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壶菌

✍ dations ◷ 2025-11-16 15:35:14 #蛙壶菌
蛙壶菌(学名: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是一种壶菌门真菌,可以引起两栖类的壶菌病。它们最初是于1998年发现,在其后的十年内,造成了大量两栖类的死亡,引发多个物种灭绝,是为全新世灭绝事件之一。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ISSG)列入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两栖类共有12科38种会感染壶菌病,包括蛙科动物和树蟾科青蛙,蟾蜍,蝾螈和无肺螈科一些两栖类物种具有天生的免疫能力。就算一些患上壶菌病的物种,也能够生存下来,显示出演化性选择的痕迹或等位基因。不过另一个解释却指一些蛙壶菌的形态并非真正的病原体。蛙壶菌是Batrachochytrium属下的唯一物种。最初将它们分类在壶菌门下是基于孢子的超显微结构,DNA分析也证实了这个观点。蛙壶菌可以在4-25℃的气温下生长,最适于17-25℃。因此,它们可以在寄主的身上过冬。在25℃以上它们的生长较差,若高于28℃,生长就会停止。受感染的红眼雨滨蛙只要留在37℃的环境就可以痊愈。蛙壶菌感染两栖类的角蛋白皮肤。它们在表皮上的叶状体有假根网络及孢子囊。每个孢子囊都有一条管放出孢子。蛙壶菌的游离孢子一般大3-5微米,呈长卵形,后端有一条19-20微米长的鞭毛,并藏有核糖体的铰链区。一般会有一层球状的膜包裹核糖体。在细胞体末端有一个细小的距,可能只是标本在甲醛固定时的加工品。核糖体的铰链区由1个内质网的内胞浆网槽、2-3个线粒体及大型的微体所包围。微体之间紧密排列,包围着约4-6个脂质球,有一些脂质球似乎是被内胞浆网槽所包围。一些游离孢子会包含较多的脂质球。并没有发现孢尾体。在毛基体侧有一个失效的细胞中心粒。9个互扣的支柱将毛基体固定在质膜上,在过渡带上有终板。以横向角度观察过渡带上的鞭毛小管,可以见到内部的环状结构。毛基体并没有根。大部分游离孢子的核会有部分在核糖体群中,故偏向侧面。在核糖体区以外的细胞质中,会有细小的液泡及高尔氏体。包含少量核糖体的线粒体会聚在盘状的崤上。蛙壶菌有两个主要的生命阶段:无柄及繁殖的游动孢子囊,和活动及有鞭毛的游离孢子。游离孢子只会在短时间内很活跃,能够移动一段短距离。不过,游离孢子具有化学趋向性,会向两栖类表面的分子(如糖、蛋白质及氨基酸)前往。它们也含有多种蛋白水解酶及酯水解酵素,帮助消化两栖类细胞,以两栖类的皮肤作为养份供应来源。当游离孢子到达其寄主时,它们会在皮肤下层形成一个孢囊,进入繁殖阶段,发展为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会生产更多的游离孢子,不断感染寄主的皮肤,或释放到周边的水生环境。蛙壶菌有时会出现与传统游离孢子或孢子囊不同的菌型。例如,在2003年欧洲热浪,莱桑池蛙未被壶菌病大量杀死前,就有一种球状、单细胞及只有80-120微米大的蛙壶菌。于当时并不知道它们是什么,到后来才确定是蛙壶菌。它们也是有包在囊中的游离孢子,可以嵌入在休眠孢子中、腐生的或寄生的,并且在一些条件下非病原性的。当热浪开始时,蛙壶菌变成了现时会引起疾病的游离孢子。由此可见,一些两栖类群落身上虽有蛙壶菌存在,但却没有感染壶菌病,并非因为它们具有免疫能力,而是其环境并没有足够条件让蛙壶菌变型。蛙壶菌在两栖类的皮肤上生长,及制造水生的游离孢子。它们广泛分布在沙漠及低地森林至寒冷的山顶。它们可以是不致命的寄生虫,或是腐生植物。它们会令栖于高地的两栖类,或于冬天时造成大量的死亡率,在低温下较易发病。有指蛙壶菌是源于非洲,后来经非洲爪蟾的贸易而广传世界各地。研究涉及697个爪蟾属标本,都是于1879年至1999年在南部非洲采集。最早出现壶菌病的是于1938年发现的非洲爪蟾。研究亦指在壶菌病在非洲以外的地方传播前,早已在非洲内肆虐了23年的时间。由于美国牛蛙的低感染率,故也被指是带菌者。美国牛蛙经常从圈养中逃走,并能够建立野生群落,可以将蛙壶菌带到其他地方。蛙壶菌可以生湿润的土壤及鸟类羽毛中生存,这也可以其传播途径。壶菌病感染与北美洲、南美洲、中美洲、欧洲及澳洲两栖类的大量死亡有关。它们也被指导致了澳洲的Taudactylus acutirostris的灭绝。一些两栖类特别容易感染蛙壶菌,包括林蛙、黄腿山蛙、南方双带河溪螈、杰斐逊钝口螈、三锯拟蝗蛙、蟋蟀雨蛙、霍氏锄足蛙、南方豹蛙、里奥格兰德豹蛙及撒丁山螈。于2008年,两个蛙壶菌的分离物基因组被DNA定序,科学家已积极将有关资料用在了解蛙壶菌在分子层面的生命周期及两栖类的病原性。在9000个基因的研究中发现,多于55%在孢子囊及游离孢子之间有不同的基因表现。多种金属蛋白酶的表现相信是引发病原性,并会造成皮肤上的感染。由于蛙壶菌造成两栖类的严重衰落,科学家们都在研究如何抗衡。其中一项研究发现,那些能够在感染壶菌病仍能生存下来的,倾向带有大量的兰黑紫色杆菌。这些细菌会生产抗真菌的化合物,如吲哚-3-甲醛及紫色杆菌素,少量也足以阻碍蛙壶菌的生长。另外,在红背蝾螈身上发现的Lysobacter gummosus可以生产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也都能阻碍蛙壶菌的生长。以往一直有指杀虫剂的使用也是导致两栖类减少的原因。于2007年,这个说法得到肯定。研究发现,当黄腿山蛙暴露在非致命的甲萘威浓度下,会较易感染壶菌病。甲萘威会使它们皮肤上的缩氨酸防卫大幅削弱,破坏其免疫防御,增加患病的风险。

