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巧克力的演变史
✍ dations ◷ 2025-02-23 14:27:05 #巧克力的演变史
起初的巧克力,只是一种液体饮料,并不是现在我们所看的块状。巧克力源自可可树,一种只生长在潮湿温暖的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发酵饮料制成的巧克力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900年。马雅人相信可可种子是羽蛇神,智慧之神赐予他们的礼物,可可种子有如此重要的价值,以至于它曾被用作一种货币形式。原本只是作为一种饮料,他们把可可豆碾碎,加上香草、辣椒和树汁,再兑上水,搅拌起泡,最后加入玉米粉,制成一种褐色的带有苦味的饮料来喝。今天,这样的饮料也被称为“Chilate”,是从墨西哥南部的土著居民中流传而来的。十六世纪,这种饮料传到了欧洲后,欧洲人向其中加入了糖,这样,巧克力饮料的味道不再是苦涩的,而变成人们喜欢的甜味,同时又保留了原来的风味,很快便流行于统治阶级和普通人之间。时间到了二十世纪,巧克力被认为是美国士兵在战争中必不可少的口粮。“巧克力”来自古典纳瓦特尔语chocolātl,并从西班牙语进入英语。
相关
- British Medical Journal英国医学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简称 BMJ),是一份同行评审性质的综合医学期刊,也是最古老的医学期刊之一。由BMJ出版集团公司(BMJ Publishing Group Ltd)(属于英国医学协会(Br
- 瓦巴拉大陆瓦巴拉大陆(Vaalbara)是一个理论上曾经存在的超大陆,自36亿年前开始形成,31亿年前成形,28亿年前分裂。该超大陆的名称“Vaalbara”来自南非的卡普瓦克拉通(Kaapvaal craton)和西澳
- 三明市三明市(闽中语三明话:.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 李树深李树深(1963年3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主要从事半导体器件物理研究。1963年生于河北保定,原籍河北保
- 基因组印记基因铭印(英语:Genomic imprinting)又译遗传印记或遗传铭印(genetic imprinting)是一种遗传学现象,指只有来自特定亲代的基因得以表达,而不遵从孟德尔定律依靠单亲传递某些遗传学性
- 苯甲酰胺苯甲酰胺是一种灰白色固体,其化学式为C6H5CONH2。它是苯甲酸的衍生物。微溶于水,以及溶于许多有机溶剂。许多苯甲酰胺的衍生物存在, 包括:医学导航:心理学/精神病学心理历程障碍
- 海军陆战队学校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学校,简称陆战队学校或陆战学校,是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的教育训练机构,位于海军左营基地内,专责海军陆战队军官、士官之基础教育、进修教育、专业专长教育、职
- 二十碳四烯酸二十碳四烯酸(英语:Eicosatetraenoic acid,简称ETA)是一种有20个碳原子和4个双键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四烯酸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主要的异构体有两种,它们都是必需脂肪酸:
- 路易斯·普林斯路易斯·艾梅·奥古斯汀·雷·普林斯(法语:Louis Aimé Augustin Le Prince;1841年8月28日-1890年9月16日(失踪)),使用单镜头相机拍摄电影的发明人,被称为“电影之父”。他于1888年拍
- 国际信息局国际信息局(Bureau of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Program)是美国国务院的一个下属机构,负责向国外公众介绍美国及其对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