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伊斯堡

✍ dations ◷ 2025-04-02 09:34:37 #杜伊斯堡
杜伊斯堡(德语:Duisburg,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位于鲁尔区西部的下莱茵。它是杜塞尔多夫行政区里的一个无属县城市,同时也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第五大城市。杜伊斯堡-鲁罗尔特港,其市中心坐落在鲁罗尔特区,是欧洲最大的内陆港。杜伊斯堡市内一所大学于2003年和临近的埃森大学重组为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事实上,德文“Duisburg”的发音应当是,字母组合ui在德国西北部地名中发音为,相当于发长音的字母“ü”。“杜伊斯堡”的译法或为不知其发音的前人根据“Duisburg”的拼写推测出来的误译,根据实际发音其本应译作“迪斯堡”,但“杜伊斯堡”之称呼已成惯例,故保留沿用至今。详情可参见该条目德文版本(德语:Duisburg)和德文条目德语长音符号(德语:Dehnungszeichen)。杜伊斯堡位于丘陵地带的边上,莱茵河的鲁尔河的汇合口。市区范围覆盖河流的两岸。城市的北部与旧Emsche和莱茵河上的小Emscher接壤。联邦州规划时决定把杜伊斯堡发展成区域中心。杜伊斯堡市西面和北面与韦塞尔县的默尔斯市、莱茵贝格市和丁斯拉肯市,东面与奥伯豪森市和米尔海姆市,南面与梅特曼县的拉廷根市、杜塞尔多夫市、诺伊斯莱茵县的梅尔布施市和克雷费尔德市相邻。杜伊斯堡市区由七个城域组成,共细分为46个分区。杜伊斯堡的第一个音素可追溯到日耳曼语的“deus”,大概意为“潮湿的地区”或“浸水地”。“杜伊斯堡”因此意味着“浸水地中的城堡”。名字的另外一个意义是从古德语“duis”,即小山(Hügel)演化过来的。因此“杜伊斯堡”可大概理解为“小山上的城堡”。 由此那个伫立在莱茵河边小丘上的,古时带着护城河、壁垒、栅栏的宫殿变成了如今的市政厅。杜伊斯堡这个名字在欧洲并不唯一。比利时特尔菲伦东部的一片区域也叫做杜伊斯堡。 在荷兰的海尔德兰省有一个城市叫Doesburg。考古挖掘已经找到了证据,在公元前一世纪的时候,在杜伊斯堡曾有一个可防水淹的城堡区域。 其中“旧市场”这片区域自公元5世纪即为城市的中心市集,而杜伊斯堡所在的“Hellweg”(意:光明之路,为中世纪重要的商贸通道),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该城在莱茵河畔显得独一无二。其时罗马人常派兵驻守着这个莱茵的渡江口。杜伊斯堡坐落在莱茵河和鲁尔河的汇流处的高地上。由于其天然优越的地理位置,大概在740年间,一座皇帝行宫在此修建。10世纪被扩建为Königspfalz。全球经济危机在20世纪30年代初对该城冲击特别严重。那时杜伊斯堡的失业率是整个帝国最高的。作为鲁尔区的物资中转站和著名的化工和冶金中心,杜伊斯堡理所当然的成为盟军轰炸的首要目标。除了工业设施外,平民也成为轰炸目标。1936年后,杜伊斯堡又开始有军队入驻。1936年5月7日,纳粹政府公然无视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向莱茵非军事区派驻军队,第79步兵团的一个营进驻杜伊斯堡市,即所谓的“再军事化”。1941年 仅在6月12日/6月13日,英国轰炸机就投放了445吨炸弹。虽然城市的北部在5月28日时战争已经结束,但是鲁尔河以南的战争直到1945年4月12日,随着美第9军第17空军师的进驻才结束。二战中的至少299次轰炸行动几乎将老城完全摧毁。80%的住房被完全摧毁或严重损坏。整个城市包括基础设施在战后几乎是完全新建的,大部分的历史遗迹都不复存在了。20世纪末杜伊斯堡面临着许多结构问题亟需解决。钢铁工业的没落使很多原本赖以为生的工人失去了工作。1986年位于Rheinhausen的Krupp-Hütte的员工试图阻止工厂的关闭,然而没有成功。城市人口的急剧下降导致了购买力的流失。