-glucopyranoside
β-(2S,3S,4S,5R)-呋喃果糖基-α-(1R,2R,3S,4S,5R)-吡喃葡萄糖
α-(1R,2R,3S,4S,5R)-glucopyranosyl-β-(2S,3S,4S,5R)-fructofuranoside
α-(1R,2R,3S,4S,5R)-吡喃葡萄糖基-β-(2S,3S,4S,5R)-呋喃果糖
dodecacarbon monodecahydrate
((2R,3R,4S,5S,6R)-2-oxy-6-(hydroxymethyl)oxahexane-3,4,5-triol)
((2R,3R,4S,5S,6R)-2-氧基-6-(羟甲基)氧杂己-3,4,5-三醇)以蔗糖为主要成分的食糖根据纯度的由高到低又分为:蔗糖(100%)、冰糖(99.9%)、白砂糖(99.5%)、绵白糖(97.9%)和赤砂糖(也称红糖或黑糖)(89%)。蔗糖是一个葡萄糖分子和通过糖苷键连接果糖分子组成的双糖。结构:α-D-吡喃葡糖基 - (1→2)-β-D-呋喃果糖苷。葡萄糖是α-苷键果糖是β-苷键。葡萄糖具有六元吡喃环状结构,果糖是呋喃环状结构。属于非还原性糖,而麦芽糖、乳糖之所以具有还原性,是因为其具有半缩醛羟基。蔗糖不存在变旋现象,且无无差向异构反应。对于蔗糖分解式可以用一个二步反应表示:第一个是脱水成纯碳和水,然后碳从空气中的氧,氧化成二氧化碳。蔗糖不会在高温下熔化。相反在186°C时它降解形式焦糖。就像其它碳水化合物它燃烧后形成二氧化碳和水。混合蔗糖与氧化剂硝酸钾产生的燃料被誉为火箭糖果,被用于推动业余火箭发动机。蔗糖与氯酸通过反应形成盐酸。蔗糖可与硫酸脱水以形成黑色富碳的固体。水解断裂糖苷键转换蔗糖成葡萄糖和果糖。然而水解如此之慢,蔗糖的溶液可经过多年固可忽略不计其变化。如果加入蔗糖酶反应会迅速进行。水解也可与酸加速进行。如塔塔粉或柠檬汁这两种弱酸。同样的胃液酸度转换蔗糖为葡萄糖和果糖是因消化时缩醛键可被酸打破。蔗糖的生物合成通过前体UDP-葡萄糖和果糖-6-磷酸,由蔗糖-6-磷酸合酶催化。用于该反应的能量是由尿苷二磷酸(UDP)的裂解所获得。蔗糖是由植物和蓝藻形成而不是由其它生物体形成。蔗糖伴随着单糖果糖在许多食用植物中天然存在。在许多水果,如菠萝和杏,蔗糖是主要的糖。在其他情况如葡萄、梨、果糖是主要的糖。尽管蔗糖几乎总是由天然来源中分离出来,其化学合成最早在1953年由加拿大有机化学家雷蒙德勒米厄完成。甘蔗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和印度。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时由东南亚或东印度传入中国南部。时人已知饮用蔗汁,《楚辞·招魂》称之为“柘浆”。蔗糖发源地是古印度。印度制蔗糖的方法,是将甘蔗榨出甘蔗汁晒成糖浆,再用火煎煮,成为蔗糖块(sakara)。蔗糖在汉代称“石蜜”,中国古代的“西极石蜜”和“西国石蜜”以至世界各国“蔗糖”(sugar、sucrose)都包含“sacca”字根,来自梵文sakara。梵文sakara又有“石”的含义。汉代文献中的“石蜜”、“西极石蜜”、“西国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其中“西国”、“西极”正是梵文sakara的对音,而“石蜜”是梵文sakara的意译。蔗糖的英文名词“Sucrose”是在1957年由英国化学家威廉·艾伦·米勒(英语:William Allen Miller)首次建议的,其中词根“Sucr-”源自法语单词“sucre”(意为“糖”),词根“-ose”是糖类名称的通用后缀。一世纪或以前,岭南开始制作蔗糖。东汉前期粤人杨孚撰《异物志》,记载将甘蔗汁制成“饴饧”,再结晶成固体蔗糖“石蜜”:.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margin-top:0;overflow:hidden}.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line-height:1em;text-align:left;padding-left:2em;margin-top:0}.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 cite{font-size:small}甘蔗,远近皆有。交趾所产甘蔗特醇好,本末无厚薄,其味至均。围数寸,长丈余,颇似竹。斩而食之,既甘。迮取汁为饴饧,名之曰糖,益复珍也。又煎而曝之,既凝如冰,破如博棋,食之,入口消释,时人谓之“石蜜”也。”此外,陈寿 《三国志》还记录交州向吴国进贡糖浆;《隋书》纪录从印度入口“半糖”。蔗糖之传入中国,有南北二途。石蜜于汉代自南方扶南、交趾传入,其后又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和世界各地。敦煌残卷中有一段关于印度制糖术的纪录,说到印度出产甘蔗,可造最上“煞割令”。根据季羡林解读,“煞割令”就是梵文蔗糖块sakara的音译,证明印度制糖术的确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直至南北朝,中国北方甘蔗与蔗糖两者俱仍未普及。唐代蔗糖和甘蔗开始传入北方各地。唐代僧侣常用蔗糖入药,并以蔗糖水浴佛,来华的阿拉伯与波斯商人亦大量以蔗糖调味。但一般百姓仍未普遍使用蔗糖。