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Kit

✍ dations ◷ 2025-07-29 14:03:02 #Webkit衍生软件,自由排版引擎,应用程序接口

WebKit是一种用来让网页浏览器绘制网页的排版引擎。它被用于Apple Safari。其分支Blink被用于基于Chromium的网页浏览器,如Opera与Google Chrome。

Webkit亦使用于Apple iOS、BlackBerry Tablet OS、Tizen及Amazon Kindle的默认浏览器。WebKit的C++应用程序接口提供了一系列的Class以在视窗上显示网页内容,并且实现了一些浏览器的特色,如用户链接点击、管理前后页面列表及近期历史页面等等。

WebKit的HTML及JavaScript代码源自KDE的KHTML及KJS库的一个分支,现已由KDE、Apple、Google、Nokia、Bitstream、BlackBerry及Igalia等独立开发。OS X、Windows、GNU/Linux以及其他类Unix系统操作系统,皆支持这个项目。2013年4月3日,Google宣布它创建了WebKit中WebCore组件的分支——Blink,Blink用于新版Google Chrome与Opera。

WebKit的WebCore及JavaScriptCore组件使用GNU宽通用公共许可证,其他组件则采用BSD许可证。

截至2013年3月7日,Webkit商标已被苹果公司在美国专利及商标局注册为其商标。

WebKit的代码源自1998年所开发的KDE的HTML排版引擎KHTML及KDE的JavaScript引擎KJS的代码。Apple的Don Melton于2001年6月25日开始了WebKit这个项目,当时WebKit仅为KHTML及KJS的复刻,Melton在电子邮件中向KDE开发者解释,KHTML及KJS比起其他技术有着更容易开发、更轻巧(少于140000行代码)、更加干净的设计,以及更与标准兼容的优势,KHTML及KJS将会透过连接器库(adapter library)的帮忙被移植到OS X,并重命名为WebCore及JavaScriptCore。JavaScriptCore在2002年6月,于KDE的邮件列表(mailing list)中首度发表,包含着苹果电脑首次发布的部分。WebCore在2003年1月,首度发布于Macworld Expo中由苹果电脑CEO Steve Jobs发表的Safari浏览器。当WebCore首次使用在第一个Safari的测试版本的同时,JavaScriptCore首次并以私有framework的方式包进Mac OS X v10.2,苹果电脑将其使用在Sherlock软件。Mac OS X v10.3是第一个Apple发布内置WebKit的操作系统,尽管它已经被内置在10.2内了。

Apple表示,有些牵涉到OSX的特定功能(例如:Objective-C、KWQ及OS X特定函数)将会在KDE的KHTML中缺席,这行为被称为不同的发展策略。

由于这两个分支(KHTML及WebCore)有着不同的目的而进行开发,所以他们代码互相补丁(patch)的难度越来越高。 KHTML的开发者认为,他们不喜欢接受苹果电脑对于KHTML的改变,并宣称两个组织的关系有些不好(a bitter failure),苹果提交他们相当大的补丁,其中包含相当大数目的改变,但是却缺少相关文件,并且经常包含着未来的扩展,然而这些补丁对于KDE的开发者而言,要集成回KHTML是相当困难的,此外,苹果电脑要求开发者阅览Apple的代码之前必须签署保密条款(non-disclosure agreements),甚至还不能访问苹果电脑的bug数据库。

在公布的期间,KDE开发者Kurt Pfeifle()贴出了一篇文章,宣称KHTML开发者已经设法从WebCore移植许多(但非全部)Safari所改进的项目回KHTML,而他们一直都希望这些改进是来自于苹果电脑。这篇文章让Apple开始联系KHTML的开发者,并讨论有关增进彼起关系的方法及未来的合作模式,事实上KDE项目确实有能力合并一些项目,来改进KHTML的渲染速度以及加入一些新的功能特色,包含Acid2渲染测试的改进。

自从新闻播报了fork事件之后,Apple在CVS发布了他们自己维护的WebKit版本,在他们发布代码后,Apple及KHTML开发者已经加深了合作关系,许多KHTML的开发者也成为了WebKit SVN代码库的审查(Reviewer)及提交者(Submitter)。

