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学

✍ dations ◷ 2025-01-22 13:26:29 #兰学
兰学指的是日本江户时代经荷兰人传入日本的学术、文化、技术的总称,字面意思为荷兰学术,引申可解释为西洋学术(简称洋学)。兰学是一种透过与出岛的荷人交流而由日本人发展而成的学问。兰学让日本人在江户幕府锁国政策时期(1641-1853年)得以了解西方的科技与医学等等。借着兰学,日本得以学习欧洲在当时在科学革命所达致的成果,奠下日本早期的科学根基。这也有助于解释日本自1854年开国后,能够迅速且成功地推行近代化的原因。长崎出岛的荷兰商人是自1640年来唯一获日本政府容许在日经商的欧洲人,但他们的行动经常受到了严格的监视与限制。最初他们只准许一年赴日一次,并参见江户的大将军。这种经商后来成为把西方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知识传入日本的途径。日本人从荷人购买和翻译了许多有关科学的书籍,获得了西方珍奇和工业制品(如时钟),以及西洋新发明的展示(如展示电动制品以及在19世纪初的热气球升空)。17-18世纪,荷兰可说是当时欧洲经济富裕和科技先进的国家之一,这些特定因素使荷兰在西洋学术传入日本的过程中占独特位置。当时,数千部有关兰学的刊物得以出版,并在日本人之间传阅,此外,日本在当时已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人口,如江户共有一百万名居民及许多大城市(如大阪和京都),为兰学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这些大城市中,更有一些商铺专门向大众售卖西洋珍奇。第一期兰学的发展受到较大的限制。自1640年,日本政府打击基督教,并禁止传播西方书籍。一小群传统从事日荷翻译的人在长崎从事翻译工作和传播新事物。此外,荷人被要求在每年一次抵江户时,向大将军报告世界新近发生的大事及献上西方珍奇。最后,荷人在长崎的商行除了负责正式的丝绸及鹿皮贸易外,也准许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私人贸易”。于是,一个售卖西方珍奇事物的市场发展起来,集中在长崎一带。另外,由于荷人在出岛有常驻医生,一些日本政府高官往往在当地缺乏医生时向荷籍医生求诊;其中较为重要的医生为Caspar Schamberger,他向日本引进了一些医书、药物及治疗方法。虽然从1640年起外国书籍禁止传入日本,但及至1720年,该禁令在大将军德川吉宗下开始放寛。当时不但准许引入外国书籍,并把它们翻译成日文。其中,1787年森岛中良(日语:森島中良)出版的《红毛杂话》,记载了许多来自荷兰的知识(包括一些新事物,如显微镜、气球等)、讨论了西洋的医院和一些疾病的知识、列出绘画及铜板印刷的技巧、描述了制造发电器及大型轮船,及有关新近地理知识。1804至1829年间,幕府和寺子屋在全国各地开办学校更进一步传播西洋新知识,荷兰特使和科学家获准更容易地进入日本社区。譬如,德籍医生菲利普·弗朗兹·凡·西博尔德随荷兰外交团赴日与日本学者展开多次交流,他邀请了日本科学家向他们展示西洋科学,并向他们学习有关日本的知识与习俗。1824年,西博尔德获大将军聘请开办医科学校并收生五十人,他们帮助西博尔德有关植物学及自然科学的研究;他的学校名为“鸣滝塾”,后来变成了约五十名兰学生聚会的地方。兰学运动的发展,逐渐涉及日本对外开放的政治问题。大部分兰学生鼓吹更进一步吸收西洋新知识和开放对外贸易,从而提开国力及推行现代化。在此时,兰学变得更成熟,并大力宣扬西洋各方面的先进知识。1839年,兰学生受到政府的打压,酿成“蛮社之狱”事件。这是由于兰学生们反对幕府在1825年所颂布的“异国船扫荡令(日语:異国船打払令)”,向靠岸的外国船〔荷兰除外〕进行炮击。而该事件的起因是由于1837年的莫里森号事件(日语:モリソン号事件),当时一艘非武装的美国商船因靠岸而遭到炮击。其后该令在1842年撤销。在幕末时代(1853年-1867年),日本结束锁国政策,兰学步向式微。当时政府派遣许多学生放洋留学,并聘用大量御雇外国人赴日向日本人教授新知识和担任顾问,促使日本成为迅速现代化的国家。一些人认为兰学使日本不至于完全与18-19世纪西洋科技进步脱节,令日本得以建立初步的科学基础。这种开放态度说明了自1854年日本开国后得以迅速现代化的原因。自1720年起,医学典籍纷纷从荷兰传入,并翻译成日文。在当时的医学界,传统汉医学者与兰学生之间发生激烈争议,引发一连串实验和解剖。西洋医术的精确性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有许多新医书出版。譬如,1759年的《藏志》(藏,即脏,内脏)及1774年的《解体新书》,成为当中的参考典籍,后者更是由一些日本学者出版,包括杉田玄白。该书大概根据1734年荷文版的Ontleedkundige Tafelen写成,而荷文版亦由1732年德人Johann Adam Kulmus的Anatomische Tabellen翻译而来。1804年,华冈青洲实行在世界上首次应用在乳癌手术(割除乳房)的全身麻醉。这项手术结合了中药和西洋手术的技术,比西洋学者Crawford Long,Horace Wells和William T.G. Morton发现并应用乙醚(1846年)和哥罗芳(1847年)作为全身麻醉早了四十年。1838年,绪方洪庵医生成立了一所兰学学校,名为“适塾”。有名的毕业生有福泽谕吉和大鸟圭介,他们后来成为推动日本现代化的关键人物。绪方在1849年著有《病学通论》,这是在日本首次出版探讨病理学的典籍。一些早期兰学家已开始涉猎西方在17世纪发展的物理学理论,譬如志筑家第八代的长崎荷语翻译家志筑忠雄,在完成首次系统性地分析荷语文法后,在1798年翻译了拉丁文版的物理学典籍Introductio ad Veram Physicam而成为《历象新书》。该书由英人John Keil写成,内容关于牛顿力学。志筑更创造了一些新的科学词汇,有些更沿用至现代日本,例如“重力”、“引力”、“远心力”(中文即离心力)及“集点”(即质心)等。另一位兰学家帆足万里,从一本日荷字典学成荷语后,在1810年出版了一本物理学手册,名为《穷理通》,主要集合十三本荷文书籍写成。约自1770年起,电学实验在日本普及起来。1745年,莱顿瓶在欧洲发明了以后,平贺源内在1770年从荷兰人首次得到类似的静电产生装置。1776年,他更将它改良。该装置中静电的产生是由于当中的玻璃管与镀金棒摩擦而来的,并制造出许多电力的效果。这些发电装置被复制并获日本人采用,并称之为“エレキテル”(即摩擦起电器,荷文原为elektriciteit)。就像欧洲,该装置是用作好奇玩意,如在某物体上方产生闪光,或认为该装置在医疗上有帮助。在《红毛杂话》中,“エレキテル”被描写成能从人体中抽走闪光,用作治病的装置。在一些售卖西方珍奇玩意的商店,这款装置获大众青睐。这一类型装置后来被其他学者改良,如佐久间象山。日本首部电力学著作《阿蘭陀始制エレキテル究理原》由桥本宗吉(日语:橋本宗吉)写成,并于1811年出版。书中记载了许多电力学的知识,如发电装置、人体的导电性,及1750年富兰克林有关闪电的实验。

