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罗斯龙

✍ dations ◷ 2025-08-22 13:38:25 #塔罗斯龙
塔罗斯龙属(学名:Talos)是兽脚亚目伤齿龙科恐龙的一属,是种外形类似鸟类的肉食性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近年已在亚洲发现多样化的伤齿龙科化石,而北美洲的伤齿龙科化石则较少发现。塔罗斯龙的发现,有助于研究北美洲的伤齿龙科生物多样性,以及了解北美洲恐龙的地理分布限制。从2000年开始,犹他大学进行名为“Kaiparowits Basin Project”的挖掘计划,在美国犹他州南部的大阶梯-埃斯卡兰特国家保护区进行挖掘活动。在2008年,M. J. Knell在一个灰黑色粉砂岩与细粒砂岩的露头,发现一个小型兽脚类恐龙的化石,以及分类不明的小型恐龙蛋壳碎片。正模标本(编号UMNH VP 19479)是一个部分颅后身体骨骼,是个亚成年个体。化石包含:背椎、荐椎、尾椎、左尺骨、前肢的骨头碎片、部分骨盆、以及大部分后肢。。在2011年,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林赛·札诺(Lindsay E. Zanno)等人将这个化石进行叙述、命名,模式种是桑普森氏塔罗斯龙(T. sampsoni)。属名有双关意义,第一是来自于希腊神话的有翼青铜巨人塔罗斯(Talos),脚踝是他的最脆弱处;第二是转变自英文里的爪(Talon)。种名则是以古生物学家史考特·山普森(Scott D. Sampson)为名,他是犹他州自然史博物馆的馆长,该挖掘计划的发起人,也参与《恐龙星球》(Dinosaur Planet)等恐龙科普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研究人列出塔罗斯龙的许多自衍征或独特特征。自衍征包含:距骨的髁间骨板发展不良好、距骨与上升突的近侧沟宽,并呈V字形。其他特征则包含:坐骨髋臼边缘的背侧有明显凹处、距骨的侧髁与上升突之间有个缺口、距骨骨髁的近端缺少沟痕、从上侧方向,数个距骨骨髁的位置相当、第二跖骨扁平,其主要部分的长度/宽度比例为38.8、第三跖骨末端弯曲、第三跖骨的近端至末端骨髁之间的背侧边,有圆形凸起部、第四跖骨的侧韧带附着处,末端有小型结节、末端骨髁的伸肌侧有圆形凹处。根据估计,塔罗斯龙的完整身长约2米,体重估纪值约38公斤。塔罗斯龙具有镰刀状第二趾爪,在生前可能用来攻击猎物。根据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显示塔罗斯龙的脚掌趾骨具有外伤之后愈合的痕迹。研究人员认为,这证据有助于恐爪龙类会用大型第二趾爪攻击猎物、或是物种内打斗的理论。研究人员命名塔罗斯龙时,将它们归类于伤齿龙科。根据亲缘分支分类法分析,塔罗斯龙是进阶型伤齿龙科,与拜伦龙、蜥鸟龙、扎纳巴扎尔龙、伤齿龙等进阶型物种形成一个小型演化支。塔罗斯龙的化石挖掘地点还发现小型头足类与双壳纲化石,是生存于淡水环境的物种,显示该地区过去可能是个决口扇沉积层。化石挖掘地点属于Kaiparowits组地层,根据化石下方75米处的火山灰风化的胶状黏土,显示地质年代约7595万年前,相当于白垩纪晚期的坎潘阶晚期。近年在Kaiparowits组地层的挖掘活动增多,并挖出至少10种未命名的新恐龙,其中部分化石已被进行叙述、命名,例如角龙科的犹他角龙与华丽角龙、鸭嘴龙亚科的纪念区格里芬龙(G. monumentensis)、暴龙科的怪猎龙、偷蛋龙下目的哈格里芬龙。根据近年理论,在坎潘阶晚期的西部内陆海道西侧,恐龙的地理分布有高度地域性。塔罗斯龙是种独特的伤齿龙科恐龙,仅分布于Kaiparowits组地层,符合上述高度地域性分布的理论,并证实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伤齿龙科已具有多样性。

相关

  • 苯芴醇苯芴醇(Lumefantrine或benflumetol)是一种抗疟药,只会和蒿甲醚合并使用,称为复方蒿甲醚-苯芴醇(英语:Artemether/lumefantrine),有时也会用英文co-artemether表示。在1981年的青蒿素
  •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英语: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IT)也称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总称,主要是应用计算
  • 羽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二十四个(六划的则为第七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羽部归于六划部首。羽部从上、下、左、右方均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
  • 豌豆豌豆(学名:Pisum sativum)为豆科豌豆属一年生或二年生攀缘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食和蔬菜,别称胡豆、麦豆、寒豆、小寒豆、淮豆、麻豆、青小豆、青斑豆、留豆、金豆、回回豆、麦豌
  • CD62选择素(英语:selectins,又译为选择蛋白,或称为表面抗原分化簇-62,即CD62)是一个细胞粘附分子CAM家族,包括有E-选择素、L 选择素、P选择素等。所有的选择素都是单链跨膜糖蛋白,与C-型
  • 葡萄糖酸镁葡萄糖酸镁(化学式:MgC12H22O14)是葡萄糖酸的镁盐。呈白色或灰白色无臭细粉。溶于水。由氧化镁或碳酸镁溶解于葡萄糖酸中而得。用作营养增补剂、缓冲剂、固化剂等。葡萄糖酸镁
  • DILA法鼓学校财团法人法鼓文理学院(英语:Dharma Drum Institute of Liberal Arts),简称法鼓学院、DILA,创立于2007年,是一所位于中华民国新北市金山区法鼓山的一所私立独立学院,前身是
  • 男同志男同性恋文学(Gay literature)广义而言可指表达、描述,又或者展现男子与男子间发生亲密友谊、恋爱、情欲、性爱等情感关系的书写,乃至于参与到社会脉络中,这些主题为社会所接受的
  • 秸秆.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裸体运动裸体运动是指在运动时裸体。在古希腊时代,从事运动时是必须裸体的。而在现代大多数的地方,运动员在从事运动时通常会穿衣服,一方面是文化使然、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身体不受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