WebKit工作团队同时也逆转许多Webkit代码当中,专为苹果特定的修正,并且实现了一个平台特定的抽象层,可使渲染的代码于其他平台可以更顺利的运作。

在2007年7月,Ars Technica网站发布一篇文章,指出KDE开发团队将从KHTML转移到WebKit,再经由多年的集成,KDE开发平台4.5于2010年8月发布,它同时支持WebKit及KHTML,而KHTML的开发仍在继续。

在2005年6月7日,Safari开发者戴夫·海厄特(Dave Hyatt)于他的blog宣布Apple将把Webkit开源(之前仅有WebCore及JavaScriptCore开源),并且开放了WebKit的CVS程序库以及臭虫数据库工具。这项消息由苹果电脑软件工程的高端副总(Senior Vice President)Bertrand Serlet于苹果电脑2005年的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公开。

在2005年12月中,可缩放矢量图形的支持被加入了标准版本,在2006年1月初,这项代码从CVS转移至Subversion。

WebKit的JavaScriptCore及WebCore组件目前以GNU宽通用公共许可证方式授权,而其他的WebKit组件则是以BSD授权公开。

在2007年一开始,开发团队开始实现层叠样式表(CSS)的扩展,包含动画、转换(transitions)以及2D和3D的转场(transform),这样的扩展在2009年W3C的标准中被列入草案。

在2007年11月,这项项目宣布,他们已经完成了HTML5媒体特色的支持,允许页面中以本地的方式嵌入视频,并且可以被script所控制。

在2008年6月2日,WebKit项目宣布他们重写了JavaScriptCore,被称为"SquirrelFish",它是一个字节码解释器(Bytecode Interpreter),这项项目验后来变成SquirrelFish Extreme(SFX),它可将JavaScript编译为机器语言而不再需要解释器,这样的做法加速了JavaScript的运行,这项项目于2008年9月18日发布。一开始,SFX仅支持x86架构,于2009年1月底,SFX于OSX支持了x86-64架构,并且在该平台通过了所有的测试。

WebKit2发布于2010年4月8日,WebKit2的目标是将组件抽象化,并提供更干净的网页渲染,它会利用从周围的界面或是应用程序的壳,创建一个环境使网页的内容(JavaScript、HTML、排版等等)将会在另外一个进程(Process)运行,比起WebKit,这个抽象化的做法打算令WebKit2可重复使用一个更简单的程序。因为WebKit2对比起WebKit有,所以导致他的名字被改变为WebKit2。

目前WebKit2仅开放于Mac、Windows及MeeGo-Harmattan。

作为渲染引擎使用的WebKit,被使用在Safari及Google Chrome浏览器于Windows、OS X、iOS及Android平台(然而,Chrome仅仅使用WebCore,而JavaScript引擎及多任务系统则自行开发)。其他的在OS X底下的应用程序也使用WebKit,例如Apple的e-mail客户端软件Mail以及微软的个人信息管理系统Microsoft Entourage 2008,皆使用WebKit来渲染HTML内容的e-mail消息。

Opera软件公司于2013年初宣布,他们将停止他们自行开发的Presto排版引擎,由Webkit项目取代,在未来将会以Webkit来取代,并贡献给Webkit项目。

新的网页浏览器已经内置了WebKit,例如Symbian手机的S60浏览器、BlackBerry浏览器(ver 6.0+)、Midori、Chrome浏览器、Android网页浏览器、PlayStation_3_系统软件4.0以上所使用的浏览器、KDE的Rekonq浏览器以及Plasma Workspaces都使用WebKit作为本地的网页渲染引擎。WebKit已经被OmniWeb、iCab及Web(前面所说的Epiphany)采用,并取代原有的渲染引擎,Sleipnir于2012年开始在他们的浏览器开发WebKit,并于2012年5月17日进入第三个Alpha阶段。Epiphany同时支持Gecko及WebKit,但他们的团队描述Gecko的发布周期及未来的开发计划将会令他们对于Gecko的支持太过笨重。HP的WebOS使用WebKit作为它应用程序运行时期的基础。Valve Corporation的Steam最新更新的界面,使用WebKit作为它界面的渲染以及内置的浏览器。WebKit在Adobe_AIR中被使用在渲染HTML及运行JavaScript,在Adobe Creative Suite CS5,WebKit用来渲染部分组件的使用界面。

