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乙醛酸循环
✍ dations ◷ 2025-10-04 14:33:40 #乙醛酸循环
乙醛酸循环(英语:Glyoxylate cycle)又称乙醛酸途径、乙醛酸旁路,其名称来自于此路径经由产生乙醛酸来节省柠檬酸循环所会损失的两个二氧化碳。此路径只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其与柠檬酸循环的差异在于以透过乙醛酸途径使异柠檬酸转为琥珀酸与乙醛酸,后者再与乙酰-CoA借酶转为苹果酸,从而回到柠檬酸循环。催化乙醛酸途径的酶,既存在于线粒体,又存在于一种植物膜特有的亚细胞结构乙醛酸循环体,特别包括只存在乙醛酸循环体的两种酶,即异柠檬酸裂合酶和苹果酸合酶。乙醛酸途径开始于草酰乙酸与乙酰辅酶A的缩合。但线粒体中的草酰乙酸不能透过线粒体膜,必须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作用下接受谷氨酸分子的α-氨基形成天冬氨酸,才能跨越线粒体膜并进入乙醛酸循环体。在乙醛酸循环体内,天冬氨酸再经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作用将氨基转移到α-酮戊二酸分子上,本身形成草酰乙酸后,才能与乙酰-CoA结合形成柠檬酸。柠檬酸异构化形成异柠檬酸,与柠檬酸循环不同的是异柠檬酸不进行脱羧,而是经异柠檬酸裂合酶裂解成为琥珀酸和乙醛酸。乙醛酸与另一分子乙酰CoA在苹果酸合酶催化缩合形成苹果酸,苹果酸穿过乙醛酸循环体膜进入细胞溶胶,由苹果酸脱氢酶将其氧化为草酰乙酸。细胞溶胶中的草酰乙酸可经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异柠檬酸裂解产生的琥珀酸又可跨膜进入线粒体,通过与柠檬酸相同的途径形成草酰乙酸,同时将2分子NAD+和一分子的FAD还原。其总反应式为:2 乙酰-CoA + 2 NAD+ + FAD → 草酰乙酸 + 2 CoA-SH + 2 NADH + FADH2 + 2 H+乙醛酸循环在植物种子中有特别意义。它使萌发的种子将贮存的三酰甘油通过乙酰-CoA转变为葡萄糖。
相关
- 博弈论博弈论(英语:Game Theory),又译为对策论或赛局理论,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1944年冯·诺伊曼与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的初步形成,因此
- 维生素D维他命D也称抗佝偻病维他命,是一类脂溶性维他命,属类固醇化合物。在人类所需的维他命中,维他命D非常特殊,是一种激素的前体,而且人一天只要暴露在阳光下10分钟,人体自身即可合成足
- Jori, Alberto阿尔贝托·约里(意大利语:Alberto Jori,1965年7月2日-),意大利历史学家、哲学家,目前是德国杜宾根大学哲学系的教授。他同时也是亚里斯多德哲学的专家,在2003年,他借由关于亚里斯多德
- 癌变癌变(英语:carcinogenesis)通常用来形容正常细胞转变成癌细胞的致癌过程,是细胞DNA受损突变后发生在细胞及基因级别上的、从而导致细胞不受机体控制恶性增殖的一系列改变,最终引
- 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英语: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简称 CBT)是一种心理治疗的取向、一种谈话治疗,以目标导向与系统化的程序,解决丧失功能的情绪、行为与认知问题。不同的治疗方式
- 威廉·冯特威廉·冯特(Wilhelm Maximilian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兼哲学家,心理学发展史上的开创性人物。他被普遍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
- 广岛大学广岛大学(日语:広島大学/ひろしまだいがく Hiroshima daigaku;英语译名:Hiroshima University),是日本一所国立综合大学,位于广岛县东广岛市,成立于1949年。广岛大学是广岛县唯一的
- 约翰·斯特拉特,第三代瑞利男爵约翰·斯特拉特,第三代瑞利男爵,OM,FRS(英语:John Strutt, 3rd Baron Rayleigh,1842年11月12日-1919年6月30日),英国物理学家。他与威廉·拉姆齐合作发现氩元素,并因此获得1904年诺贝
- 乳糖不耐乳糖不耐(英语:Lactose Intolerance),又称乳糖消化不良或乳糖吸收不良,是有关乳糖的食物不耐症,乳糖常见于乳制品中。受乳糖不耐影响的人在症状出现前可以耐受的乳糖量各不相同。
- 七氟烷七氟醚(英文:Sevoflurane)为一种非易燃、气味香甜的卤代醚麻醉药,可以诱导和维持全身麻醉状态。其药力起效和消退速度甚快,仅次于地氟醚。本药通常和笑气和氧气混合后以吸入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