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恐惧症

✍ dations ◷ 2025-04-24 13:47:24 #广场恐惧症
广场恐怖症是一种焦虑症,其特征是人们认为环境不安全并且不容易逃离而产生焦虑症状。 这些情况可能包括开放空间、公共交通、商场,或仅仅是在自家外 ,在这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恐慌发作,而此症状遇到这种情况几乎每次都会出现,并持续六个月以上。 受影响的人会竭尽全力避免这些情况。 在严重案例中,人们可能完全不能离开自家。一般认为广场恐惧症是基因因子与环境因子的结合。这个症状常常在家庭成员中同时发生,遭受攻击或是父母过世等挫折性或创伤性事件常常是疾病的引子。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将广场恐惧症和特殊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等一起归类为恐惧症。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包含分离焦虑症、创伤后压力症候群与重性忧郁障碍。受广场恐惧症影响的人有较高的忧郁症或物质滥用疾患风险。。若未经治疗,广场恐惧症极少自然缓解。治疗通常采用一种称作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咨询方式。认知行为疗法在半数的病患都能带来症状缓解 。广场恐惧症影响了约1.7%的成人,女性发生率约为男性两倍。症状通常在青年时开始,而到了老年则较不普遍。发生于儿童则非常罕见。广场恐惧症的英文 "agoraphobia" 一词源自于希腊文的 "ἀγορά" (英文:agorá),“广场”之意与 "-φοβία"  (英文:-phobia),“恐惧”之意 。一个普遍的、错误的观念是广场恐惧症是恐惧一些公开的地方。但其实通常患有这个病的人不是怕这些地方的本身(即不是怕多人的本质),而是怕一些与这些地方有关联的公众场合或处境。希腊字眼agora有“一群人聚集”的意思(拉丁文里的forum),意思是一个很热闹的广场,而不是一个公开的地方,令人容易区别广场恐惧症(agoraphobia)和幽闭恐惧症(claustrophobia)这两个英文字。今日广场恐惧症被形容为严重和具渗透力的焦虑,患者多是处于一些难以逃离或无法避免的场合之中。例如单独在家外、乘搭车、巴士或飞机,或在热闹的地方中。一些患者面对访问也能感到舒服,但只限于处于自己感到能限制的地方之内。当他们在自己的安全地方之中,才能开心地工作和见到访客。当广场恐惧症患者感觉到周围的环境会有时他们陷入困境,不安全,难以控制,或让他们感到非常不舒适时,他们会有很严重的恐慌发作,当出现严重的焦虑感时,他们会躲在家里,或是一或两间屋子里,甚至是连床都不离开,直到他们那被过分刺激的神经系统平静下来,这种情况才会有所缓解,肾上腺素水平也会回到正常值。广场恐惧症者对他们的本体感觉非常敏感,潜意识地对完全正常的时间有过分的反应,比如,爬一阶楼梯可能会导致严重焦虑,因为上楼时呼吸和心跳的频率会增加,而广场恐惧症者把这种反应理解为是焦虑的开始而不是一个正常的神经反射。有广场恐惧症的患者会形成一种能力,来避免那些会引起焦虑的情形。一年中大约有5%的人会出现广场恐惧症,在女性身上的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Magee et al., 1996 ),这种不同可能是由于社会文化因素。根据1998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的资料,大多数的患者都是由于突然爆发的惊恐障碍而产生广场恐惧症的,广场恐惧症最好被理解为是出于经历反复的焦虑和随之而来的对与下一次的持续担心的,逃避的一种敌对行为,因此,就有了对于广场恐惧症患者的惊恐障碍的诊断,但而,因为在社区和诊所中,这些人并不一定符合惊恐障碍的所有标准,所以通常会用无惊恐病史广场恐惧症(Agoraphobia Without History of Panic Disorder)来诊断(DSM-IV)。广场恐惧症患者在很多案例中能被治愈,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包括和认知系统相结合的逐渐暴露法,有时服入抗焦虑和抗抑郁的药物,抗焦虑的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如阿普唑仑,那些用于治疗焦虑障碍的抗抑郁药物主要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百忧解。对于广场恐惧症患者和惊恐障碍患者的治疗是相似的。一些学者(Liotti,1996 , Bowlby,1998 ) 解释说,广场恐惧症是缺乏依恋,暂时性地失去了忍受与安全基地分离的能力。在社会科学中,一直对广场恐惧症的研究有偏见(e.g., Davidson 2003 )。其中的一个研究方法把广场恐惧症与现代性联系了起来。

相关

  • 全血细胞计数全血细胞计数(英文:complete blood count,CBC; full blood count,FBC),又称为血常规、血象、血细胞分析、血液细胞分析、血细胞计数 或 血液细胞计数,是医生或其他医学专业人员常常
  • βsub2/sub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英语:β2-adrenergic receptor agonists)常常简称β2激动药(英语:β2-adrenergic agonists),是一类可与β2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并形成刺激效应的药物。β2受体
  • 微米微米(Micrometer、㎛)是长度单位,符号µm。1微米相当于1米的一百万分之一(10-6,此即为“微”的字义)。此外,在ISO 2955的国际标准中,“u”已经被接纳为一个代替“μ”来代表10-6的国
  • 厌氧菌厌氧生物,或称厌气生物,是指一种不需要氧气生长的生物。它们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即专性厌氧生物、兼性厌氧生物及耐氧厌氧生物 。人体内的厌氧生物多存在于消化系统中,有些种类
  • 库鲁病库鲁病(英语:Kuru),是一种不可治愈的退化性人类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一般认为其病原体为普里昂蛋白(朊毒体),与克雅二氏病类似。症状主要有头
  • B细胞B细胞(B淋巴球)有时称之为“朝囊定位细胞”(bursa oriented cells),这是因为它们首次在鸡的腔上囊(Bursa of Fabricius)被提及的关系。在肠道的派亚氏腺体(Peyer's glands)中的淋巴组
  •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英语: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缩写为 英语:PVNS)也称为关节内的腱鞘巨细胞瘤(英语:intra-articular giant-cell tumor of the tendon sheath),是
  •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又称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状腺亢进、甲亢,是一种由于体内过量的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 四碘甲腺原氨酸(T4,也即甲状腺素)造成的临床症状。而甲状
  • 转化医学转译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 又称转化医学)是指将基础医学的研究,能够直接和临床治疗上连结的一个新的思维。最早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I
  • 洋菇双孢蘑菇(学名:Agaricus bisporus)俗称洋菇、口蘑,为伞菌科伞菌属的一种,是最常见的食用菇之一,肉质肥厚。原生于欧洲及北美洲,人类至少自古希腊时代起便开始食用,人工栽培则约始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