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刑人

✍ dations ◷ 2025-10-22 21:44:12 #受刑人
受刑人,又称囚犯、罪犯、监犯或监趸,一般指经法院刑事判决确定而被囚禁监狱的人,也可指依法羁押、收容、安置在“戒治所”、“管教所”、“拘留所”、“看守所”、“少年感化院”、“少年观护所”等矫正机关之人。囚犯源于原始社会部落之间战争而被俘虏的人质。人质因而可能被杀或者被囚禁,甚至做奴隶,即现时所指的囚犯。囚犯从最低的惩罚如口头教育,行政拘留,至长期禁止人身自由,而且最高可被判无期徒刑,甚者也可以处以死刑。警察可依法将嫌疑犯刑事拘留在看守所内。最高可被判终身监禁。部分欧美国家的监禁期不设终身监禁,而按犯罪的所判处的监禁时间来叠加,实际即是有期徒刑,最高可有几百年。有些国家的刑罚上限为死刑,通过不同的判罚决定死刑方法。嫌疑犯需经过法院裁定羁押才可送进看守所。未成年人可以在“少年感化院”、“少年观护所”服徒刑或接受强制管教辅导。少年管制所

相关

  • 己糖己糖(英语:Hexose),又称为六碳糖,是含有6个碳原子的单糖,化学式为C6H12O6. 1位含有醛基的6碳糖称为己醛糖, 2位含有酮基的己糖称为己酮糖。己糖六个碳原子中有五个碳原子连上了羟基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法语: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éducation, la science et la culture,缩写作 ONUÉSC ; 英语: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
  • 腓力五世费利佩五世(西班牙语:Felipe V,腓力,全名:费利佩·德·波旁-巴伐利亚,Felipe de Borbón y Bavaria,1683年12月19日-1746年7月9日),18世纪的西班牙帝国国王,1700年至1746年在位,在位46年
  • 不杀生无杀生(英语:Nonkilling)倡导人类社会不应该有杀生 ,不应该有杀生威胁,以及不该存有可助长杀生的环境。尽管在学术讨论上,无杀生主要探讨的是同人类有关的课题,但其实这个用词也可
  • 特命全权公使特命全权公使,通常简称公使,是一国元首向驻在国元首派遣的次高外交代表,外交官衔上仅次于特命全权大使,但实质地位、职务以及所享受的外交特权与豁免同大使相同。特命全权公使原
  • 波德莱尔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诗人,象征派诗歌之先驱,现代派之奠基者,散文诗的鼻祖。代表作包括诗集《恶之花》(Les fleurs d
  • 世续世续(1852年-1921年),字伯轩,索勒豁金氏,隶内务府满洲正黄旗。清末军机大臣。光绪元年(1875年)举人,历任内务府郎中,擢武备院卿,授内阁学士。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兼工部
  • 朝鲜槐朝鲜槐(学名:Maackia amurensis)为豆科马鞍树属下的一个种。维基物种中有关朝鲜槐的数据
  • 礼金礼金是指以作为礼物赠送给他人的金钱,喜庆活动中如婚宴、婴儿满月、生日等的礼金称为喜仪,在粤语又称人情,一般会放在礼封(日语:金封)中,并在礼封上写上收礼人的姓名、祝福语等。礼
  • 英达英达(1960年7月7日-),是一位中国满族演员和导演。英达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984年到1987年在密苏里大学戏剧表演系学习。2017年2月,他在美国因涉嫌洗钱被捕。英达一家是国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