相关

  • 第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英语:Diabetes mellitus type 2,简称T2DM,台湾称为第二型糖尿病),大陆旧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英语: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简称NIDDM)或成人发病型糖
  • 弓状核弓状核(英文:Arcuate nucleus),或称漏斗核,为下视丘内侧基底部聚集的神经元,邻近第三脑室和正中隆起。弓状核包含许多重要神经元群,如:神经内分泌细胞、集中投射神经元等等。神经内
  • 分解代谢异化作用(英语:Catabolism),又称作分解代谢,是生物的新陈代谢途径,将分子分解成更小的单位,并被氧化释放能量的过程,或用于其他合成代谢反应释放能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将大分子(例如
  • 曲颈龟亚目 Cryptodira 侧颈龟亚目 Pleurodira龟鳖目(学名:Testudines)是脊索动物门爬行纲的一目,现存14科共341种各类龟、鳖,它们的肋骨进化成特殊的骨制和软骨护盾,称为龟甲。龟
  • 体内In vivo为拉丁文“在活体内”之意。在科学文献中,in vivo常指进行于完整且存活的个体内的组织的实验,以区别在生物体上移除下来的组织或死亡的组织上进行的实验(对应的拉丁文为
  • 约翰·考克饶夫约翰·考克饶夫爵士,OM,KCB,CBE,FRS(英语:Sir John Douglas Cockcroft,1897年5月27日-1967年9月18日),英国物理学家,195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61-1965年间,曾担任澳洲国立大学校监
  • 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指的是最初形成于南欧、北欧;盛行于西欧、北欧、北美,拉丁美洲、澳洲,纽西兰等国家的文化。与西方这个词相对应的是非西方国家。西方文化的概念通常与西方世界传统定义
  • span class=chemf style=white-space:nowrap;Csub22/sub二十二烷(英语:docosane)是含有22个碳原子的直链烷烃,化学式为C22H46或CH3(CH2)20CH3,外观为无色蜡状固体,主要用途为标定气体。可经由反应制备二十二烷醇(CH3(CH2)21OH),可做为化
  • mol摩尔、莫耳、莫尔是一个音译的词,它可能是翻译自Mole,More或Moore。有时会被翻译成“摩尔”或“穆尔”。有时会被翻译成“莫尔”。
  • i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加州大学出版社(英语: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UC Press),是属于美国加州大学的学术出版社。它成立于1893年,为1868年成立的加州大学的教授出版著作和论文。其总部位于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