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隼
✍ dations ◷ 2025-04-04 06:28:16 #游隼
17–19, see text夏季侯鸟繁殖区 留鸟繁殖区 冬季侯鸟 过境侯鸟Falco atriceps HumeFalco kreyenborgi Kleinschmidt, 1929Falco pelegrinoides madens Ripley & Watson, 1963Rhynchodon peregrinus (Tunstall, 1771)and see text游隼(学名:Falco peregrinus),是隼属中较大的一种,又名花梨鹰、鸭虎,是一种昼行性中型猛禽。分布范围从北极苔原到热带。除了酷寒极地、非常高的山、大多数热带雨林外,几乎存在地球任何角落;唯一例外是新西兰。游隼飞行速度很快,俯冲时速可达每小时389千米,是世界上飞得第一快的鸟类,水平飞行速度很慢,通常时速为50至100千米,这种时候它们就经常狩猎失败。游隼主要栖息在草原、海岸、空旷地、废弃的采石场,甚至连纽约市的郊区或是一些空军基地附近都有它们的踪迹,在亚洲一些地方是候鸟,受到相当严格的保护。游隼主要捕食野鸭、燕子、鸽子,它们会先飞到猎物上方,再将翅膀收到后方,让自己成为“·自由落体”垂直而下,以极快的速度循螺旋线飞行路径俯冲而下,用脚爪附近的肉团打昏猎物,或是直接抓住猎物的头部再慢慢享用。游隼通常在悬崖、山壁附近筑巢,有纪录显示还有游隼在密西西比河河畔的核能发电厂烟囱上筑巢,事后被国家地理频道拍成一支纪录片。1950至1970年代由于有机氯农药(杀虫剂),特别是滴滴涕的大量使用而导致游隼曾经被列为濒危物种。杀虫剂中的有机氯会积聚于游隼的脂肪组织,令其产下的蛋的蛋壳缺乏钙质,减低了孵育中幼鸟的生存率。经过世界各地的保育工作和对滴滴涕的使用限制,1999年8月游隼从濒危名单中剔出。游隼体长约40厘米,翼展大约80~120厘米(31~47英寸)。雄性和雌性差不多,但雌性比雄性大,更有纪录雌性大雄性30%。雄性重440至750克(16至26盎司),雌性重910至1,500克(32至53盎司)。头部和颈侧羽毛黑色、微带蓝色,并贯以黑纹;上体其余主要为灰蓝色,下体白色缀有黑斑。
相关
- 肥胖症肥胖症(Obesity)是指体脂肪累积过多而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身体状态,可能导致寿命减短及各种健康问题:9。肥胖的标准常使用身体质量指数(BMI)来衡量,即以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 弧菌螺旋菌(英语:Spiral bacteria)系按形态分出的一种细菌种类。其种类次于球菌、杆菌,在细菌家族中位列第三。。螺旋超过一周的螺旋菌被称为螺旋菌,而不满一周的则被称为弧菌。另外,
- 黑碳黑碳(Black carbon)是一种悬浮粒子,源自于含碳物质(主要是石油、煤、木炭、树木、柴草、塑料垃圾、动物粪便等)不完全燃烧和氧化形成的产物。在扫描电镜下观察,黑碳呈现出亚微米级
- 氯四环素金霉素也被称为“氯四环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四环素类抗生素。于1945年被Benjamin Duggar博士从密苏里大学的桑博试验田采集的土壤样本中分离得到的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 肝性脑病肝性脑病(英文: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是一种因肝衰竭引发思维混淆(英语:Confusion)、意识下降(英语:Altered level of consciousness)和昏迷的疾病。严重时称为肝性昏迷,甚至会
- 食道癌食管癌指的是发生在食道的癌症。常见的症状包括吞咽困难与体重减轻,其他症状还有吞咽疼痛、沙哑(英语:Hoarseness)、锁骨周边淋巴结肿大、干咳、以及咳血或吐血。有两大类食管癌
-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英语:Eosinophil, Eosinocyte 或 Acidophil,全稱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是粒细胞中含有嗜酸性颗粒的一种,其他两种是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吞噬能力不如
- 布加综合征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根据翻译不同也被称为巴德-吉亚利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和/或其开口上段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梗阻性病变引起的肝静脉—下腔静
- 不可逆激动剂不可逆激动剂是一种永久结合并激活受体的激动剂。一般激动剂与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而不可逆激动剂与此不同,它和受体的结合至少在理论上是不可逆的,如Oxymorphazone就是一种不
- 盎格鲁美洲/英语美洲盎格鲁美洲(英语:Anglo-America),又称英语美洲,用作描述以英语为主要语言,或者与英格兰或英伦三岛在历史、语言或文化上有密切关系的美洲地区,也可以指英语世界的美洲部分,与操罗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