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枝状聚合物

✍ dations ◷ 2025-04-25 04:47:50 #树枝状聚合物
树枝状聚合物,又称树枝化聚合物,是每个重复单元上带有树枝化基元(dendron)的线状聚合物。一个树枝状聚合物大分子往往包含数千树枝化基元。在这方面,他们与球状的树枝状化合物(dendrimer)不同。对于树枝状化合物,少数几个树枝化基元会连接到一个各向同性的点。根据不同的代数,树枝状聚合物拥有不同的粗细度(即直径),这一点可以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清楚的观察到,如图二所示。中性的树枝状聚合物通常溶解于有机溶剂,带电的树枝状聚合物可溶于水。已经合成的树枝状聚合物包括多种多样的主链,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乙炔、聚苯、聚噻吩、聚芴、聚对苯乙炔、聚对苯乙炔、聚硅氧烷、聚氧杂降冰片烯(polyoxanorbornene)、聚乙烯亚胺。摩尔质量高达2亿克/摩尔的树枝状聚合物已经被成功合成。 树枝聚合物的应用包括:结构控制、外刺激应答(responsivity to external stimuli)、单分子化学、纳米粒子合成的模板、催化、光电器件、生物相关的应用。树枝状聚合物的合成主要存在两种路线:大单体路线和attach-to路线。在大单体路线中,首先合成包含树枝化基元的大单体,然后进行聚合。在attach-to路线中,首先合成聚合物主链,然后一代接一代的添加树枝化基元,直到特定的代数。图三用简单的卡通图说明了两者的区别。大单体路线通常较难得到较长的聚合物主链,尤其当树枝化基元代数比较高的时候。Attach-to路线通常不可避免的在合成的树枝状聚合物中引入结构缺陷。“树枝状聚合物”这一名称国际公认的是由A·D·施吕特(A. D. Schlüter)在1998年首先提出。 最早的关于树枝状聚合物的合成报告可以追溯到唐纳德·托马里亚(Donald A. Tomalia)于1987年获得的专利,当时被称为“棒型树枝状化合物”。 随后于1992年,Percec在公开文献中报道了聚合物具有“锥形的侧链”(tapered side chains)。在1994年,树枝状聚合物作为圆柱形纳米级对象(nanoobjects)的潜力得到了广泛承认和关注。当今世界各地许多课题组为树枝状聚合物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工作可以参见近年的综述论文。

相关

  • 软下疳软性下疳(英文:Chancroid)是一种由杜克来氏嗜血杆菌引起的性病,其特征是生殖器疼痛。已知软性下疳仅通过性接触即可传播。尽管在西方世界并不常见,但软性下疳是全世界生殖器溃疡
  • 碳青霉烯碳青霉烯(Carbapenem)是一类广效性抗生素的总称,通常被作为后线抗生素使用,治疗严重的细菌感染。这类抗生素通常仅被用在多重抗药性(MDR)细菌的治疗上。碳青霉烯和盘尼西林、头孢
  • 世界银行189个国家(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173个国家(国际开发协会)世界银行(英语:World Bank,缩写WB)是为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提供贷款的联合国系统国际金融机构。它是世界银行集团的组成机构之
  • 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指的是能够稳定地让所有人取得足够食物的状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曾于2014年3月31日在日本横滨召开会议时发表了一份报告,报告中指出:“气候变迁正冲击
  • 第五代头孢菌素(法语:Cephalosporine、英语:Cephalosporin),又名先锋霉素,是一系列属于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与头霉素一并细分为头孢烯。头孢菌素化合物最初是于1948年,由意大利科学家Giu
  • 松果体松果体(又叫做松果腺、脑上体)是一个位于脊椎动物脑中的小内分泌腺体。人体最小的器官。它负责制造褪黑素,一种会对醒睡模式与(季节性)昼夜节律功能的调节产生影响的激素其形状像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英文: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简称OCT)是一种光学信号获取与处理的方式。它可以对光学散射介质如生物组织等进行扫描,获得的三维图像分辨率可以达到微
  • 僵直阵挛发作强直-阵挛性发作(英语:tonic-clonic seizure),又称为大发作(英语:grand mal seizure),是最为常见的全身性发作类型。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常见于儿童。强直-阵挛性发作包括强直期(tonic p
  • 道金斯克林顿·理查德·道金斯,FRS, FRSL(英语:Clinton Richard Dawkins,1941年3月26日-),生于内罗毕,英国演化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科学传播者、作家,1990年任牛津大学动物学正教授,199
  • 融合基因融合基因(英语:Fusion gene)是指两个基因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序列相互融合为一个新的基因的过程。其有可能是染色体易位、中间缺失或染色体倒置所致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