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苦饭

✍ dations ◷ 2025-10-22 23:54:08 #文革名词,中国饮食文化

忆苦饭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忆苦思甜”活动中的一项。

举行忆苦饭活动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春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国庆日、家人的生日或学生的农忙劳动时。有些人在学校、单位烹制,亦或是把队伍请到农村请农民烹制。有些人则选择亲手调理给家人食用,让他们知道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九十年代以后逐渐销声匿迹。

这种饭食的材料选择因地制宜,都是品质粗劣的食材。当时人们认为这饭只要越难吃、忆苦思甜的效果就越好。有的是用玉米面、山芋干、山芋粉蒸成窝头;有的是用麦皮和玉米面混合后蒸窝头;有的是用烂菜叶、芋头花、南瓜花、萝卜缨或野菜煮米糠;还有的是麦皮和白菜帮加些盐做的糊。

部分制作者有意不放盐,会用树叶、草根、碎稻壳来煮。据传还有用房顶的茅草切段拌上稀泥,再加上煮了十二小时的皮带后放上大量的粗盐。有时还加入几块煤炭,或者一勺土等等。烹制好以后,食物的颜色看上去是灰黑的。

有些中学生红卫兵在稀饭里掺进沙子,强迫剥削阶级出身的老师们吃,要他们“尝尝旧社会穷人的苦”,这也叫吃“忆苦饭”。

吃饭以前,往往还要先听忆苦报告。有的是播放像成占武、顾阿桃、收租院等内容的录音,有的是请苦大仇深的人现身说法,说旧社会怎么穷,怎么受地主老财的剥削压迫,怎么牛马不如,怎么饥饿难挡。听得人们难过流泪,还要唱忆苦歌:“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不忘阶级苦》

吃的时候,班团干部、积极分子要带头示范作用。无论多苦涩难吃,哪怕就像嚼木头渣子吃猪食一样,人们都得忍着,强撑著往下咽。不能有丝毫的为难、抱怨、退缩,甚至不能有生理性的反弹、抵触,因为这是考验每个人思想觉悟和阶级感情的关键时刻,就像宗教的神圣感和强制性。如果扛不住,你平时的表现(学习成绩好、肯吃苦、工作突出)就都白费了。越是吃得顺当或强忍难受吃完饭,越是能够赢得赞赏,如果还添饭就更好了。至于是否会出现不消化或拉肚子,就是需要自己去克服解决的问题了。如果真有这种情况发生,也是忆苦思甜成效的一部分。更加能让参加者体会到过去劳苦大众的黑暗生活和新旧社会两重天。

不过偶尔也会出现喜剧性场面:忆苦饭做得不地道。由于制作者心软而在材料选择上没往难吃的方向使劲,让参加者感觉旧社会的日子也不难过。如果没有人提意见,就马马虎虎过去了。如果被人指出,就要引起严重关注,列入总结经验检讨并要求改过。

相关

  • 中世纪末期中世纪后期 (Late Middle Ages),或称中世纪晚期、中世纪末期、中古后期、中古晚期、中古末期,是历史学者用来描述14世纪至15世纪(约1300年-1499年)欧洲历史的术语。中世纪晚期位
  • F-16战隼式战斗机F-16A/B: 批次 1/5/10/15: 普惠 F100-PW-200涡轮扇引擎军用推力14,670磅力(64.9千牛)最大推力23,830磅力(106.0千牛) 批次 15OCU/20: 普惠 F100-PW-220涡轮扇引擎军用推力14,590磅
  • 日本本土日本列岛(日语:日本列島/にほんれっとう、にっぽんれっとう Nihon rettō, Nippon rettō ?)是位于欧亚板块东北部的东亚地域海岸、太平洋西北部日本海沟附近隆起的群岛,大致从
  • 晕影在摄影和光学领域内,晕影或暗角是指图像的外围部分的亮度或饱和度比中心区域低。晕影的出现通常是因为相机的设定和镜头的限制因素等,被认为是不希望得到的和非故意的效果,然而
  • 缺乏罪恶感内疚,是一种在背离自定的行事准则或公认的道德标准后,因自己的信念或理解而产生在认知或情绪上的经验。该情绪与自责或自我产生的愤懑(英语:Resentment)等概念有密切关联。
  • 弹性 (物理学)在物理学中,弹性(来自希腊语ἐλαστός“可塑性”)是指物体受到外力时变形,并且当该外力解除时恢复其初始形状的能力。 固体物体受到外力时将变形。如果材料是弹性的,当这些
  • 台湾簇虫台湾簇虫(学名:)为衣孢虫科簇虫属下的一个种。
  • 理查德·戈尔登小理查德·弗兰西斯·戈尔登(Richard Francis Gordon, Jr.,1929年10月5日-2017年11月6日)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执行过双子星11号和阿波罗12号任务,在阿波罗12号任
  • 氯代烷氯代烷(),是指烷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氯取代的有机化合物,属卤代烃的一种。氯代烃可由烷烃和氯气反应得到,属于自由基卤代反应的一种。反应分“链引发”、“链增长”、“
  • 灌均灌均,曹魏初期官员。黄初二年(221年),灌均担任监国谒者。灌均监视东阿王曹植,他上奏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关部门请治曹植之罪,魏文帝以卞太后的原因,下诏:“植,朕之同母弟。朕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