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乙醛酸循环
✍ dations ◷ 2025-09-14 03:25:33 #乙醛酸循环
乙醛酸循环(英语:Glyoxylate cycle)又称乙醛酸途径、乙醛酸旁路,其名称来自于此路径经由产生乙醛酸来节省柠檬酸循环所会损失的两个二氧化碳。此路径只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其与柠檬酸循环的差异在于以透过乙醛酸途径使异柠檬酸转为琥珀酸与乙醛酸,后者再与乙酰-CoA借酶转为苹果酸,从而回到柠檬酸循环。催化乙醛酸途径的酶,既存在于线粒体,又存在于一种植物膜特有的亚细胞结构乙醛酸循环体,特别包括只存在乙醛酸循环体的两种酶,即异柠檬酸裂合酶和苹果酸合酶。乙醛酸途径开始于草酰乙酸与乙酰辅酶A的缩合。但线粒体中的草酰乙酸不能透过线粒体膜,必须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作用下接受谷氨酸分子的α-氨基形成天冬氨酸,才能跨越线粒体膜并进入乙醛酸循环体。在乙醛酸循环体内,天冬氨酸再经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作用将氨基转移到α-酮戊二酸分子上,本身形成草酰乙酸后,才能与乙酰-CoA结合形成柠檬酸。柠檬酸异构化形成异柠檬酸,与柠檬酸循环不同的是异柠檬酸不进行脱羧,而是经异柠檬酸裂合酶裂解成为琥珀酸和乙醛酸。乙醛酸与另一分子乙酰CoA在苹果酸合酶催化缩合形成苹果酸,苹果酸穿过乙醛酸循环体膜进入细胞溶胶,由苹果酸脱氢酶将其氧化为草酰乙酸。细胞溶胶中的草酰乙酸可经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异柠檬酸裂解产生的琥珀酸又可跨膜进入线粒体,通过与柠檬酸相同的途径形成草酰乙酸,同时将2分子NAD+和一分子的FAD还原。其总反应式为:2 乙酰-CoA + 2 NAD+ + FAD → 草酰乙酸 + 2 CoA-SH + 2 NADH + FADH2 + 2 H+乙醛酸循环在植物种子中有特别意义。它使萌发的种子将贮存的三酰甘油通过乙酰-CoA转变为葡萄糖。
相关
- 空肠弯曲菌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菌体轻度弯曲似逗点状,长1.5~5 μm,宽0.2~0.8 μm。菌体一端或两端有单鞭毛,运动活泼,在暗视野镜下观察似飞蝇。无荚膜,不形成芽胞。微需氧菌,在含5
- 细胞毒性细胞毒性(英语:Cytotoxicity)是指细胞受到释放出的有毒物质而引起的细胞毒性反应。化疗药物具有细胞毒性,一旦进入体内,能区分哪些是癌细胞和正常细胞,达到了杀癌细胞,保护正常细胞
- 薄伽丘乔万尼·薄伽丘(意大利语:Giovanni Boccaccio,1313年6月16日-1375年12月21日),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公国作家、诗人,以故事集《十日谈》留名后世。出生于佛罗伦斯附近(Certaldo),家
- 印地语印地语(天城文:हिन्दी或हिंदी,拉丁字母转写:Hindī)又称印度语、印度文,是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中印度-雅利安语支下的一种语言。印地语以使用国家数量来算是世界排名
- SKOS简单知识组织系统(Simple Knowledge Organization System,SKOS),是目前正在发展的简单知识组织描述语言,以RDF Schema设计方式来展现与分享控制的词汇。其可提供一些社群以一种机
-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英语: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亦称智械、机器智能,指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通常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来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该词
- 苯酚苯酚(化学式:C6H5OH,PhOH),又名石炭酸、羟基苯,是最简单的酚类有机物,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晶体。有毒。苯酚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
- 胞壁质肽聚糖,存在于真细菌中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的骨架是由两种糖衍生物:N-乙酰葡糖胺(GlcNAc)和N-乙酰胞壁酸(MurNAc)交替相连而形成的多糖链,这些链相互交
- 原子核滴线在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横坐标,以质子数为纵坐标的核素图上,在丰质子一侧和丰中子一侧,各有一条边界线,超过边界线的原子核无法存在,称为原子核滴线,丰质子一侧的滴线称为质子滴线
- 卫星通信通讯卫星(英语:Communications Satellite,简称“CS”)是一种通过转发器(英语:Transponde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来传递和放大无线电通信信号的卫星,它创建了地面上发射站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