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香烟过滤嘴
✍ dations ◷ 2025-11-19 10:07:17 #香烟过滤嘴
香烟过滤嘴用于减少吸烟时入口的烟雾、焦油和燃烧时产生的悬浮粒子,但是无法降低其健康危害。滤嘴也减少烟雾的刺激性,并避免吸烟者吸入烟叶。1925年,鲍里斯·阿维阿斯在英国邦邹纸业的Ortmann工厂实验,申请了用皱纹纸和纤维素絮等制造香烟过滤嘴的专利。阿维阿斯从1927年起与邦邹的子公司FILTRONIC合作生产香烟过滤嘴,但由于缺乏生产带过滤嘴香烟的机械,市场接受率较低。1935年,一家英国公司开始开发给香烟装过滤嘴的机器。到1954年,制造商更广泛地引入了该机器,此后医生和研究者们发表了一系列肺部疾病与吸烟可能有关的研究结果,过滤嘴开始受到重视。由于当时过滤嘴香烟被认为“安全”,20世纪60年代起它们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传统的过滤嘴香烟的过滤嘴用木塞色。近来亦有些厂商采用白色烟嘴。白色的烟嘴也可以用来表示一种英国的薄荷型卷烟和美国的轻型卷烟。现在大多数工厂制造的香烟都配备了过滤嘴,自己卷烟的人亦可以在烟草商买到。制造香烟过滤嘴的原料是取自木材的纤维素。纤维素乙酰化(即使之成为醋酸纤维素或简称“醋酸”的材料)、溶解之后,分离为连续成束排列的合成纤维,称为丝束。纤维素基于其化学和物理过程,为一种双乙酸钠取代(实际取代范围2.35 - 2.55)纤维素。丝束经打开、增塑、定形,裁剪成过滤器大小。20世纪50年代初,肯特牌香烟使用青石棉(Micronite)作为过滤嘴的一部分。石棉纤维耐热,不溶且可形成非常细的纤维,但已被证明吸入会导致肺癌。其他过滤器的变化如云雀香烟,其特点是填充活性炭颗粒。在淡型香烟和一些全味香烟里,过滤嘴做成微小的孔来阻挡空气中的烟雾,因此吸入的烟雾中含有较少的焦油和尼古丁。直觉上看,这应该使其比全味的“安全”。然而在实践中,吸烟者普遍通过更深地吸入或用手指或嘴唇遮住孔部获得补偿。因此与中等焦油卷烟相比,淡型香烟的吸烟者容易吸收到等量甚至更多的致癌物质和焦油。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恶性肿瘤在肺部(肺癌)的发病率相对于其他部位开始上升。这部分是因为香烟过滤嘴的引入:过滤嘴滤除了烟雾中的大部分颗粒,减少了大呼吸道中的可吸入物沉积,但是吸烟者必须更深地吸气来获取相同数量的尼古丁,增加了细小呼吸道中的沉积,并引发恶性肿瘤,使得肺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大多数香烟过滤嘴由醋酸纤维素制成。依不同条件,它们降解所需的推定时间从英美烟草公司的1个月-3年 到10-15年不等。 其对生物降解的抗力会造成环境破坏和可能的肺部损害。2006年国际海岸清洁运动中,香烟和烟蒂达收集的垃圾收集项总数的24.7%,超过任何其他类别的项目两倍。
相关
- 阿莫西林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又译安莫西林或安默西林,本名羟氨苄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口服性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溶菌作用,主治易感微生物所引起的细菌性感染。本品为治疗中耳炎的第
- 预防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预防医学是指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来代替
- 外科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外科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科目,主要研究
- 红外线红外线(Infrared,简称IR)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在760奈米(nm)至1毫米(mm)之间,是波长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对应频率约是在430 THz到300 GHz的范围内。室温下物体
- 鞭毛鞭毛是很多单细胞生物和一些多细胞生物细胞表面像鞭子一样的细胞器,用于运动及其它一些功能。在三个域中,鞭毛的结构各不相同。细菌的鞭毛是螺旋状的纤维,像螺丝一样旋转,属于生
- DAP二氨基庚二酸(DAP)是一种α-氨基酸。它是赖氨酸的ε-羧基衍生物。二氨基庚二酸是某些原核生物的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在构成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链上常常可以发现它的
- 细胞嗜性向性(Tropism)是一种生物学现象,指生物(多数为植物)受环境因素刺激而向某特定方向生长的现象。向性有正向性(朝向刺激而生长)和负向性(反向刺激而生长)的分别。
- 定量定量属性是指以数量形式存在着的属性,并因此可以对其进行测量。测量的结果用一个具体的量(称为单位)和一个数的乘积来表示。以物理量为例,距离、质量、时间等都是定量属性。很多
- 时间生物学时间生物学(英语:chronobiology;字首来自希腊语chronos,指时间)又译生物钟学,广为人知的生理时钟。是一门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生物体内与时间有关的周期性现象,或曰这些现象的时间机
- 宫颈炎宫颈炎(英语:Cervicitis),是一种女性子宫颈的炎症。它多因性传播疾病感染造成,常见病原体为淋病奈瑟双球菌、沙眼衣原体。也可因宫颈手术操作后造成的宫颈损伤,使病原体得以进入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