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音

✍ dations ◷ 2025-05-16 09:51:01 #觉音
上座部佛教觉音(梵语:Buddhaghōsa;巴利语:Buddhaghosa),又译为佛音、觉鸣,传说为西元五世纪时印度佛教僧侣,是南传佛教史上的关键人物,对其评价趋于两极化,赞赏者称其是南传佛教学说理论的再造者。对于觉音的生平,最主要的记载来自于公元13世纪法称对《大史》的续写(有人称为《小史》)及缅甸的《教史》(Sasana-vamsa)。根据《大史》续写章节中的记载,觉音出生在中印度摩揭陀国菩提伽耶附近的婆罗门家庭,在上座部出家。觉音在大名王(412年-434年)统治斯里兰卡的第20年时,因为听说在斯里兰卡保存了很多失传的早期佛教经典,从印度渡海来到斯里兰卡。大名王在公元428年和435年曾遣使来华。据上述二者推算,觉音登岛应在433年—447年范围内。觉音向大寺派长老护僧学习上座部学说和僧伽罗语所作的注疏书。觉音召集众人要求把所有书都交给他作注释,僧团要求他将他研读的心得作成总结,向僧团报告。于是觉音将他的心得总结成《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当时人们读了之后称“毫无疑问,这就是弥勒”,此书成为后世南传佛教最重视的论书之一。据《大史》续写章节中的记载,觉音又将三藏和注释译成巴利文,最后返回印度本土。但根据缅甸传说,觉音从缅甸出发到达斯里兰卡后来又回到了缅甸,完成多种论述。高棉传说认为,觉音最后以很高的年纪,在高棉的觉音寺圆寂。近代学者考据认为他出身于南印度,后至中印度。巴利三藏中律藏之注疏名为《善见论》(Samantapasadika),这本书在南北朝时,由僧伽跋陀罗传至中国,译成《善见律毘婆沙》。一般认定其为觉音所著,日本学者水野弘元认为,在永明六年(488年)和僧伽跋陀罗一起来到广东的未具名三藏法师,很可能就是觉音本人。他在30岁时到达斯里兰卡,研究巴利文经典。之后可能到达缅甸传授佛法,78岁时与弟子僧伽跋陀罗到达中国广州,因为年老的缘故而没有上岸,将《善见论》交给弟子僧伽跋陀罗后,乘船归国,最后在高棉圆寂。

相关

  •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特发性间质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简称IIP),又称非感染性肺炎(noninfectious pneumonia),属于一种间质性肺病。该疾病通常侵袭肺间质,有些也会侵袭气道(例如Cryptog
  • 纵隔纵膈(mediastinum)是描述胸腔中心为疏松结缔组织所包围的构造,并无一个明显的界限。本区域包含许多解剖构造,包含心脏及其周围血管系统、食道、气管、膈神经(英语:phrenic nerve)、
  • 舞蹈病舞蹈症可能指以下其中一项:
  • 利奈唑胺利奈唑胺(Linezolid)为一种人工合成的唑烷酮类抗细菌药,由Pharmacia和Upjohn公司开发,用于治疗对其它几种抗生素有抗性的革兰氏阳性菌所造成的严重感染。利奈唑胺对大多数引起疾
  • 四氢大麻酚四氢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简称THC),又称Δ9-四氢大麻酚(Δ9-THC)、Δ1-THC(根据旧命名法),为大麻素之一,是大麻中的主要精神活性物质。四氢大麻酚最早由以色列雷霍沃特魏茨曼
  • 耳蜗神经前庭耳蜗神经(Vestibulocochlear nerve)是12对脑神经当中的第8对,同时也称作听神经。它是支配内耳的脑神经,其中又可分为掌管听力的耳蜗神经、掌管平衡的前庭神经。本神经位在颞
  • 偏三甲苯偏三甲苯(1,2,4-Trimethylbenzene)是一种无色液体,化学式C9H12,是三甲苯三种同分异构体之一。 偏三甲苯存在于煤焦油和石油(约3%),几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苯;易燃,具有强烈气味。
  • 寒地走灯藓寒地走灯藓(学名:Plagiomnium affine),又名近缘走灯藓,为提灯藓科走灯藓属下的一个种。
  • 云杉5 种云杉(学名:Picea asperata)为松科云杉属的一种,是原产于中国西部的特有树种,主要分布于青海东部、甘肃南部、陕西西南与南部、到四川西部一带。云杉为多年生长绿乔木,栖息在海
  • 百代电影公司百代电影公司(法语:Pathé)是一个法国电影公司。公司的标志为一只昂首高唱的公鸡。1896年,法国人查尔·百代(英语:Charles Pathé)及哥哥爱米尔·百代创立了百代电影公司。1900年,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