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 dations ◷ 2025-11-15 17:35:31 #德国军事学家,1781年出生,1831年逝世,拿破仑战争俄罗斯军事人物,德国军事作家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1781年7月1日-1831年11月16日),普鲁士将军,军事理论家,被后人尊称为西方兵圣 。

克劳塞维茨出生在普鲁士马格德堡的一个贵族家庭,12岁时就参加了普鲁士军队,13岁就第一次走上了战场。1803年从柏林普通军校毕业后担任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在1808年,克劳塞维茨进入到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奠基的普军总参谋部中任职。当时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的军事行动使普鲁士内部也涌动着改革的潮流,这场变革与沙恩霍斯特、威廉·冯·洪堡、施泰因、哈登堡等人的名字紧紧相连,克劳塞维茨所在的普鲁士总参谋部自然成为了军事改革的先锋。克劳塞维茨在1812年发表了名为《三个信条》的日尔曼民族解放纲领,在其中表达了改革派联合俄国,抗击拿破仑的观点,和19世纪另一位大军事思想家约米尼并列为西方军事思想的两大权威。就在1812年5月克劳塞维茨来到俄国军队,在俄国抵抗拿破仑进攻的卫国战争中克劳塞维茨参加了奥斯特洛夫斯诺、斯摩棱斯克、博罗金诺等会战,担任过柏林骑兵军与乌瓦洛甫骑兵军的作战军官。1814年回到普鲁士军队,1818年出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并晋升为将军。

在担任军官学校校长的12年中,克劳塞维茨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资料,遗孀玛丽整理出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这部巨著共十卷。著名的《战争论》是其前三卷,后七卷为战史战例,包括了1566-1815年中大小130余例会战,记述了荷兰独立战争、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战争、腓特烈大帝战争、拿破仑战争、1812年俄法战争和1813年德意志解放战争等。

克劳施维茨不但亲自参加过许多次战役,而且是第一个对于战争的调查分析感兴趣的军事理论家。他对于战争的各个方面,就他所见所学,做了认真,系统,富有哲学性的调查研究。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西方战争艺术的奠基石《战争论》。他对于战争的思考是如此的细致,以至于在他去世时仅仅只完成了部分的工作。即使是在他将要去世的前不久的1827年,他还在寻求修改他的作品,以便包含更多的反例和除了国与国之间战争的别的形态的战争,但是很遗憾这些修改并没有包含在已经出版的文集之中。在此之前的其他的军人也曾写过对于军事,对于战争的观点,但是不曾有一个人对于战争进行过像克劳施维茨和今天的军事家的理性的和富有哲理的思考,而这种思考正是由于拿破仑时代的国际大事所激发的。

克劳施维茨的作品直到今天依然被人们研究,这恰恰证明了它在今天依然是有效的。琳蒙特洛斯(英语:Lynn Montross)在他的《历代战争》(War Through the Ages)的总述中写道:“这个结果......可以被解释为约米尼建立了军事制度,克劳施维茨建立了军事哲学,其中的一个已经因新式武器的出现而淘汰,另一个却仍然影响着武器背后的决策。”

克劳施维茨将哲学的系统思维模式引入到了西方军事理论研究之中,它的巨大的意义不仅仅是是对历史和对其分析的记录,对于实用的策略的制定,军队的指挥系统的建立和可操作性的军事计划的制定均十分重要。他的理论主要依靠于自己的实战经历,当时的关于拿破仑的记述和相对较少的历史资料。他在历史上的明显的贡献是在他25岁时,对于三十年战争的长期研究。他反对启蒙运动时期的对于战争的观点,亦即只把战争当做是一场动乱而不考虑其旷日持久的战争背后的那个时代的经济与科技因素,军队在于社会中的角色,指挥官的策略和艺术。从那时起,他才将这些哲学因素考虑在内。在《战争论》中,克劳施维茨将全部的战争视作为一个决策,行动和在不确定的,危险的环境的表现的总和,而且他也将战争视作政治的一部分。他对于战争有好几种定义,这其中最为出名的是:战争是政治的延续(Der Krieg ist eine bloße Fortsetzung der Politik unter Einbeziehung anderer Mittel)。他强调了战争的复杂本性中所包含的社会政治和社会运行和国家政策的重要性。

克劳施维茨将一场战争看做是一个被卷入国家的全部人口的政治,社会,经济,军事的总和较量。策略(strategy)一词是现代欧洲语言的一个常用词,而克劳施维茨将它狭义的定义为:为了赢得战争的所有的可能的途径。克劳施维茨批判性的将军事力量看作是一种在两个辩证对立的,亦即实现一方的目标的同时另一方将会成为敌人的政治斗争无法解决问题时的工具。

