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陆旋回

✍ dations ◷ 2024-07-03 06:31:36 #超大陆旋回
超大陆旋回(Supercontinent cycle)描述的是地球的大陆地壳准周期性的聚合和分离。对于地球的大陆地壳的总量是增加、减少还是维持不变,有种种不同的观点,但是有一点是各家都认同的,即大陆地壳在持续不断地发生改组。大陆碰撞造成了数量更少但面积更大的大陆,而大陆分裂造成了数量更多但面积较小的大陆。距今最近的超大陆——泛大陆——形成于3亿年前。在它之前的超大陆—潘诺西亚大陆,或叫大冈瓦纳——形成于6亿年前,其分裂后形成的碎块最终碰撞形成了泛大陆。但在潘诺西亚之前,两次超大陆的时间间隔变得十分没有规律。例如,在冈瓦纳之前的超大陆罗迪尼亚大陆存在于约11亿年至7.5亿年前,距冈瓦纳的形成仅有1.5亿年。再往前的超大陆哥伦比亚大陆存在于约18亿年至15亿年前。再往前的超大陆叫凯诺兰大陆,存在于约27亿至21亿年前。超大陆乌尔大陆存在于约30亿年前,而超大陆瓦巴拉大陆则存在于约38亿至36亿年前。总体来看,一次完整的超大陆旋回将历时3亿至5亿年。超大陆旋回假说在某些方面是威尔逊旋回的改进。威尔逊旋回是以板块构造论的先驱约翰·图佐·威尔逊的名字命名的、描述洋盆周期性的扩张和闭合的假说。因为最老的洋底只有1.7亿年的历史,而大陆地壳上最老的部分已有40亿年或更多的历史,所以有必要对那些记录在大陆上的久远得多的行星的律动做出强调。就像浴缸中的水位会随入浴者的身材大小不同而不同一样,海平面是由洋底的深度控制的(在此忽略了由冰川冰和温室效应引发的复杂因素)。洋底深度和海平面也因而有如下的关系:又有V(海水)=A·d,其中V(海水) 是充填在洋盆中的水体体积,等于,其中 A {displaystyle A} 是洋盆的面积, d {displaystyle d} 是洋盆的平均深度。 d {displaystyle d} 由洋底的平均年龄决定。A {displaystyle A} 在大陆分裂或大陆碰撞时会发生改变,前一情况下大陆被拉伸,使 A {displaystyle A} 减少并使海平面上升,后一情况下大陆被压缩,使 A {displaystyle A} 增加,海平面下降)。海平面上升之后,海水会淹没大陆,而海平面下降则使大陆架暴露出水。因为大陆架的坡度很缓,海平面很小的上升就可以导致大陆有相当大比例的部分被淹没。如果全球大洋平均来说比较年轻,那么洋底会相对较浅,因此海平面会较高。如果全球大洋平均较老,那么洋底会相对较深,因此海平面会较低,而使大陆的更多部分露出海面。因此,在超大陆旋回和洋底的平均年龄之间,有一个相对简单的联系:超大陆旋回的气候效应则进一步加大了这种差距:随着超大陆旋回的进行,构造期也发生更替。在超大陆的解体期间,张裂环境的面积最大。之后,一部分张裂环境转为被动边缘环境,与此同时,洋底继续扩张,大洋增生。接着,碰撞环境开始不断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最先的碰撞发生于大陆和岛弧之间,但最终会导致大陆-大陆碰撞。在古生代超大陆旋回中已经观察到了这一过程,在中生代-新生代超大陆旋回中,这一过程还在进行,正在人们的观察之中。全球气候有两种类型:冰室(Icehouse)和温室(Greenhouse)。冰室以频繁的大陆冰期和严酷的沙漠环境为特征。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向温室演化的冰室阶段。温室则以温暖的气候为标志。这二者都可以对超大陆旋回有所反映。冰室气候的时期:新元古代的大部,晚古生代,晚新生代温室气候的时期:早古生代,中生代-早新生代进化的根本机制是多样性种群中的自然选择。生物多样性是隔离的结果。当大陆会聚时(一个大洋,一个大陆),隔离的程度较轻,生物的多样化程度也较轻。从晚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当后生动物的爆炸式进化发生时,大冈瓦纳的解体造成了海洋环境的隔离。大陆和海洋的南北向排列导致了比东西向排列多得多的隔离和多样性。由此形成了被水面或陆地隔开的、与不同的气候带相融合的生物区,区与区之间还有南北向的生物联系通道。假若同样的大陆和洋盆在形成的时候是东西向排列的,那么就会导致少得多的隔离、生物多样化和较慢的进化。在新生代,由于洋盆和大陆的南北向排列,同样出现了最大程度的隔离。以科的数目衡量的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周期,和超大陆旋回有很好的吻合。

相关

  • 蛋白质蛋白质(英语:protein,旧称“朊”)是大型生物分子,或高分子,它由一个或多个由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长链条组成。α-氨基酸分子呈线性排列,相邻α-氨基酸残基的羧基和氨基通过肽键连接
  • 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科(学名:Retroviridae)又称“反转录病毒科”,分为双链DNA逆转录病毒和正链RNA逆转录病毒。它们增殖时都有将遗传物质RNA逆转录为DNA的过程(前者逆转录反链RNA,后者逆转
  • 美地霉素美地霉素又称为“麦加霉素”“美欧卡霉素”“米卡霉素”“乙酰麦迪霉素”或“醋酸麦迪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美地霉素是麦迪霉素的二乙酸酯,其血药浓度大、生物学半
  • 科学可视化科学可视化(英语: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或 scientific visualisation)是科学之中的一个跨学科研究与应用领域,主要关注的是三维现象的可视化,如建筑学、气象学、医学或生物学
  • 伯氏疏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也译作博氏疏螺旋体、布氏疏螺旋体,巴格朵夫疏螺旋菌,莱姆病螺旋体,是一种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是莱姆病的病原体,由蜱传播给人类。伯氏疏螺旋
  • 公园公园是供公众消遣游憩的场所。公园可以指下列场所:早期的公园出现于波斯国的苑囿,原目的为供骑射的驰道和遮蔽风雨的处所,美化后成为公园。公园在古希腊时期,是露天集会场地,希腊
  • 氟代脱氧葡萄糖氟代脱氧葡萄糖是2-脱氧葡萄糖的氟代衍生物。其完整的化学名称为2-氟-2-脱氧-D-葡萄糖,通常简称为18F-FDG或FDG。FDG最常用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类的医学成像设备:FDG分子
  • 工程学工程学、工程科学或工学,是通过研究与实践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社会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以达到改良各行业中现有材料、建筑、机械、仪器、系统、化学和加工步骤的设计和应用方
  • 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英语:Special relativity)是由爱因斯坦、洛仑兹和庞加莱等人创立的,应用在惯性参考系下的时空理论,是对牛顿时空观的拓展和修正。爱因斯坦在1905年完成的《论动体的电
  • 类人猿人格类人猿人格权运动是一项旨在向人科的非人类成员(倭黑猩猩、黑猩猩、大猩猩、红毛猩猩)提供在法律上“人”的地位,并基于此对这些动物进行合法保护的运动。支持者包括灵长类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