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苦饭

✍ dations ◷ 2025-09-15 11:42:14 #文革名词,中国饮食文化

忆苦饭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忆苦思甜”活动中的一项。

举行忆苦饭活动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春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国庆日、家人的生日或学生的农忙劳动时。有些人在学校、单位烹制,亦或是把队伍请到农村请农民烹制。有些人则选择亲手调理给家人食用,让他们知道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九十年代以后逐渐销声匿迹。

这种饭食的材料选择因地制宜,都是品质粗劣的食材。当时人们认为这饭只要越难吃、忆苦思甜的效果就越好。有的是用玉米面、山芋干、山芋粉蒸成窝头;有的是用麦皮和玉米面混合后蒸窝头;有的是用烂菜叶、芋头花、南瓜花、萝卜缨或野菜煮米糠;还有的是麦皮和白菜帮加些盐做的糊。

部分制作者有意不放盐,会用树叶、草根、碎稻壳来煮。据传还有用房顶的茅草切段拌上稀泥,再加上煮了十二小时的皮带后放上大量的粗盐。有时还加入几块煤炭,或者一勺土等等。烹制好以后,食物的颜色看上去是灰黑的。

有些中学生红卫兵在稀饭里掺进沙子,强迫剥削阶级出身的老师们吃,要他们“尝尝旧社会穷人的苦”,这也叫吃“忆苦饭”。

吃饭以前,往往还要先听忆苦报告。有的是播放像成占武、顾阿桃、收租院等内容的录音,有的是请苦大仇深的人现身说法,说旧社会怎么穷,怎么受地主老财的剥削压迫,怎么牛马不如,怎么饥饿难挡。听得人们难过流泪,还要唱忆苦歌:“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不忘阶级苦》

吃的时候,班团干部、积极分子要带头示范作用。无论多苦涩难吃,哪怕就像嚼木头渣子吃猪食一样,人们都得忍着,强撑著往下咽。不能有丝毫的为难、抱怨、退缩,甚至不能有生理性的反弹、抵触,因为这是考验每个人思想觉悟和阶级感情的关键时刻,就像宗教的神圣感和强制性。如果扛不住,你平时的表现(学习成绩好、肯吃苦、工作突出)就都白费了。越是吃得顺当或强忍难受吃完饭,越是能够赢得赞赏,如果还添饭就更好了。至于是否会出现不消化或拉肚子,就是需要自己去克服解决的问题了。如果真有这种情况发生,也是忆苦思甜成效的一部分。更加能让参加者体会到过去劳苦大众的黑暗生活和新旧社会两重天。

不过偶尔也会出现喜剧性场面:忆苦饭做得不地道。由于制作者心软而在材料选择上没往难吃的方向使劲,让参加者感觉旧社会的日子也不难过。如果没有人提意见,就马马虎虎过去了。如果被人指出,就要引起严重关注,列入总结经验检讨并要求改过。

相关

  • 黄油 (消歧义)黄油可以用来表示:黄油或Cream可称为:黄油或Butter可称为:
  • 太空舱太空舱是一种形状简单的航天器(往往是载人的),没有机翼即可再入地球大气层。太空舱与卫星的主要区别是,能够受控再入,并携带有效载荷从轨道返回地面。尽管已经有载人航天飞机被发
  • 汉娜·阿伦特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年10月14日-1975年12月4日)是美籍犹太裔政治学家,原籍德国,以其关于极权主义的研究著称西方思想界。汉娜·阿伦特被广泛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
  • 1963/67年国语法令1963/67年国语法令(英语:National Language Act 1963/67)是一项马来西亚的国会法令,其目的旨在巩固有关使用国语(马来语)地位的法律。马来亚联合邦于1957年8月31日自大英帝国独立,
  • 安德肋·万-特鲁瓦安德肋·万-特鲁瓦(法语:André Vingt-Trois;1942年11月7日-)是法国籍天主教司铎级枢机。他是巴黎总教区荣休总主教,兼任拜占庭礼天主教法国教长区教长。万-特鲁瓦于1942年11月7日
  • 丁哲丁哲,浙江嵊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科进士,历任刑部郎中、苏州府同知。
  • 红香温泉红香温泉位于台湾南投县仁爱乡,该温泉源自北港溪,又名红叶温泉,该温泉名称来自当地的红枫景观。水温60℃左右,酸碱值约为pH7,属于弱碱性的碳酸泉。属于野溪温泉的红香温泉,位于北
  • 牛舌草牛舌草(学名:)为紫草科牛舌草属的一个多年生开花植物物种。植株高约半米,茎有细毛,叶片直,有如西洋剑一般的外型。花呈小管状,紫蓝色。有多个栽培品种用于园艺,当中以荣获皇家园艺学
  • 洛马里卡牧场 (加利福尼亚州)洛马累卡牧场(英语:Rancho Loma Rica)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尤巴县的一个非建制地区。该地的面积和人口皆未知。洛马累卡牧场的座标为39°18′32″N 121°21′15″W / 39.3088
  • 佛谷山 (杨州市)佛谷山(불곡산)是一座位于韩国京畿道杨州市的山峰,主峰海拔468.7米(1,538英尺),这座山在大东舆地图中有所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