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凡·热罗姆斯基

✍ dations ◷ 2025-04-05 00:49:00 #1864年出生,1925年逝世,波兰作家,大十字级波兰复兴勋章获得者,出身波兰会议王国人物,波兰加尔文主义者,波兰剧作家,波兰小说家,国际笔会成员

斯特凡·热罗姆斯基(Stefan Żeromski,1864年10月14日-1925年11月20日),波兰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热罗姆斯基生于波兰凯尔采县农村家庭,父亲、伯父、堂兄均参加过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1886年起参加爱国活动,曾被捕入狱。1892赴瑞士疗养,结识许多革命党人。

1890年代,热罗姆斯基开始其创作生涯,发表了《短篇小说集》(1895)、《乌鸦和麻雀要啄碎我们》(1895)、《小说作品集》(1898)等作品,描写沙俄的民族压迫和波兰劳动阶级的悲惨命运。长篇小说《徒劳无功》(1898)带有自传性,描写一所俄罗斯化的学校禁止波兰语,用包括监牢在内的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管控,但仍然不能阻止青年民族主义者的斗争。《无家可归的人们》(1900)则叙述医生尤迪姆参加社会改良,但又依赖上层阶级,反映了资产者唯利是图的面目和底层大众的疾苦。长篇历史小说《灰烬》(1902-1903)描写波兰贵族车得罗参加了爱国将领东布罗夫斯基组织的波兰志愿军团,加入了拿破仑战争。他们希望能够赢得波兰的独立,但却成为后者入侵西班牙的帮凶。彼得年轻时参加抗俄起义,遭到失败,后来与农奴打成一片,过着贫苦的生活。

俄国1905年革命使得热罗姆斯基的思想有所发展,他写了许多文章颂扬波兰革命,后来革命失败陷入幻灭。《玫瑰》(1909)写爱国者恰罗维奇、扎戈兹达先是进行监狱斗争,后来逃狱,走上改良主义道路。《罪恶史》(1909)写爱娃被迫犯罪,后来到博增塔的庄园中受到民主主义的教育,两年后重返,发现博增塔已死,他的思想也遭到周围人的否定。《忠实的河流》(1912)描写一个贵族对起义战士的保护,《与恶魔的斗争》三部曲(1914-1919)描写世界大战中的西欧和波兰。热罗姆斯基最后的作品《早春》(1922)描写波兰独立和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书中抱民族主义立场,反映了独立后劳动人民的境遇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书中流露出作者对苏联革命的怀疑。

热罗姆斯基擅长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他笔下的英雄往往是一些依靠个人奋斗、却最终失败的人物。他希望终结社会的罪恶,但对暴力革命持否定态度。

相关

  • 坏死坏死(英语:Necrosis),又称细胞坏死,被认为是一种由外部或内部物理性因素(例如热力、应力和辐射等)、强碱、强酸及毒物等化学性因素,以及内毒素和病原体等生物性因素诱发的永久性细胞
  • 乙苯乙苯(英语:Ethylbenzene,分子式:C6H5CH2CH3)是一个芳香族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用途是在石油化学工业作为生产苯乙烯的中间体,所制成的苯乙烯一般被用来制备常用的塑料制品——聚苯乙烯
  • 松山疗养院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前身为台北市立疗养院,又名台北市精神医学中心(英文:Taipei City Psychiatric Center),是位于信义区的台北市立联合医院的院区,为精神科专科医院。松德院
  • 弗兰克·斯坦顿弗兰克·梅利·斯坦顿爵士(Sir Frank Merry Stenton,1880年5月17日-1967年9月15日) 是一位研究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的英国历史学家,1937至1945年间任皇家历史学会会长。 是《牛
  • 云南并殖吸虫云南并殖吸虫(学名:Paragonimus yunnanensis)为斜睾目住胞科并殖属的吸虫动物。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河口等地,营寄生生活,终末宿主家猫(人工感染及自然感染)。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
  • 丹东丹东港隶属中国辽宁省丹东市及其代管的东港市,位于黄海北部,辽东半岛东北部,鸭绿江入海口西岸,向南邻接大连市,向东与朝鲜半岛隔江相望,距朝鲜南浦港(朝鲜语:남포항 (남포특급시))119
  • 祭 (日本)祭(日语:祭り(まつり),也称:祭礼、祭祀(さいし)是对神灵的祭祀(奉纳参照)仪式。或者,由本来的祭派生出不同的活动(催し、事件)、节庆等。祭主要是以神社或寺院作为主要场地举行居多。主要
  • 影像撤销影像撤销的目的是在预先定义好的意义上改善一幅影像,不同于影像增强主要是一个主观的程序,影像撤销大致为一个客观的程序。修复是利用退化现象的某种先验知识,试图把已经退化的
  • 连通管原理底部相连的容器(称为连通管),注入液体后,液体由高处往低处流,因为每个水管口的压力皆相等,当液面静止时,液面必定在同一平面上,与容器形状、长度、粗细无关。自来水供应系统、锅炉
  • 南泰利耶南泰利耶(瑞典语:Södertälje)是瑞典斯德哥尔摩省的一座城市。这座城市以大量来自中东的信奉东方礼基督教的亚述人移民而闻名,被称为“欧洲亚述人之都”。尤其是近年来自动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