《战争论》书中要点:1.对军事性行动的辩证分析2.批判性的研究手段3.力量均衡原理和性质4.战争中政治目标和军事目标的关系5.进攻与防守的不对称的关系6.军事天才的性质7.战争的三位一体(fascinating trinity)8.理想战争与实际战争的距离9.真实战争中的两个奇怪现象: a有限战争 b使敌人无奈的战争10.战争的基础是社会的现状而不是科技或是艺术的现状11.战略决策是一门艺术,而战术指挥则是一门科学12.士气对于可量化的物理因素的重要性13.对于职业化军队的荣誉感14.从量变到质变15.战争的不可预见性16.战争迷雾17.摩擦的艺术18.策略与行动的重心19.总攻时刻20.胜利之时

克劳塞维茨并非一个系统理论建构者,他的观点并非建立一个一般通论。他想从历史战役中撷取一些逻辑原则而已。他认为战争中有太多不可计算的因素,是事前无法规划的,因此他认为军事领袖必须要有应对能力,在不完全知悉、有时间压力条件下做出决断。

在1812年所做的手稿中他认为,战争最高形式就是民族自觉(höchste Form der Selbstbehauptung eines Volkes),他以法国大革命来看,认为这是时代精神。这样的国民武装与内战,展现战争是为了生存而奋斗。

在之后几年,克劳塞维茨更精确定义了他对战争的看法,他认为战争是一种手段。他在战争论第一卷第一章里面提到,“战争就是一种强制性的行动,让对手屈从为我们的意志服务。”(Der Krieg ist also ein Akt der Gewalt, um den Gegner zur Erfüllung unseres Willens zu zwingen)

克劳塞维茨分析他那时代关于意图、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轴线。根据他的观点每场战争都是以暴力体现其意图的行动。战争的“意图”(Zweck)也就是其意志之实现,更根源应该是政治的动机。战争的目的(Ziel)也就出自于使对手在无防卫下实现我们的目的。这个目的需依据“战略”而达成,而达成的战略可以有不同方式,比如以暴力为手段(Mittel),或者以非军事措施(切断外援)。而达成特定目的的手段,就是依据一定理由的协助性工具,也就是一个国家道德上或心理上的力量。

从这个主轴来思考,也就可以导引出克劳塞维茨的名言:“战争仅是政治伴以另一个手段的延伸。”(Der Krieg ist eine bloße Fortsetzung der Politik mit anderen Mitteln)。更正式一点的诠释,那就是军事行动是政治进一步的作为,战争要达成的是政治上的意图。这一点比如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的参谋本部,就是实现军事从属于政治的原则。

克劳塞维茨认为最基本的战争元素,就是战术(Taktik)与战略(Strategie)。战术他认为是:“从交战中累积的经验”(Die Lehre vom Gebrauch der Streitkräfte im Gefecht),战略相对地则是:“从个别战争目的中衍生出来的原则”(Lehre vom Gebrauch der einzelnen Gefechte zum Zweck des Krieges)。

对于战术的架构,也是克劳塞维茨看待内战的理论之一。他以西班牙1808-1814年间的反拿破仑的内战为例来探讨。这种反抗的形式,克劳塞维茨认为是小战争,虽然并非全新的战争形式,但可以发展出叛军类的战争方式。

相关

  • 麻醉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麻醉学(英语:Anesthesia、Anesthesiolog
  • 切割蛋白酶解或蛋白水解(英语:Proteolysis)是指蛋白质降解为较小的多肽或氨基酸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被水解的都是肽键,且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进行,因此常用蛋白酶解。但也可能发生分子内
  • 法斯塔夫约翰·法斯塔夫爵士(Sir John Falstaff)在莎士比亚的剧本《亨利四世》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被首次提到的艺术形象。他是一个嗜酒成性又好斗的士兵,在《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 珠江三角洲绿道网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是中国广东省从2010年起开始建设的一个线形绿色开敞空间纽带网,计划将率先在3年内珠三角地区建成约1690公里,连通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区。 绿道工
  • 最优化最优化,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在特定情况下最大化或最小化某一特定函数或变量。主要研究以下形式的问题:这类定式有时还称为“数学规划”(譬如,线性规划)。许多现实和理
  • 紫金县紫金县(传统外文:Tzekim)位于中国广东省中部、东江中游东岸,属于河源市管辖,东边与广东省五华县相邻,南边与广东省惠东县、陆河县相邻,西边与广东省博罗县、惠州市惠城区相邻,北边与
  • 无柄孢子科无柄孢子科(学名:Acaulosporaceae),又称无梗孢子科,是多样孢囊霉目下的一个丛枝菌根真菌科,其科下物种分布广泛,并且会在根部形成丛枝菌根和囊泡。该科有2个属、31个物种。医学导航
  • 中部公约组织中央条约组织(英语:Central Treaty Organization,简称CENTO;巴格达条约,Baghdad Pact;北方层,Northern Tier),又名中东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由巴格达公约演变而来,组织成员国为亚洲的
  • 天意天意可以指:
  • 薮犬薮犬(Speothos venaticus),又名丛林犬,是中美洲及南美洲的犬科,分布在巴拿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秘鲁、厄瓜多尔、圭亚那、巴拉圭、阿根廷东北部及巴西。它们虽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