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音

✍ dations ◷ 2025-09-18 22:32:40 #觉音
上座部佛教觉音(梵语:Buddhaghōsa;巴利语:Buddhaghosa),又译为佛音、觉鸣,传说为西元五世纪时印度佛教僧侣,是南传佛教史上的关键人物,对其评价趋于两极化,赞赏者称其是南传佛教学说理论的再造者。对于觉音的生平,最主要的记载来自于公元13世纪法称对《大史》的续写(有人称为《小史》)及缅甸的《教史》(Sasana-vamsa)。根据《大史》续写章节中的记载,觉音出生在中印度摩揭陀国菩提伽耶附近的婆罗门家庭,在上座部出家。觉音在大名王(412年-434年)统治斯里兰卡的第20年时,因为听说在斯里兰卡保存了很多失传的早期佛教经典,从印度渡海来到斯里兰卡。大名王在公元428年和435年曾遣使来华。据上述二者推算,觉音登岛应在433年—447年范围内。觉音向大寺派长老护僧学习上座部学说和僧伽罗语所作的注疏书。觉音召集众人要求把所有书都交给他作注释,僧团要求他将他研读的心得作成总结,向僧团报告。于是觉音将他的心得总结成《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当时人们读了之后称“毫无疑问,这就是弥勒”,此书成为后世南传佛教最重视的论书之一。据《大史》续写章节中的记载,觉音又将三藏和注释译成巴利文,最后返回印度本土。但根据缅甸传说,觉音从缅甸出发到达斯里兰卡后来又回到了缅甸,完成多种论述。高棉传说认为,觉音最后以很高的年纪,在高棉的觉音寺圆寂。近代学者考据认为他出身于南印度,后至中印度。巴利三藏中律藏之注疏名为《善见论》(Samantapasadika),这本书在南北朝时,由僧伽跋陀罗传至中国,译成《善见律毘婆沙》。一般认定其为觉音所著,日本学者水野弘元认为,在永明六年(488年)和僧伽跋陀罗一起来到广东的未具名三藏法师,很可能就是觉音本人。他在30岁时到达斯里兰卡,研究巴利文经典。之后可能到达缅甸传授佛法,78岁时与弟子僧伽跋陀罗到达中国广州,因为年老的缘故而没有上岸,将《善见论》交给弟子僧伽跋陀罗后,乘船归国,最后在高棉圆寂。

相关

  • 抗胆碱能药抗胆碱剂(英语:anticholinergic agent)是一种在中央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阻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物质。抗胆碱剂经由选择性阻断乙酰胆碱神经递质连结其神经细胞的受体,抑制副
  • 桶孔隔膜桶孔隔膜(Dolipore septum)是担子菌门伞菌纲真菌菌丝中的一种隔膜(英语:septa),为真菌最复杂的一种隔膜,最早于1962年由美国真菌学家罗耶·摩尔(英语:Royall Moore)与詹姆士·麦卡利尔
  • 迷幻药物迷幻药物是指主要功效为改变认知与知觉的精神药品,与游离药品(dissociatives)、致谵妄药三者因能诱发幻觉而包含在致幻剂这一门类下。相较兴奋剂或鸦片类药物等影响意识状态效
  • 语法学语法(英语:Grammar),也称文法,在语言学中指任意自然语言中句子、短语以及词等语法单位的语法结构与语法意义的规律,本质上即音义结合体之间的结合规律。对于语法的研究称为语法学
  • 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Julius Wagner Ritter von Jauregg,奥地利在1919年废除Ritter头衔,之后他的名字变成Julius Wagner-Jauregg,1857年3月7日-1940年9月27日),奥地利医学家。
  • 香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八十六个(九划的则为第十一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香部归于九划部首。香部只以左方、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
  • 梨形鞭毛虫Lamblia intestinalisGiardia duodenalis蓝氏贾第鞭毛虫(学名:Giardia lamblia)又称蓝布尔吉亚尔氏鞭毛虫、梨形鞭毛虫,简称贾第虫。属于鞭毛虫纲,主要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引起腹痛
  • 司汤达马利-亨利·贝尔(法语:Marie-Henri Beyle,1783年1月23日-1842年3月23日),笔名司汤达(Stendhal,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
  • 留学生留学,旧称留洋,一般是指一个人出国或出境接受各类教育,时间可以为短期或长期(从几个星期到几年)。这些人被称为“留学生”。 另外,美国等国家组织的一类海外短期的交换学生计划,其
  • 压缩机压缩机(英语:Gas compressor),是一种将气体压缩并同时提升气体压力的机械,其应用广泛,常见的应用领域包括:暖通空调、冷冻循环、提供工业驱动动力、硅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输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