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凡·热罗姆斯基

✍ dations ◷ 2025-10-24 12:37:44 #1864年出生,1925年逝世,波兰作家,大十字级波兰复兴勋章获得者,出身波兰会议王国人物,波兰加尔文主义者,波兰剧作家,波兰小说家,国际笔会成员

斯特凡·热罗姆斯基(Stefan Żeromski,1864年10月14日-1925年11月20日),波兰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热罗姆斯基生于波兰凯尔采县农村家庭,父亲、伯父、堂兄均参加过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1886年起参加爱国活动,曾被捕入狱。1892赴瑞士疗养,结识许多革命党人。

1890年代,热罗姆斯基开始其创作生涯,发表了《短篇小说集》(1895)、《乌鸦和麻雀要啄碎我们》(1895)、《小说作品集》(1898)等作品,描写沙俄的民族压迫和波兰劳动阶级的悲惨命运。长篇小说《徒劳无功》(1898)带有自传性,描写一所俄罗斯化的学校禁止波兰语,用包括监牢在内的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管控,但仍然不能阻止青年民族主义者的斗争。《无家可归的人们》(1900)则叙述医生尤迪姆参加社会改良,但又依赖上层阶级,反映了资产者唯利是图的面目和底层大众的疾苦。长篇历史小说《灰烬》(1902-1903)描写波兰贵族车得罗参加了爱国将领东布罗夫斯基组织的波兰志愿军团,加入了拿破仑战争。他们希望能够赢得波兰的独立,但却成为后者入侵西班牙的帮凶。彼得年轻时参加抗俄起义,遭到失败,后来与农奴打成一片,过着贫苦的生活。

俄国1905年革命使得热罗姆斯基的思想有所发展,他写了许多文章颂扬波兰革命,后来革命失败陷入幻灭。《玫瑰》(1909)写爱国者恰罗维奇、扎戈兹达先是进行监狱斗争,后来逃狱,走上改良主义道路。《罪恶史》(1909)写爱娃被迫犯罪,后来到博增塔的庄园中受到民主主义的教育,两年后重返,发现博增塔已死,他的思想也遭到周围人的否定。《忠实的河流》(1912)描写一个贵族对起义战士的保护,《与恶魔的斗争》三部曲(1914-1919)描写世界大战中的西欧和波兰。热罗姆斯基最后的作品《早春》(1922)描写波兰独立和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书中抱民族主义立场,反映了独立后劳动人民的境遇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书中流露出作者对苏联革命的怀疑。

热罗姆斯基擅长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他笔下的英雄往往是一些依靠个人奋斗、却最终失败的人物。他希望终结社会的罪恶,但对暴力革命持否定态度。

相关

  • 本体论论证本体论证明(Ontological argument)是证明上帝存在的一种理论,属于先验性的证明方式。该理论最早由中世纪哲学家伊本·西那和安瑟伦提出。后世的哲学家,包括谢哈布丁·苏哈拉瓦迪
  • 内含子内含子(英语:Intron)是一个基因中非编码DNA片段,它分开相邻的外显子。更精确的定义是:内含子是阻断基因线性表达的序列。DNA上的内含子会被转录到前体RNA中,但RNA上的内含子会在RN
  • 国家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坐标:54°56′17″N 83°13′35.92″E / 54.93806°N 83.2266444°E / 54.93806; 83.2266444 国家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俄语: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научн
  • 强制绝育强制绝育(德语:Zwanghafte Sterilisation;英语:Compulsory sterilization)是国家或地方政府透过立法强制某些类型的人结扎、绝育。通常是出于所谓“优生学考量”,也有“为了社会经
  • 加藤清正通称:虎之助(虎之介)、主计头、 浑名:地震加藤、鬼将军、肥后の虎本妙寺(熊本県熊本市) 天泽寺 (鹤冈市)(山形県鹤冈市) 覚林寺(东京都港区) 池上本门寺(东京都大田区) 本圀寺(京都市山
  • 麟洛乡坐标:22°39′02″N 120°31′38″E / 22.650586°N 120.527111°E / 22.650586; 120.527111麟洛乡(台湾客家语南四县腔:linˇlog hiongˊ)位于台湾屏东县北部,西邻屏东市,北邻长
  • 达达赫莫克塔尔·乌尔德·达达赫(Moktar Ould Daddah) (阿拉伯语:مختار ولد داداه‎; 1924年12月25日-2003年10月14日),毛里塔尼亚1960年从法国独立后担任首任总统,1978年
  • 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2,4,6,8,10,12-六硝基-2,4,6,8,10,12-六氮杂异伍兹烷,简称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NIW,俗称CL-20,是具有笼型多环硝胺结构的一个高能量密度化合物,分子式
  • 滇池滇池也称昆明湖、昆明池,古称滇南泽,位于中国云南省省会昆明市西南部,为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湖泊海拔高度1886米。形状似胃形。湖底平坦。北部海埂湖堤以北称“草海”
  • 万宝山事件纪念碑万宝山事件纪念碑位于中国东北的吉林省长春县的万宝山万宝镇乡三沟三姓堡官荒屯,即今日的长春宽城区米沙子镇黄家村马哨口屯(兰家镇东道村)的伊通河畔,用以纪念发生于1931年7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