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吠陀时代
✍ dations ◷ 2025-04-25 13:06:42 #吠陀时代
吠陀文化(约前16世纪—前7世纪)是指吠陀经典所记载和反映的印度历史时期文化。透过吠陀经典的古梵文史料,所谓的吠陀经典即指四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加上梵书和奥义书又称六吠陀。古代印度由奥族、达罗毗荼人及古印度人等多族,逐渐形成其思想与文化。当时,由古印度婆罗门主宰的社会形成吠陀文化,并延续古婆罗门教。吠陀文化反映当时印度人日常生活的写照以及人们对神灵天上的美好向往,后期的吠陀思想出现提倡酒的文化,开始鼓励人们饮酒,后期婆罗门教徒的祭司们甚至认为,饮酒可以让人获得解脱、重新回到大梵天与梵天合一的最佳方法。
相关
- 超敏反应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也叫变态反应,是免疫反应产生作用分子移除外来抗原的过程,这些作用分子诱导产生轻微、无临床症状或局部性的发炎反应,并不会对宿主造成组织伤害。特殊
- 嬗变核嬗变是一种化学元素转化成另外一种元素,或一种化学元素的某种同位素转化为另一种同位素的过程。能够引发核嬗变的核反应包括一个或多个粒子(如质子、中子以及原子核)与原子核
- 奥古斯丁希波的奥古斯丁,罗马天主教会官方称希波的奥斯定(拉丁语:Augustinus Hipponensis;英语:Augustine of Hippo)或圣奥思定(英语:Saint Augustine 或 Saint Austin),俗称圣奥古斯丁。原称
- 比例字体比例字体(英语:Proportional Font)是指字符宽度不尽相同的电脑字体。与此相对,字符宽度相同的电脑字体称为等宽字体。在传统西文活字印刷中使用的铅字,每个字母的字符宽度不太一
- 臣臣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三十一个(六划的则为第十四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臣部归于六划部首。臣部只以左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
- 偏磷酸偏磷酸(HPO3)是一种易潮解固体,有剧毒。偏磷酸与磷酸有相同的酸酐:五氧化二磷,不同的地方在于五氧化二磷与热水反应生成磷酸,而与冷水反应生成偏磷酸(或聚偏磷酸(HPO3)n,如三聚偏磷
- 马塞尔·普鲁斯特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年7月10日-1922年11月18日),法国意识流作家,全名为瓦伦坦·路易·乔治·欧仁·马塞尔·普鲁斯特(Valentin-Louis-Georges-Eugène-Marcel Prou
- 套膜一个位于宿主细胞之外的独立、功能完全的病毒颗粒一些病毒拥有的包裹病毒体的脂肪泡一段DNA或RNA。如果把核苷酸比作字的话,那么基因就是由核苷酸写成的句子。基因会指导病毒
- 荷兰联合王国荷兰联合王国或尼德兰联合王国(通称:荷兰、尼德兰;荷兰语:Verenigd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Nederland;法语:Royaume-Uni des Pays-Bas、Pays-Bas)是1815年到1830年(1839年)期间
-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是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经(胃、胆、膀胱)、足三阴经(脾、肝、肾)的总称。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十二经脉在体表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