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碳键

✍ dations ◷ 2025-05-17 00:46:15 #碳-碳键
碳-碳键是一连接两个碳原子的共价键。其中最普通的形式是单键:即一个键是由两个电子组成,其中两个原子分别提供一个电子。碳-碳单键属于σ键,组成单键的两个碳原子自身的电子先形成杂化轨道,然后两个杂化轨道之间形成碳-碳单键,例如乙烷的两个碳原子就是形成sp3杂化轨道,但碳的单键也有形成其他杂化轨道的例子(例如sp2对sp2)。其实单键二端的的碳原子不一定要形成相同的杂化轨道。在烯烃中碳原子会形成双键,在炔烃中碳原子会形成三键。双键的组成是一个σ键(由两个形成sp2杂化轨道的电子)和一个π键(由两个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电子所构成)。三键则是一个sp杂化轨道和二个p轨道所构成,其中二个原子各提供一个p轨道。双键及三键中使用的p轨道会形成π键。当碳-碳键数愈多,键能愈大,键长愈短。碳有一个很特殊的性质,那就是碳原子可以互相键结形成长链,此性质称为“成链”。有了这个性质,碳原子就可以连结在一起形成众多不同类型的分子,其中一些化合物对这个世界上的生命和人类的生活有极大的意义,有机化学就是专门研究有机分子的化学特性。碳原子可以与不同数量的其他碳原子形成键,形成在碳-碳骨架中常见的支链。按照中国传统的伯仲叔季的辈份顺序,将含碳基团按照直接键合碳原子基团的数目定义为伯碳、仲碳、叔碳和季碳:碳-碳键形成反应是有机反应中形成新的碳-碳键的反应。碳-碳键的形成对于人造化学品很重要,如药品和塑料。下列反应是可以形成碳-碳键的例子,如:羟醛反应、Diels-Alder反应、格氏试剂对羰基的加成反应、赫克反应、Michael反应和维蒂希反应。

相关

  • 战壕热战壕热(英语:Trench Fever)是由五日热巴尔通体(学名Bartonella quintana)引起的传染病。特征为突然发病:发热、头痛,肌肉、骨及关节痛,胸、背出现皮疹。经体表寄生虫在人群中传播。
  • 咯萘啶咯萘啶是一种抗疟疾药物。它于1970年首次制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在中国临床使用。咯萘啶是苯并萘啶的衍生物,为中国研制的一种抗疟药。对红内期疟原虫有杀灭作用,对耐氯喹
  • 贴扎贴扎是一种将胶布贴于皮肤以达到增进或保护肌肉骨骼系统的非侵入性治疗。贴扎技术常用于骨骼肌肉系统伤害的处理,目的为固定关节位置及限制软组织的活动以让软组织在稳定的状
  • 夺格离格(英语:ablative case,缩写: .mw-parser-output .smallcaps-all{font-variant:small-caps;text-transform:lowercase}.mw-parser-output .smallcaps-all *{font-variant:norm
  • 双倒数图双倒数图也称为莱恩威弗-伯克作图,是生物化学用来描述酶动力学的莱恩威弗-伯克方程的图示法,由汉斯·莱恩威弗(英语:Hans Lineweaver)和迪恩·伯克(英语:Dean Burk)于1934年提出。双
  • γ-亚麻酸Γ-亚麻酸,GLA(Gamma- Linolenic Acid)被称为γ次亚麻油酸,是一种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在结构上属于特殊的Omega-6系列之必需脂肪酸。人体自行制造GLA的效率极低,因此须从食物中摄取
  • 接合生殖水绵是水绵属(学名:Spirogyra)绿藻门物种的总称,又名石衣、水衣、水苔、石发、陟厘、侧梨、水青苔,是一种普遍生活在淡水里的真核多细胞藻类,因体内含有1-16条带状、螺旋形的叶绿体
  • 李曙光李曙光(1941年2月15日-),中国地球化学家。出生于陕西咸阳。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 McFadyen-Stevens反应McFadyen-Stevens反应(McFadyen-Stevens reaction)碱催化下,酰基磺酰肼发生热分解,生成相应的醛类。Dudman 等发展了一种不同的酰肼试剂。反应的具体机理仍不很清楚。有认为反应
  • 韧性在材料科学及冶金学上,韧性是指当承受应力时对折断的抵抗,其定义为材料在破裂前所能吸收的能量与体积的比值。韧性可从在应力-应变曲线之下的面积(用积分)求得,明确的数学描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