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觉音
✍ dations ◷ 2025-11-26 14:19:12 #觉音
上座部佛教觉音(梵语:Buddhaghōsa;巴利语:Buddhaghosa),又译为佛音、觉鸣,传说为西元五世纪时印度佛教僧侣,是南传佛教史上的关键人物,对其评价趋于两极化,赞赏者称其是南传佛教学说理论的再造者。对于觉音的生平,最主要的记载来自于公元13世纪法称对《大史》的续写(有人称为《小史》)及缅甸的《教史》(Sasana-vamsa)。根据《大史》续写章节中的记载,觉音出生在中印度摩揭陀国菩提伽耶附近的婆罗门家庭,在上座部出家。觉音在大名王(412年-434年)统治斯里兰卡的第20年时,因为听说在斯里兰卡保存了很多失传的早期佛教经典,从印度渡海来到斯里兰卡。大名王在公元428年和435年曾遣使来华。据上述二者推算,觉音登岛应在433年—447年范围内。觉音向大寺派长老护僧学习上座部学说和僧伽罗语所作的注疏书。觉音召集众人要求把所有书都交给他作注释,僧团要求他将他研读的心得作成总结,向僧团报告。于是觉音将他的心得总结成《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当时人们读了之后称“毫无疑问,这就是弥勒”,此书成为后世南传佛教最重视的论书之一。据《大史》续写章节中的记载,觉音又将三藏和注释译成巴利文,最后返回印度本土。但根据缅甸传说,觉音从缅甸出发到达斯里兰卡后来又回到了缅甸,完成多种论述。高棉传说认为,觉音最后以很高的年纪,在高棉的觉音寺圆寂。近代学者考据认为他出身于南印度,后至中印度。巴利三藏中律藏之注疏名为《善见论》(Samantapasadika),这本书在南北朝时,由僧伽跋陀罗传至中国,译成《善见律毘婆沙》。一般认定其为觉音所著,日本学者水野弘元认为,在永明六年(488年)和僧伽跋陀罗一起来到广东的未具名三藏法师,很可能就是觉音本人。他在30岁时到达斯里兰卡,研究巴利文经典。之后可能到达缅甸传授佛法,78岁时与弟子僧伽跋陀罗到达中国广州,因为年老的缘故而没有上岸,将《善见论》交给弟子僧伽跋陀罗后,乘船归国,最后在高棉圆寂。
相关
- 尿道尿道(拉丁语学名:Urethra)是动物体内泌尿系统的器官之一。它从膀胱连通到体外,它的作用是将尿排出体外。在雄性哺乳动物中它还有将精液导出的作用,因此也是生殖器官之一。在胚胎
- 普沃茨克普沃茨克(波兰语:Płock)是位于波兰中部马佐夫舍省的一个镇,之前曾是普沃茨克省的省会,位于维斯瓦河畔,面积88.06平方公里,人口126,675人(2009年6月30日)。普沃茨克在历史上曾是波兰
- 基态由量子力学创始人提出。在量子力学里,一个系统可能处于一系列量子态中的一个。这一系列的量子态依能量(能阶)多少排列,其中能量最少的量子态称为基态。具有更高能量的状态称为激
- 乳木果油乳木果油是由由非洲特有植物乳油木(Vitellaria paradoxa) 之坚果所榨取的植物性油脂。外观呈象牙色泽,化学成分主要由硬硬脂酸和油酸衍生的三酸甘油酯所构成。它被广泛使用于
- 父父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八十八个(四划的则为第二十八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父部归于四划部首。父部通常是从上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
- CF有机氟化学是研究有机氟化合物——含有碳-氟键(C-F)化合物的性质的有机化学分支。氟原子的引入常常导致有机化合物产生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理活性,因而在许多尖端技术和重
- 氯化镁氯化镁是一种氯化物,化学式MgCl2。无色而易潮解晶体。这些盐是典型的离子卤化物,高度易溶于水。水合氯化镁可以从盐水或海水中提取。通常带有6分子的结晶水。但加热至95℃时失
- 阿纳姆阿纳姆(荷兰语:Arnhem),是位于荷兰东部的城市,也是海尔德兰省的首府。1944年9月17日至9月25日,曾经爆发市场花园作战。下莱茵河流经此地。汉恩应用科技大学、阿尔特兹艺术学院、荷
- 水玻璃硅酸钠(化学式:Na2SiO3),俗称泡花碱、玻璃胶,是无色、透明的粘稠状固体。硅酸钠由石英砂与碳酸钠熔合而成;溶于水呈碱性,其透明的浆状溶液称为水玻璃。硅酸钠遇酸分解,析出硅酸的胶
- 甘草次酸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或glycyrrhetic acid,也叫Enoxolone)是一种五环三萜物质,由草药光果甘草的甘草酸水解得到故而得名。甘草次酸可以看作是β-香树脂醇(齐墩果烷型)的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