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根碱

✍ dations ◷ 2025-09-16 08:39:00 #吐根碱
吐根碱是一种抗原虫药和呕吐诱导药物,它提取自吐根树,并以其催吐药性而命名。最早对吐根碱的应用是口服提取自吐根或吐根树根的萃取物,这种萃取物中原本以为只包含了一种生物碱-吐根碱,但后来还发现有吐根酚碱(Cephaeline)、吐根微碱(psychotrine)及其它数种生物碱。虽然这种疗法据说很成功,但萃取物却引起了许多患者的呕吐,从而降低了它的药效。在某些情况下,可通过服用鸦片类药物来减缓恶心症状。 其他减轻恶心的建议主要为在吐根碱表面涂覆药物,让它在胃中消化后释放。吐根碱被认为是一种治疗阿米巴病(Amoebiasis)的更有效药物,同时,仍利用它来引起恶心,因为它比吐根树根的粗提取物更有效。此外,吐根碱还可以用于皮下注射来引发恶心,但效果不如口服。虽然它是一种强效的搞原虫剂,但该药物也会影响肌肉收缩,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心脏衰竭。因此,在某些用途中,它需要在医生的监护下使用,以便及时处置不良反应。去氢土根碱又叫去氢依米丁(Dehydroemetine)是一种合成的抗原虫药,其抗阿米巴虫的特性和结构类似于吐根碱(仅乙基旁的双键不同),但是它产生的副作用较少。吐根酚碱又叫头九节因(Cephaeline)也是一种在吐根树根中发现的去甲土根碱。在实验室中,通过将吐根碱二氢氯化水合物与40S亚基核糖体的结合,以阻止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可用于对细胞中蛋白质降解的研究。这种化合物能诱发40S亚基核糖体(S14蛋白)耐吐根碱突变体发生改变,并显示出具有对小穗苎麻素、 异娃儿藤碱和土布洛素的交叉耐药性,而非蛋白质合成的其他抑制体。化合物所诱发突变体所表现出的交叉耐药性,证明了它们与负责生物活性的吐根碱共享共同的决定性结构。吐根碱、吐根酚碱的生物合成主要来自两种途径:从酪氨酸合成多巴胺和从牻牛儿焦磷酸(geranyl diphosphate)合成断马钱子苷。生物合成开始于多巴胺与断马钱子苷反应构成Desacetylipecoside(R型)和Deacetylisoipecoside(S型),然后通过皮克特-施彭格勒反应反应和后续一系列的O-甲基化,去除葡萄糖形成中间体。接下来,中间体与另外的多巴胺分子反应形成7'-O-甲基吐根酚碱,最终由7'-O-甲基化吐根酚碱制成吐根酚碱;由6'-O-甲基吐根碱制成吐根碱。。重度或过度使用吐根碱可能会引发肌病(myopathy)及心肌症(Cardiomyopathy)的风险。

相关

  • 宫颈癌子宫颈癌又称宫颈癌(英语:Cervical cancer),为发生在子宫颈的癌症 ,源自于不正常细胞的生长,甚至能侵袭或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早期通常并不会有症状,而晚期时可能有不正常的阴道出
  • 过敏原过敏原(英语:allergen,又称为变应原、过敏物、致敏原、致敏物)是指能引起过敏的物质。严格地说,过敏原是一种能促进在特应性个体发生I型超敏反应的非寄生抗原。尘螨的排泄物、花
  • 聚酮聚酮(英语:Polyketides)是一类由细菌、真菌、植物与动物所生产出来的次级代谢产物,这类物质对生物的发育生长而言非必要,但可用于防卫或细胞间的沟通。聚酮是源自乙酰基(acetyl)与
  • 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微分干涉相差显微技术(DIC),又称Normarski干涉相差显微技术或Normarski显微镜,是一种增强对比度来观察未染色的透明的样品的光学显微镜。DIC根据干涉测量获取有关样品光路长
  • 詹纳爱德华·詹纳(英文:Edward Jenner,1749年5月17日-1823年1月26日),FRS,亦译作爱德华·金纳或琴纳,是一名英国医生,生于英国告罗士打郡伯克利牧区一个牧师家庭,以研究及推广牛痘疫苗,防止
  • 王士禛清禹之鼎绘《王士禛幽篁坐啸图卷》,故宫博物院藏王士禛(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赐名士祯,小名豫孙,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代著
  • 分子表面分子(molecule)是一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呈电中性、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原子之间因化学键而键结。能够单独存在、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叫分子化合物。一个分子是由
  • 咽头人类的咽(pharynx),又称咽头,是颈部的一个部分,为一条连接口腔和鼻腔至食道和气管(食道和气管交界)的圆锥形通道,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会处。咽头与喉头在解剖学上合称为咽喉。人类
  • 国际海底管理局国际海底管理局(英语: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缩写ISA)是管理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的权威组织。根据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的决议,1983年3月成立了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
  • 澳大拉西亚澳大拉西亚(拉丁语:Australasia)一般指大洋洲的一个地区,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邻近的太平洋岛屿。澳大拉西亚(Australasia)一词是由法国学者布罗塞(法语:Charles de Brosses)于17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