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洛·梅

✍ dations ◷ 2025-04-24 19:13:51 #罗洛·梅
罗洛·梅(英语:Rollo May,1909年4月21日-1994年10月22)是一位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家。他在1969年期间撰写了具有影响力的书《爱与意志》。他经常被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存在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梅是神学家保罗·田立克的一位亲密朋友。罗洛·梅的作品包括《爱与意志》和《创造的勇气》,后者的题目纪念了田立克的《存在的勇气》。1909年,罗洛·梅生于俄亥俄州艾达(英语:Ada, Ohio)。他经历了一个坎坷的童年,他的父母离异并且他的姐姐患上了精神病。他的受教育经历使他进入了密歇根学院主修英语和奥柏林学院以获得学士学位,他在希腊教了一段时间的书,1938年期间进入联合神学院以获得神学学士学位,并且最后1949年期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以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罗洛·梅是位于圣弗兰西斯科的塞布鲁克研究生院(英语:Saybrook University)和研究中心的创立者和资深成员。人生的最后几年他居住在蒂勃朗的圣弗朗西斯科海湾,并于1994年10月在当地去世。1994年10月22日,梅死于多种原因,在他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蒂伯龙的家。他的妻子,格鲁吉亚,因为知道他的健康状况已迫在眉睫,邀请他的一些朋友到他家陪他。梅的健康状况已经恶化个月,他的朋友与他同在此期间多次被知道他是如何奋勇维护自己,尽管意识到他的能力是失败的,直到结束了他的一生。罗洛·梅受美国人本主义影响,并且对使存在主义心理学和其他哲学调和感兴趣,特别是对弗洛伊德的。罗洛·梅认为奥托·兰克(1884-1939)是存在主义疗法最重要的先驱。在他去世前不久,罗洛·梅为由罗伯特·克雷默编辑的兰克美国演讲集作了序。罗洛·梅写道“我一直认为奥托·兰克是弗洛伊德领域中伟大且未得承认的天才”罗洛·梅在使用一些传统的存在主义的术语上相比其他人的方式略微不同,并且他为传统存在主义的概念发明了新的词汇给予。例如,命运,"thrownness" 联合"fallenness"——被决定给予我们的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以创造我们的生命为目的。他总是用“勇敢”来表示抵制焦虑。

相关

  • 米氏线米氏线(Mees' lines),亦作雷诺德氏线(Reynolds' lines)或欧德里奇氏线(Aldrich-Mees' lines),是一种在指甲或趾甲上出现的横纹,通常都是白色的。现时已知会引起米氏线出现的原因如下:
  • 类鼻疽伯克氏菌类鼻疽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原名类鼻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malle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致病菌。人类感染类鼻疽伯克氏菌后,会导致类鼻疽。医学导航:病菌
  • 膀胱癌膀胱癌 泛指各种出自膀胱的恶性肿瘤,也就是有异常细胞大量增殖而不受管制。膀胱是贮存尿液的中空器官,外壁主要由肌肉构成,位于下腹部。最常见的膀胱癌细胞来自膀胱内面黏膜表
  • 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清单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法语:Listes modèles OMS des médicaments essentiels;英语:WHO Model List of Essential Medicines;简称EML)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或称世卫组织)的出
  •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英语:Japanese encephalitis,港澳台译为日本脑炎),中国大陆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英语: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导致的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
  • 灵长类灵长目(学名:Primates)是哺乳纲的一个目,在生物分类学上,可以再细分原猴及简鼻亚目(包括人)。灵长目的始祖住在热带雨林的树上,许多灵长目的特征表现了其适应三维立体环境的能力,大部
  • 淋巴毒素淋巴毒素(亦称为肿瘤坏死因子-β)是一种肿瘤坏死因子类细胞因子。淋巴毒素由Th1细胞产生,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改变,并促进吞噬细胞与之结合。
  • 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学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缩写:HSCT)是透过静脉注射正常骨髓细胞至白血病或再生不良性贫血等血液难病患者的治疗。骨髓移植所使用的造血干细胞,除
  • Rg5f14 6d9 7s2(预测)2, 8, 18, 32, 32, 17, 2(预测)第一:1022.7(估值) kJ·mol−1 第二:2074.4(估值) kJ·mol−1 第三:3077.9(估值) kJ·mol−1 (主条目:
  • 洪涛洪涛(1931年12月26日-),山东荣成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早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后进入罗马尼亚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71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