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枝状聚合物

✍ dations ◷ 2025-08-28 21:47:15 #树枝状聚合物
树枝状聚合物,又称树枝化聚合物,是每个重复单元上带有树枝化基元(dendron)的线状聚合物。一个树枝状聚合物大分子往往包含数千树枝化基元。在这方面,他们与球状的树枝状化合物(dendrimer)不同。对于树枝状化合物,少数几个树枝化基元会连接到一个各向同性的点。根据不同的代数,树枝状聚合物拥有不同的粗细度(即直径),这一点可以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清楚的观察到,如图二所示。中性的树枝状聚合物通常溶解于有机溶剂,带电的树枝状聚合物可溶于水。已经合成的树枝状聚合物包括多种多样的主链,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乙炔、聚苯、聚噻吩、聚芴、聚对苯乙炔、聚对苯乙炔、聚硅氧烷、聚氧杂降冰片烯(polyoxanorbornene)、聚乙烯亚胺。摩尔质量高达2亿克/摩尔的树枝状聚合物已经被成功合成。 树枝聚合物的应用包括:结构控制、外刺激应答(responsivity to external stimuli)、单分子化学、纳米粒子合成的模板、催化、光电器件、生物相关的应用。树枝状聚合物的合成主要存在两种路线:大单体路线和attach-to路线。在大单体路线中,首先合成包含树枝化基元的大单体,然后进行聚合。在attach-to路线中,首先合成聚合物主链,然后一代接一代的添加树枝化基元,直到特定的代数。图三用简单的卡通图说明了两者的区别。大单体路线通常较难得到较长的聚合物主链,尤其当树枝化基元代数比较高的时候。Attach-to路线通常不可避免的在合成的树枝状聚合物中引入结构缺陷。“树枝状聚合物”这一名称国际公认的是由A·D·施吕特(A. D. Schlüter)在1998年首先提出。 最早的关于树枝状聚合物的合成报告可以追溯到唐纳德·托马里亚(Donald A. Tomalia)于1987年获得的专利,当时被称为“棒型树枝状化合物”。 随后于1992年,Percec在公开文献中报道了聚合物具有“锥形的侧链”(tapered side chains)。在1994年,树枝状聚合物作为圆柱形纳米级对象(nanoobjects)的潜力得到了广泛承认和关注。当今世界各地许多课题组为树枝状聚合物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工作可以参见近年的综述论文。

相关

  • 脊髓病脊髓病变意味着任何与脊髓有关的神经功能缺损均可以称之 。如果这个脊髓病变与创伤有关系,又可以称为脊髓损伤;相对地,如果是发炎所造成的脊髓病变,就可以称之为脊髓炎;最后,如果
  • 万乃洛韦伐昔洛韦(Valaciclovir)是鸟嘌呤类似物类抗病毒药物,用于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感染。它是阿昔洛韦的前药,在体内可转化为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是一种前药,是阿昔洛韦酯化物,口服生物利
  • 石炭纪石炭纪(英语:Carboniferous,符号C)是地球历史中的一个地质时代。早在1822年石炭纪在英国就已经被看作是一个地质时代中的纪了。石炭纪的名字来自于石炭纪时期在全世界各地形成的
  • A50–A64ICD-10 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主要包括被视为具有可传播性和可传染性的疾病。肠道传染病(A00-A09)结核病(A15-A19)由特定动物传染的细菌性疾病(A20-A28)其他细菌性疾病(A30-A4
  • 禄河县禄河县(越南语:Huyện Lộc Hà/.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M
  • 亚他薛西斯一世阿尔塔薛西斯一世,又译亚他薛西斯一世(古波斯楔形文字:
  • 弦理论弦理论,又称弦论,是发展中理论物理学的一支,结合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为万有理论。弦理论用一段段“能量弦线”作最基本单位以说明宇宙里所有微观粒子如电子、夸克、中微子都由
  • 伍德沃德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英语:Robert Burns Woodward,1917年4月10日-1979年7月8日),美国有机化学家,对现代有机合成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化学合成和具有复杂结构的天然有机
  • 成人年龄成人年龄是属于在法律内,一种为了与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分清楚界限的其中一种定义。这是从按时间顺序排列来说,当未成年人到达了不再具有法律条文被认定为是儿童,并承担了他们
  • 斯里尼瓦瑟·瓦拉德汉斯里尼瓦瑟·瓦拉德汉 FRS(英语:Srinivasa Varadhan,1940年1月2日-),印度裔美国人,数学家。他以对概率论的基础性贡献而闻名。1959年他获得 University of Madras 的本科学位,19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