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锦娟

✍ dations ◷ 2024-12-23 00:17:17 #1932年出生,在世人物,上海人,越剧演员

陆锦娟(1932年7月-),生于上海,越剧女演员,擅长小生,名伶,列《中国越剧大典》名人卷,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获报刊杂志以“著名演员”称之。戏迷赞其为“顶级冷面小生”。

1941年,入陶叶科班,后因病离开。
1947年,入金龙女子科班学戏。其师为越剧男班名小生裘凤山。
1949年,参加越剧姐妹班,为头肩小生。后在合作剧团、光明越艺社、合众越剧团、天明越剧团等处演出。在当时已经拥有了她自己的戏迷群。<
1953年8月,组建飞鸣越剧团,担任团长和主要演员。
文革期间,被迫离开越剧团。
1980年,加入虹口越剧团,为主要演员,演出《山河恋》、《盘妻索妻》等剧目。但因演出《盘妻索妻》时,观众鲜花踊跃而引起风波,最终被禁演。1980年12月5日文汇报头版刊登《虹口区文化科个别负责人无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强行剥夺越剧演员陆锦娟演戏权利》揭露事实真相并声援陆锦娟的合法合理要求,但此事终究不了了之,陆依旧没能返回虹口越剧团。
1981年,至浙江省嘉兴市越剧团,演出《盘妻索妻》一剧,引起轰动,并在杭嘉湖巡演,此剧在陆离开之后,被嘉兴市越剧团小生演员张薇所继承。
1983年,至浙江舟山地区越剧团,演出《盘妻索妻》与《啼笑因缘》,再次引起轰动,巡演至杭州,由浙江电视台摄录全场视频,浙江电台录制选场录音。后摄录之全场视频被出版为VCD碟片,陆版盘妻以贴切小动作和准确角色定位著称,广为流传。至2010年9月止,江浙一带越剧民间职业剧团演出之《盘妻索妻》,大致依据此VCD版排演。
1986年,在上级领导的干预下,终于重返虹口越剧团,再次在上海共舞台演出《盘妻索妻》,盛况空前。同年,上海文化艺术报6月27日版刊登《风雅小生陆锦娟》,对此进行报道。但终因种种原因,陆锦娟息影越剧舞台。

在她的舞台生涯中,陆锦娟共演绎了近200个剧目,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有越剧《啼笑因缘》、《三请樊梨花》、《墙头马上》、《山河恋》、《盘妻索妻》等。“尤其她饰演《啼笑》中樊家树一角,炉火纯青,独树一帜,在越剧界除了四十年代姚水娟、李艳芳演出时那种盛况外,再无人可与伦比。《啼笑》在飞鸣越剧团不仅成为保留剧目,而且1957 年,1962年二度演出,每次演出达四、六个月之久,有时一天两场,连演连满。1983年陆锦娟去舟山越剧团(后改建称舟山小百花越剧团)在杭嘉湖一带又演出了《啼笑》,盛况依然如旧。”

相关

  • 甘露醇甘露醇(Mannitol),又称木蜜醇,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外观与甜味像蔗糖。它是一种己六醇,脱水剂的一种,可作为利尿药,也可作为甜味剂。甘露醇被分类为糖醇;也就是说,它是从糖类(甘露糖)通
  • 卜部,就汉字索引来说,是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二十五个(两划的则为第十九个)。就中文而言,卜部归于两划部首。卜部从上、下、右方都可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
  • TeOsub2/sub二氧化碲化学式TeO2,是一种白色固体,加热变黄。其有两种晶型,无色四面体结晶的副黄碲矿是四方晶系的α-TeO2,黄色的单斜矿石黄碲矿是β-TeO2。对于二氧化碲性质的研究多基于α-T
  • 米特里达梯一世米特里达梯一世(希腊语ο ΜιΘριδάτης Кαλλίνικος ;公元前109年-前70年在位),科马基尼王国第三任国王,是萨姆斯二世之王子及继承人。在公元前109年继承王位之
  • 脸部单侧或双侧麻痹贝尔氏麻痹症(Bell's palsy)是面部瘫痪之一种,由颅神经VII(面神经)的功能障碍引起,导致无力控制受影响一侧的面部肌肉。通常受影响一侧眼睛不能闭合。眼睛必须防止干燥,否则角膜可
  • 嘉年华公司嘉年华有限公司(英语:Carnival Corporation & plc)为全球最大的邮轮公司,市场占有率达49.2%,在英美两地双重上市(英语:Dual-listed companyDual-listed company),旗下共有11个邮轮品
  • 原核起始因子原核起始因子(英文:Pro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缩写为“PIF”)是原核翻译起始过程中需要利用的起始因子。已发现的原核起始因子共有三种,分别为原核起始因子-1(PIF-1)、原核起
  • 八边形数八边形数是能排成八边形的多边形数,是有形数的一种。其概念类似三角形数及平方数,不过八边形数和三角形数及平方数不同,所对应的形状没有旋转群对称性(英语:Rotational symmetry)
  • 兼本正光兼本正光(1962年10月17日-),前日本足球运动员。
  • 科塔语 (印度)科塔语是达罗毗荼语系的一种语言,该语言使用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尼尔吉里丘陵一带,是科塔人(英语:Kota people (India))的母语。“科塔”一词来自达罗毗荼语的词根“ko”,意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