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

✍ dations ◷ 2025-11-24 13:45:15 #抗原
抗原(antigen,缩写Ag)为任何可诱发免疫反应的物质,不只是从病原体那里取得,一般来说体内发现分子够大的有机物就有可能作为一个适合的抗原,这样也就会导致例如过敏等问题。外来分子可经过B细胞上免疫球蛋白的辨识或经抗原呈现细胞的处理并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结合成复合物再活化T细胞,引发连续的免疫反应。抗原可分为二种:1.免疫性2.抗原性,其中免疫性指能诱导体液性与细胞性媒介免疫反应发生之抗原(免疫原)。不同免疫原的免疫性强弱不同。致病原通常为蛋白质或多糖类,以蛋白质为最强的免疫原,其次为多糖类。脂质与核酸并不能成为免疫原,除非与蛋白质结合才能活化免疫反应。就蛋白质而言,经过特定的抗原呈现细胞处理后,形成小分子的肽(peptide)片段,再与细胞表面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结合,才能被辨识而活化免疫系统。大分子较容易被吞噬和处理,不可溶的巨大分子通常比可溶性的小分子较具有免疫性。无法被分解或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呈现的大分子,则归类为劣质免疫原。抗原呈现细胞内的分解酵素仅能对L-氨基酸作用,由D-氨基酸构成的聚合物并无法被处理分解,而这些聚合物即劣质免疫原。D-氨基酸通常存在于抗生素和细菌细胞壁中,在动植物中也有发现。就是疫苗内的一种成分,它可以加强疫苗内抗原所引发的免疫反应,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利用佐剂的添加,可以降低疫苗内抗原的需要量。 佐剂本身可以有反应原性,没有免疫原性。 应用时可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射于机体。 佐剂之功能: 1.延长抗原持续性 2.加强共同刺激讯号 3.增加局部发炎反应 4.刺激非专一性淋巴球增生的功能 佐剂的副作用: 佐剂常混有微量的其他物质,这些物质进入有机体后也可引起抗体的产生,影响抗体的特异性。注射完全佐剂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使局部组织坏死。 用佐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抗原对有机体的免疫原性,从而提高抗体的效价。 颗粒性抗原(细菌、细胞 )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不使用佐剂即可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可溶性大分子量的蛋白质免疫原、人工抗原,初次免疫时必须使用佐剂才能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个体的基因型会影响个体免疫反应的类型和强度。处理抗原并呈现给T 细胞的功能。 在个体对免疫原所产生的免疫反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免疫原之剂量与途径B 细胞抗原决定位的作用能力,取决于表现在B 细胞表面的抗体及其抗原结合位(互补决定区 )。 抗原-抗体的结合是以非共价键结的方式结合。 在非常短的距离才具效用。 当形成键结时,抗体的结合点与抗原决定位必须形成互补的形状来让两者的作用区相互接近。大区域的蛋白质抗原是与抗体上的抗原结合位进行嵌合。小型的肽(peptide)则会折叠成紧密不占空间的结构,能纳入抗原结合位的沟槽内。 原始蛋白质 (native protein) 产生体液性免疫反应。 原始蛋白质和变性蛋白质能诱导再次细胞媒介免疫反应。 变性的蛋白质抗原能诱发T细胞媒介的免疫反应主要原因为:蛋白质表面的凸出部位最可能被辨认为抗原决定位。 由亲水性氨基酸所组成。 隐藏在蛋白质内侧的氨基酸序列通常是厌水性氨基酸,除非是蛋白质变性,否则这些内侧氨基酸是无法作为抗原决定位的功能。 当抗原变性时(denature),改变抗原决定位的结构型态,因而导致抗体无法结合至变性蛋白质。原始蛋白质和变性蛋白质均能诱导再次细胞媒介免疫反应。表位(线性、构象)抗体(单株抗体、多株抗体、自身抗体) · 多株 B 细胞反应 · 同种异型 · 同种型 · 遗传型

相关

  • 中耳炎中耳炎是一系列中耳发炎疾病之统称。其中以急性中耳炎(AOM)和中耳积水两型最为常见(OME)。急性中耳炎为急性感染所致,耳朵疼痛为其常见的临床症状。罹患急性中耳炎的幼童,常有拉扯
  • 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肾脏病(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或慢性肾衰竭、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chronic renal disease(CRD)),指肾功能在几个月或若干年期间逐渐而难以逆转的衰退。据估计,慢性肾病患
  • 耐药性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是指药物的治疗疾病或改善病人征状的效力降低。当投入药物浓度不足,不能杀死或抑制病原时,残留的细菌可能具有抵抗此种药物的能力。例如细菌可能因抗生
  • 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又称呼吸道融合病毒,简称HRSV(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为副黏液病毒科肺病毒属中型单链RNA病毒,分为A,B两型, A,B两型之主要差异在于病毒外膜表面
  • 器官移植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器官移植(德语:Organtransplantation,英
  • 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拉丁语:Cytomegalovirus,简称CMV)是一种疱疹病毒。感染人类的品种称 human CMV (HCMV) 或Human herpesvirus-5 (HHV-5),是巨细胞病毒中研究最深入的在人类和哺乳动物
  • 新型隐球菌新型隐球菌(学名:Cryptococcus neoformans)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酵母菌,属于担子菌门银耳纲,常在鸽子的粪便中被发现。新型隐球菌会对人类造成伺机性感染,即对健康的人没有感染力,但会
  • 单核球单核细胞(英语:Monocyte)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白细胞,单核细胞产生于骨髓,在血管内为单核细胞,血管外就变成巨噬细胞。其在人体免疫系统内有两种作用:一,补充正常状态下的巨噬细胞
  • 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杆菌,即结核分枝杆菌(学名: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专性需氧微生物,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柯霍在柏林宣告它是结核病的病原体。他凭着此发现获得了1905年诺贝尔生
  • 血氧饱和仪血氧饱和仪(英语:Pulse Oximeter,简称:血氧仪),是一种主要为测量病人的血液中的脉搏氧饱和度的仪器。最初的一台血氧饱和仪由G.A. Millikan于20世纪40年代研发成功。自1980年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