印度的炼糖术进一步改良:将甘蔗榨出甘蔗汁,用火熬炼,并不断加入牛乳或石灰一同搅拌,牛乳或石灰和糖浆中的杂质凝结成渣,原来褐色的糖浆颜色变淡,经过反复的除杂工序,最后得到淡黄色的沙糖。《新唐书》中记载唐太宗遣使去摩揭陀(印度)取熬糖法,说明印度的炼糖术在唐朝传入中国。北宋初期,三佛齐和大食等国贡白砂糖。白砂糖是从石蜜进一步提炼的,呈沙颗粒状态,色淡黄,比石蜜色淡,不是白如雪。宋代出现世界第一部甘蔗炼糖术专著《糖霜谱》。制糖在宋代成为一门重要产业,糖制品种类繁多,有香糖果子、狮子糖、花花糖、胶牙糖、芝麻糖、锤子糖、杨梅糖等。糖在宋朝,成为城市老百姓常见之物。吴自牧《梦梁录》记录了杭州夜市中各式各样的糖制食品;但是还没有列入如同“柴米油盐酱醋茶”一般的日用必需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记述中国武干的制糖业,开始不知道怎么炼制像巴比伦地区出产的糖那样精美,后来大汗得到来自巴比伦地区的人传授用树灰炼精糖的技术。又说福州地区炼制的糖“十分洁白”。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伊本·白图泰游记》说:“中国出产大量的蔗糖,其质素较之埃及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第六卷《甘嗜》篇详细叙述造白糖和冰糖的方法:季羡林在所著《中华蔗糖史》说:中国明代熬练白糖的“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并指出冯·李普曼(von Lippmann)的《糖史》中没有一个字提到黄泥水淋脱色法。除《天工开物》外,《闽书南产志》、方以智著《物理小识》、刘献廷著《广阳杂记》、《兴化府志》都有关于熬练白糖的黄泥水淋脱色法的叙述。证明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制糖厂的主产品为砂糖,制糖过程产生数种副产品:果聚糖:菊粉 · 果聚糖β2→6甘露聚糖:低聚木糖:半乳聚糖:
相关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或多重抗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ultiple-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独特菌株,
- 单链RNA病毒核糖核酸病毒(英语:RNA virus),又称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为RNA,这些核糖核酸通常是单链RNA(ssRNA),但是也可能是双链RNA(dsRNA)。由RNA病毒感染造成的著名人类疾病包括艾滋病(AIDS)、埃博
- 血压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在单位面积上的侧压力,即压强。习惯以毫米汞柱(mmHg)为单位。而动脉血压则指的是血液对动脉血管的压力,一般指主动脉压。而平均血压则是 = (收缩压+ 2 x 舒
- 林可酰胺类抗生素林克酰胺类抗生素(英语:Lincosamides)是一类抗生素,主要包括了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这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较强,对厌氧菌效果较好。林克酰胺类抗生素能够与核糖体上的50S
- 心衰竭心脏衰竭(法语:Insuffisance cardiaque,英语:HF, heart failure),一般意指慢性心脏衰竭(英语:CHF, chronic heart failure)。但是有时则指郁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当
- 东欧东欧,多半是指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等的欧洲东部,直至德国、瑞士、意大利(不含);但缺乏明确的定义和边界,一般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种划分方法:自然地理方面的东
- 致病原病原体(希腊语:πάθος pathos “痛苦”、“热情” 与 -γενής -genēs “生产者”),在生物学中,从最古老和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就是任何可以产生疾病的事物。病原体也可以称
- 维尼维尼可以指:
- 医病关系医患关系、医病关系(英文: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是指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互动,在现代医学伦理的概念中,是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信赖合作之基础。大多数医生从实习开始,甚至是进入
- 中部非洲中非(英语:Central Africa)即中部非洲地区,从撒哈拉沙漠与非洲大陆西部突起部分合围,不包括非洲大峡谷西部。有时中非单指中非共和国。区内用水全赖刚果河及其支流,流域面积仅次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