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性别定型
✍ dations ◷ 2025-09-18 14:04:18 #性别定型
性别角色,相当于性别规范,是一种社会角色,包括人们基于一切生物性别与性别表达的感知或态度,而且被认为是适当、合宜或可接受的。性别角色通常集中在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的概念上,虽然有例外和变化。关于这些性别期望的具体细节可能在不同文化间有很大差异,而某些性别期望在大多数文化中可能是相同的。关于性别角色的产生原因在生物性别上占有多大的基础,或有多少原因基于社会建构上存在争议。各种群体,尤其是女性主义运动,已经开始努力改变他们认为压迫或不准确的普遍性别角色的各个方面。中国文化自古就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此外三从四德的“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也通常解释为女人必须依附男人。不同社会文化对不同性别理想行为的要求和期望是不同的,虽然有一些会比其他一些更广泛接受。例如,在现在和已知的历史文化中,战争通常被视为(或只被视为)是对男性适合的;而照顾子女通常(或只是)对女性而言的。其他的一些观念则会随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在工业社会前的欧洲,医学通常被认为是男性的特权。但是在俄国,卫生保健则通常被认为是女性的工作。这些观念的结果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可见,也就是欧洲的医院通常是男性的天下,而俄罗斯的医院则有很多的女性医生。争论的焦点大多在于:性别角色是由于通常可以感觉到的来源于生物性别的行为特征,还是来源于早期社会化的行为特征?随着争论的深入,很多研究员相信这两个方面的都对性别角色有影响。但是,这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和每个因素究竟是如何具体起作用的仍在激烈的争论中。社会学习论指出社会环境对塑造及强化学习者的性别角色有莫大影响,例如学习者会观察、模仿身边的角色模范(models)而形成对性别的理解(Mischel, 1966, 1993),阿尔波特·班杜拉(Bandura 1986)更清楚指出这些影响学习者的角色模范包括在家庭、学校、朋辈、书本及传媒中的角色模范。在20世纪早期,性别角色是围绕着异性行为的观念展开的,而且是相当固定的。如果人们转换性别角色,例如一个妇女获得高权力的职位,或一个男性选择当家庭主夫,通常是少见的或会被性别歧视。在1960年代的性革命、女权运动、民权运动和后来的LGBT权利运动后,新的性别角色在西方社会开始出现,并且开始变得具有可变性,社会促进性别平等并减少对女性的性别歧视。一些通常的性别角色观念,像表中所列举的,通常被认为是“固定的偏见”。还有其他一些用来表示挑战性别角色的名词。
相关
- 阴道癌阴道肿瘤,也称阴道癌(英语:Vaginal cancer),是指一类病发于阴道的癌症肿瘤。原发性阴道肿瘤很罕见,其主要为鳞状细胞癌。恶性肿瘤相对更为常见。阴道癌的病发年龄通常为50岁以上的
- 亚太地区亚太地区,全称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缩写为APAC,是西太平洋地区周边国家包括岛屿的总称。亚太地区在狭义上,是指东亚、东南亚等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地区、大洋洲、以及太平洋上的各岛
- 真骨附类真骨下纲(学名:Teleostei)或真骨部是辐鳍鱼纲的演化支之一。此一多样的类群诞生于三叠纪,有两万多个现存物种,分布在40个目之中。辐鳍鱼纲的另外两个演化支(全骨下纲和软质亚纲)是
- 人文人文地理学(英语:Human geography),是一类社会科学分支,关于研究世界、人类社会、文化、经济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强调空间和地区的关系。作为一门学科,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后
- 受体酪氨酸激酶结构 / ECOD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TKs)为对多种多肽类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及激素具有高亲和性细胞表面受体。人类目前已知约有90种酪氨酸激酶基因,其中有59
- 雀形目雀形目(学名:Passeriformes),是鸟纲中的一个目。多样性非常高,有5400个种左右,占鸟类种数的一半。雀形目的鸟类鸣肌鸣管发达,多啼声婉转,通常所说的鸣禽就是指这一目的鸟。雀形目鸟
- 麦啤小麦啤酒(Wheat beer),或称麦啤,为在酿造谷料(grist)使用小麦的啤酒,用量依小麦啤酒类型而有所不同,如巴伐利亚的德国小麦啤酒用量约占谷料60~70%%,而比利时白啤酒,则可能占40%。根
- BlikiWiki引擎,或称为Wiki软件,是指用来架设Wiki的软件。广义来说,即是一种软件能作为网络共笔,供网民自行编辑,并最终集合成完整的数据库。狭义来说,即是能达成维基百科样式的软件。由
- 苏格兰王国英国苏格兰王国(英语:The Kingdom of Scotland、苏格兰盖尔语:Rìoghachd na h-Alba、低地苏格兰语:Kinrick o Scotland),是位于西欧的一个古国,最大版图包括大不列颠岛北部以及周
- 林其谁林其谁(1937年12月15日-),中国生物化学家。生于上海,原籍福建莆田。1959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