相关

  • 受控词表受控词表,又称为控制词汇表、受控词汇表或者控制词表, 是一种对知识加以组织整理,以便后续进行检索的手段。受控词表在主题词标引方案、主题词表、叙词表、分类法以及本体等语
  • 球状在数学里,球是指球面内部的空间。球可以是封闭的(包含球面的边界点,称为闭球),也可以是开放的(不包含边界点,称为开球)。球的概念不只存在于三维欧氏空间里,亦存在于较低或较高维度,以
  • 分解者分解者(英语:decomposer)主要是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细菌和真菌。它们能够分解动植物尸体和遗物中的有机物并且利用其中的能量,将有机物转化成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如植物再利用,重新以有
  • 纳米纳米为微米的千分之一倍(符号 nm,英式英文:nanometre、美式英文:nanometer,字首 nano 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侏儒”的意思),是一个长度单位,指1米的十亿分之一(10-9m)。有时候也会见到
  • 肺循环肺循环(又称为小循环)是心血管循环系统中,携带缺氧血离开心脏,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后,将含氧血带回心脏的部分。其他部分的血液循环则称为体循环。其循环式如下:右心房→右心室→
  • 酸碱平衡酸度系数(英语:Acid dissociation constant,又名酸解离常数,代号Ka、pKa、pKa值),在化学及生物化学中,是指一个特定的平衡常数,以代表一种酸解离氢离子的能力。该平衡状况是指由一种
  • 氨基酸氨基酸是生物学上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由氨基(-NH2)和羧基(-COOH)的官能团,以及连到每一个氨基酸的侧链组成。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赋予蛋白质特定的分子结构形态,使其分子具
  • 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力学(Hydrostatics)是连续介质力学的分支学科流体力学的子学科。流体静力学研究流体(诸如气体和液体)静止时的现象以及相关力学行为的科学。这样的现象和行为可以用数学表
  • 抗链球菌溶血素 O 滴度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Anti-streptolysin O),简称ASO试验,是一种毒素和抗毒素的中和试验,用于疑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ASO试验是用链球菌溶血素O作为抗原,检测血清中的ASO值
  • TEM透射电子显微镜(英语: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缩写:TEM、CTEM),简称透射电镜,是把经加速和聚集的电子束投射到非常薄的样品上,电子与样品中的原子碰撞而改变方向,从而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