杜伊斯堡对消费者和企业的吸引力在渐渐消失,因此市政府想方设法改善这种状况。由此数年前在市中心的繁华地带建造大型购物中心的计划就被提上日程。然而市议会在2005年中做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决定--它并没有批准建设计划,而是将投资者选中的地块划为特殊地区,所以这些工程的未来还充满了未知数。杜伊斯堡在中世纪时隶属列日主教区,后来划归科隆大主教区。杜伊斯堡-穆尔海姆/鲁尔-奥柏侯逊的犹太教社团|组织有2773位成员。大概有8%的杜伊斯堡居民宣布自己为伊斯兰教徒。杜伊斯堡自约1270年始就存在一个地方议会并且从1275年开始就有两位市长。以前该议会由10到22名成员组成。议会的选举制度也历经了多次的变动。原则上每年8月10日 更换成员一次。这一天,德语称作Laurentiustag,即Saint Lawrence's Day,圣劳伦斯日,是基督教的节日。自1566年始Kleve公爵(Herzog von Kleve)可自行任命市长和两位参议员。然而该公爵几乎从未行使其特权。除地方议会外,15世纪开始还出现了一个由市民组成的委员会,也就是所谓的“16人委员会”(Sechzehner)。这16名委员将从杜伊斯堡的四个城区分选出来,每个城区四名代表。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委员会“24人委员会”。然而这并不能从当今的意义上被理解为“市民参政”。那时的委员会只有提意见的功能。随后,自由选举在1713年被临时取消了。在1807年的法占时期,建立市政宪法和市政议会。纳粹德国时代,总市长由纳粹党指定。二战后英军驻地的军事政府指定了一个新的总市长,并在1946年发表了英国模式的市政纲领。然后才有了一个由市民选举的城市议会(Rat der Stadt),其议员被称作“Stadtverordnete”。一开始,该城市议会从市中心选出一名总市长作为城市的主席和代表,义务地为人民服务。同样地,从1946年开始,议会选出一名专职的城市总领事作城市管理的领航人。然而从1997年开始,人们放弃了这种“一城双首”的城市管理模式。从此只有一位专职的总市长,她/他兼任议会主席和城市管理人。在2004年才选举出第一位不属于社民党的总市长。这之前有超过50年,该位置牢牢掌握于社民党之手。Adolf Sauerland在第二轮选举以61.2%的得票率击败其前任社民党的Bärbel Zieling。每一个城区都有一个区域代表,每届市政选举都会重新选出这些代表。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在上届选举中赢得四名主管代表,即区域代表主席,他们是Katharina Gottschling(Rheinhausen),Hildegard Fischer(荷柏格/鲁罗尔特/Baerl),Heinrich Klose(Stadtmitte),Arno Müller(Süd)。另外三名主管代表隶属社民党:Heinz Plückelmann(Walsum),Uwe Heider(汉博恩),Wilhelm Jankowski(Meiderich/Beeck).杜伊斯堡的城市议会有74名议员。2004年9月的选举中,其议员分布于以下政党:选举后不久DAL就从基民盟中脱离出来,基民盟和绿党签订了合作条约,然而再加上总市长Sauerland(基民盟)在议会中还是不占优。杜伊斯堡的徽章是一个红黄分割的盾牌状图形。上半部分为一只黑色的展翅双头鹰,下半部分为三个相连的银白色城堡。市旗为红白色,并镶有城市徽章。1977年1月31日行政专区主席在杜塞尔多夫授予杜伊斯堡该城市徽章。人们戏称之为“会说话”的徽章,因为该徽章里包含了城堡的图案,也正暗示着杜伊斯“堡”。帝国之鹰,即黑色的展翅双头鹰,表示隶属于德意志帝国,也同时暗示着帝国的自由。杜伊斯堡的城市徽章受市政的徽章法保护。须经允许才能使用该徽章。多家德国或跨国大企业在杜伊斯堡设立总部,或者分支机构:杜伊斯堡是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和物流中心,拥有十分发达的公路,铁路和航运网。