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 dations ◷ 2025-10-27 15:02:06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英语: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或简称冠心病(英语:ischemic heart disease, IHD)、冠状动脉粥状硬化心脏病、冠状动脉粥状硬化心血管疾病(英语: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AHD)和冠状动脉心脏病(英语: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一群包含稳定型心绞痛、非稳定型心绞痛(英语:Unstable angina)、心肌梗塞和猝死的疾病。冠状动脉疾病是最常见的心脏血管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或不适,有时会转移到肩膀、手臂、背部、颈部或下颚。有些人可能会有胸口灼热的感觉。通常症状在运动或情绪压力下出现,持续时间不超过数分钟且休息会缓解。有时会伴随呼吸困难,有时则是毫无症状。少数人以心肌梗塞为最初的表现。其他可能的并发症包含心脏衰竭或心律不整。危险因子包括:高血压、抽烟、糖尿病、缺乏运动、肥胖、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营养不良和酗酒等。其他的危险因子也包括忧郁症。潜在的病理机制与冠状动脉血管的粥状硬化有关。心电图、心脏压力测试与冠状动脉血管摄影(英语:Coronary catheterization)是常见有助于诊断的工具。预防方式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体重控制以及戒烟。视情况合并使用药物控制高血糖、高胆固醇或高血压。只有很有限的证据支持对低风险且没有症状的民众实施筛检。最初治疗和预防措施一样,包括生活方式调整以及三高(高血糖、高胆固醇或高血压)的控制。进一步的药物治疗包括阿斯匹灵、乙型交感神经阻断剂或硝酸甘油的医疗用途。在病况较严重的情形下,会考虑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是冠状动脉绕道手术。对于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是冠状动脉绕道手术,对于提升存活年限或降低未来心脏病发的效果仍不明确。冠状动脉疾病在公元2002年是全球第一大死因,也是人们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2013年也是全球死因首位,死亡人数自1990年574万人(12%)攀升至2013年814万人(16.8%)。而随着诊断及治疗技术进步,经年龄校正后的冠状动脉疾病死亡率自1980年至2010年则呈现下降趋势,尤其在发达国家更为显著。同时经年龄校正后的冠状动脉疾病病例数在1990至2010年间亦呈现下降趋势。根据美国本土于2010年统计,冠状动脉疾病盛行率于大于65岁族群为20%、45至64岁为7%、18至45岁为1.3%。针对同一年龄层相比,男性的发生率较女性高。冠状动脉是主动脉的分支,负责供应足够氧和营养素予心肌。冠状动脉被胆固醇或血凝块阻塞时,会形成斑块而引致心脏供血不足,患者需要接受俗称“通波仔”的血管扩张手术以畅通血管。若冠状动脉血液被严重阻塞,可引致很严重的后果。血液不能供应到心脏会引致剧烈的心绞痛,然后心脏会衰竭,最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当冠心病发作时,须含服医生处方的“脷底丸”(硝酸甘油),“脷底丸”可扩张血管,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冠心病发作可引致严重后果,应立即叫救护车求助。

相关

  • 鼻息肉鼻息肉(英文又称Nasal Polyp, NP,中文又称鼻肉芽肿)是在鼻子或鼻窦里生长的肉芽肿,大多是未癌化的良性组织。 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嗅觉丧失、味觉变差、鼻涕倒流以及流鼻涕。
  •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英文:Gram Positive)是能够用革兰氏染色染成深蓝或紫色的细菌,而革兰氏阴性菌不能被染色(通常染作红色以对比)。它们细胞壁中含有较大量的肽聚糖,但经常缺乏革兰氏阴
  • 酸杆菌门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是新近被分出的一门细菌。它们是嗜酸菌。现在对它们研究还很少,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土壤中。
  • DNA测序DNA测序(DNA sequencing,或译DNA定序)是指分析特定DNA片段的碱基序列,也就是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与鸟嘌呤(G)的排列方式。快速的DNA测序方法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和医
  • L型细菌L型细菌系一类在突变后细胞壁缺损的细菌,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煎蛋形的小菌落。L型细菌必须生活在高渗透压的环境中,否则就会裂解死亡。其细胞膨大,对渗透压十分敏感。其之所以
  • 质粒质体(英语:Plasmid)是指在细胞的染色体或核区DNA之外,能够自主复制的DNA分子(字源:plasm为生殖质,-id表示粒)。质体与染色体最主要的区分是,质体不是细胞生存所必需,染色体则是细胞生
  • 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疲劳(倦)症候群(英语: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 (ME)),又称为肌痛性脑脊髓炎(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脊髓炎是有争议的,另一种说法为可
  • 潜伏期疾病潜伏期是接触病原体(可以是微生物或者是化学制剂、辐射等)后,症状和体征有明显的表现前所经过的时间。疾病潜伏期可能短至只有几分钟,或者长达几十年(克雅氏病大概为30年)。潜
  • 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即通过B细胞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目的的免疫机制,属于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作用机制如下:当抗原(细菌、病毒、外来物)第一次感染人体时,会被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所吞噬、
  • 760–779医学导航: 产科生理/发育/薄膜(英语:Template:Extraembryonic and fetal membranes)病理/条件源/母体传递(英语:Template:Diseases of maternal transmission), 齐名(英语: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