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陆旋回

✍ dations ◷ 2025-11-14 17:22:14 #超大陆旋回
超大陆旋回(Supercontinent cycle)描述的是地球的大陆地壳准周期性的聚合和分离。对于地球的大陆地壳的总量是增加、减少还是维持不变,有种种不同的观点,但是有一点是各家都认同的,即大陆地壳在持续不断地发生改组。大陆碰撞造成了数量更少但面积更大的大陆,而大陆分裂造成了数量更多但面积较小的大陆。距今最近的超大陆——泛大陆——形成于3亿年前。在它之前的超大陆—潘诺西亚大陆,或叫大冈瓦纳——形成于6亿年前,其分裂后形成的碎块最终碰撞形成了泛大陆。但在潘诺西亚之前,两次超大陆的时间间隔变得十分没有规律。例如,在冈瓦纳之前的超大陆罗迪尼亚大陆存在于约11亿年至7.5亿年前,距冈瓦纳的形成仅有1.5亿年。再往前的超大陆哥伦比亚大陆存在于约18亿年至15亿年前。再往前的超大陆叫凯诺兰大陆,存在于约27亿至21亿年前。超大陆乌尔大陆存在于约30亿年前,而超大陆瓦巴拉大陆则存在于约38亿至36亿年前。总体来看,一次完整的超大陆旋回将历时3亿至5亿年。超大陆旋回假说在某些方面是威尔逊旋回的改进。威尔逊旋回是以板块构造论的先驱约翰·图佐·威尔逊的名字命名的、描述洋盆周期性的扩张和闭合的假说。因为最老的洋底只有1.7亿年的历史,而大陆地壳上最老的部分已有40亿年或更多的历史,所以有必要对那些记录在大陆上的久远得多的行星的律动做出强调。就像浴缸中的水位会随入浴者的身材大小不同而不同一样,海平面是由洋底的深度控制的(在此忽略了由冰川冰和温室效应引发的复杂因素)。洋底深度和海平面也因而有如下的关系:又有V(海水)=A·d,其中V(海水) 是充填在洋盆中的水体体积,等于,其中 A {displaystyle A} 是洋盆的面积, d {displaystyle d} 是洋盆的平均深度。 d {displaystyle d} 由洋底的平均年龄决定。A {displaystyle A} 在大陆分裂或大陆碰撞时会发生改变,前一情况下大陆被拉伸,使 A {displaystyle A} 减少并使海平面上升,后一情况下大陆被压缩,使 A {displaystyle A} 增加,海平面下降)。海平面上升之后,海水会淹没大陆,而海平面下降则使大陆架暴露出水。因为大陆架的坡度很缓,海平面很小的上升就可以导致大陆有相当大比例的部分被淹没。如果全球大洋平均来说比较年轻,那么洋底会相对较浅,因此海平面会较高。如果全球大洋平均较老,那么洋底会相对较深,因此海平面会较低,而使大陆的更多部分露出海面。因此,在超大陆旋回和洋底的平均年龄之间,有一个相对简单的联系:超大陆旋回的气候效应则进一步加大了这种差距:随着超大陆旋回的进行,构造期也发生更替。在超大陆的解体期间,张裂环境的面积最大。之后,一部分张裂环境转为被动边缘环境,与此同时,洋底继续扩张,大洋增生。接着,碰撞环境开始不断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最先的碰撞发生于大陆和岛弧之间,但最终会导致大陆-大陆碰撞。在古生代超大陆旋回中已经观察到了这一过程,在中生代-新生代超大陆旋回中,这一过程还在进行,正在人们的观察之中。全球气候有两种类型:冰室(Icehouse)和温室(Greenhouse)。冰室以频繁的大陆冰期和严酷的沙漠环境为特征。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向温室演化的冰室阶段。温室则以温暖的气候为标志。这二者都可以对超大陆旋回有所反映。冰室气候的时期:新元古代的大部,晚古生代,晚新生代温室气候的时期:早古生代,中生代-早新生代进化的根本机制是多样性种群中的自然选择。生物多样性是隔离的结果。当大陆会聚时(一个大洋,一个大陆),隔离的程度较轻,生物的多样化程度也较轻。从晚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当后生动物的爆炸式进化发生时,大冈瓦纳的解体造成了海洋环境的隔离。大陆和海洋的南北向排列导致了比东西向排列多得多的隔离和多样性。由此形成了被水面或陆地隔开的、与不同的气候带相融合的生物区,区与区之间还有南北向的生物联系通道。假若同样的大陆和洋盆在形成的时候是东西向排列的,那么就会导致少得多的隔离、生物多样化和较慢的进化。在新生代,由于洋盆和大陆的南北向排列,同样出现了最大程度的隔离。以科的数目衡量的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周期,和超大陆旋回有很好的吻合。

相关

  • X光X射线(英语:X-ray),又被称为爱克斯射线、艾克斯射线、伦琴射线或X光,是一种波长范围在0.01纳米到10纳米之间(对应频率范围30 PHz到30EHz)的电磁辐射形式。X射线最初用于医学成像诊
  • 鼻内空气流通计鼻内空气流通计、鼻侧压测量法、鼻内压力测量计、鼻测压计、鼻阻力测量(英文:Rhinomanometry)是一种气体压力计(英语:manometry),用来测量鼻腔内的空气流通量。 鼻内空气流通计能客
  • 圣殿圣殿(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ey Ash
  • 办公场所办公室(office),又称写字楼,是一种让人们在其中办公(工作)的场所,通常是房间的形态,但随着电脑与网络的发达,也渐渐出现不需要实体空间的虚拟办公室(Virtual Office)。内部由办公室所组
  • 冰岛冰岛国家与大学图书馆(Landsbókasafn Íslands — Háskólabókasafn)是冰岛的国家图书馆,也是冰岛大学的大学图书馆。这座图书馆于1994年12月1日建立在首都雷克雅未克,由建立
  • 嘴唇形状表内成对的元音分别为不圆唇/圆唇。元音圆唇度(英语:Roundedness)指的是在发出一个元音时,嘴唇圆化的程度,可以视为是元音的圆唇化(英语:labialization)。圆唇度可以分为两种:撮唇(prot
  • 新字体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保健科学医疗卫生科学(又称:医疗科学、健康科学、保健科学)与应用科学息息相关,旨在运用理工及技术之知识,解决与生物健康有关的问题。除了传统的医学外,此类学科还包括护理、公共卫生等学
  • 唇音唇音化(英语:Labialization)是一个语言学的名词,指辅音在发音时变得接近唇软颚音。通常发生于唇软颚近音/w/或者后元音如/u/、/o/的前面,这个现象会使辅音在发音时,除本身的发音动
  • 英国人英国人(British people)是指持有英国国籍的人或英国公民。 不列颠人(Britons)最初是指原居于不列颠群岛的凯尔特人,后为盎格鲁撒克逊人所使用而转为大不列颠岛上的盎格鲁撒克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