从杜伊斯堡火车总站出发,八分钟就能到达位于杜伊斯堡与杜塞尔多夫交界处的杜塞尔多夫国际机场。杜伊斯堡港“duisport”是欧洲最大的内河港。它还是一个海港,海船沿莱茵河入海驶往欧洲,非洲和近东地区。港区的中心位于鲁尔河的河口,它已有200年的历史。杜伊斯堡港的年吞吐量大约4000万吨。每年有超过20,000艘船只在这里停泊。港区占地740公顷,占地180余公顷的21个码头绵延40公里长的河岸。此外杜伊斯堡港还有占地265公顷的物流仓库。如果加上许多大型公司在这里用自己的码头转运的货物,杜伊斯堡港的总吞吐量可以达到7000万吨。比较: 汉堡的货物吞吐量为1亿1500万吨。1846年杜伊斯堡就通过Cöln-Mindener Eisenbahn与铁路网相连。杜伊斯堡火车总站是一个长途火车站,这里每天都有有开往阿姆斯特丹,柏林,法兰克福和汉堡方向的ICE(城际特快列车)。S-Bahn在杜伊斯堡的近距离交通中只充当次要的角色,因为它只在城市南部拓展。有轨电车却同时也发展到杜伊斯堡的北部。杜伊斯堡和以下城市为友好城市:

相关

  • 盘菌纲盘菌纲(英文:Pezizomycetes)是一个隶属于真菌下子囊菌门的一个纲。医学导航 · 真菌病真菌 · 分类疾病药物(抗真菌药)
  • 兹卡热兹卡热(英语:Zika fever),又称作兹卡病毒感染症、寨卡热,是一种由兹卡病毒所引发的疾病 。大部分被感染的个案并无明显症状,但若有症状出现,则与登革热的症状相似 。兹卡热的病人可
  • 美洲美洲(英文:Americas),又称亚美利加、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位于西半球,自然地理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面积达4254.9万平方公里,占地球地表面积的8.3%、陆地面积的28.4%。人文地理则将之
  • 南美洲经济南美洲经济指居住在南美洲12个国家的超过4.10亿人口所组成的经济体。截至2007年初,委内瑞拉、哥伦比亚、阿根廷、乌拉圭、智利和秘鲁每年的经济增长都超过了8%,南美洲正在经历
  • β射线β粒子(英语:Beta particle),又译贝塔粒子或贝他粒子,指的是当放射性物质发生β衰变,所释出的高能量电子或正电子。β衰变有两种:β−衰变与β+ 衰变。β−衰变会产生电子,而β+ 衰
  • 卡宾枪骑兵卡宾枪骑兵队(意大利语:Arma dei carabinieri),是意大利共和国的国家宪兵,主要职责包括管理军队及协同意大利警察维持社会治安。在过去,卡宾枪骑兵曾经是意大利陆军第一支组成部队
  •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简称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构造是岩石或岩层在地球内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原始面貌。构造的类型按构造形成时间可分为
  • 压力油炸压力油炸是在密封的油炸炉中炸制食物的烹饪方法。进行压力油炸时,食物释放的蒸汽不会流失。因为锅中的气压高,油的沸点也随之升高,使烹饪时的油温升高,食物能较快变熟,食物的外观
  • 普萨美提克三世普萨美提克三世(Psammetique III)是古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的最后一位法老。他的执政期为前526年至前525年。我们对他的统治和生活所了解的大部分内容来自于前5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希
  • 食物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为了保持味道或增强口感、改善外观添加到食物中的物质。 一些添加剂已经使用了几个世纪;例如,(用醋)腌制、盐腌来保存食物(如腌肉),糖果的保存以及用二氧化硫来保存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