截至2010年上半年,分析估计内置WebKit浏览器的移动设备已经达到3亿5千万,截至2012年2月 (2012-02),WebKit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6%,同等于Internet Explorer所使用的Trident/MSHTML引擎的市场份额,如果这个成长持续下去,使用WebKit的总和(Chrome、Safari以及智能手机/平板)于2012年底将会超过50%,而WebKit将会是市场的领导者。

在Hyatt发布WebKit开源之后的那一周,Nokia宣布他们将移植WebKit到Symbian操作系统,并为S60开发一个基于WebKit的移动设备浏览器,现在已经被命名为Web Browser for S60,它被使用在Nokia、Samsung、LG及其他使用Symbian S60的移动电话。Apple也已经移植WebKit到iOS并将其运行于iPhone、iPod Touch及iPad,它被使用在这些设备的网页浏览器及电子邮件软件。Android移动电话平台也使用WebKit作为它网页浏览器的基础,而于2009年1月发布的Palm Pre使用WebKit作为它的界面。Amazon Kindle 3包含着一个以WebKit打造实验性质的浏览器。

在2007年6月,Apple宣布WebKit已经被移植到iOS,并作为Safari的一部分,还有一些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将WebKit移植到开源的操作系统Syllable、Haiku以及AROS Research Operating System(AROS).。

WebKit也被移植到许多Toolkits使其支持多平台,例如GTK+ toolkit、Qt framework,、Adobe AIR、Enlightenment Foundation Libraries (EFL)以及Clutter toolkit。Qt Software(Digia所拥有)于Qt 4.4包含Qt port,Qt port的WebKit也可使用在Konqueror 4.1版本之后。在Qt底下的Iris Browser也使用WebKit。The Enlightenment Foundation Libraries (EFL)的移植还在进行(经由Samsung及ProFUSION),他们将专注在嵌入式及行动系统,并将其作为一个独立运行的浏览器、Widgets/Gadgets、文件阅读及修改软件。Clutter的移植是由Collabora所开放,由Bosch所赞助。

还有一个项目与WebKit同步(由Pleyo所赞助),被称之为,他提供了一个多元的移植方式,将其移植到抽象的平台,目的是让移植到嵌入式或是轻量系统可以更快速简单。这个移植被使用在嵌入式设备,例如set-top boxes、PMP,而他已经被移植到AmigaOS、AROS及MorphOS,MorphOS 1.7是第一个支持HTML5媒体标签的Origyn Web Browser (OWB)。

在2013年4月3日,Google宣布他将自行开发WebCore的分支,也就是Blink引擎。Chrome的开发者由于希望在浏览器的开发上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同时避免与上游冲突,更可透过移除Chrome没有使用的组件而简化自己的程序库,所以决定开发WebKit的分支版本。同时Opera软件在同年稍早也宣布,他们将自有引擎转换到Chromium的程序库,在此时也同时转换到Blink的分支。根据这份声明,WebKit的开发者开始讨论移除Chrome相关代码的可能性,以精简整个WebKit程序库。

WebCore是一个由WebKit项目所开发的布局(Layout)、渲染(Rendering)及HTML和SVG的DOM库,完整的代码皆由GNU宽通用公共许可证所授权,WebKit框架包装了WebCore及JavaScriptCore,并提供一个Objective-C应用程序接口来接介由C++所开发的WebCore渲染引擎及JavaScriptCore脚本引擎,透过Cocoa API就可以在应用程序中很简单的使用这些组件。之后的版本同时包含了一个跨平台的C++抽象平台,并且提供各种API使用。

WebKit通过Acid2及Acid3的测试,包含完美像素的渲染(pixel-perfect rendering)以及没有任何时间及不顺的问题。

JavaScriptCore是一个在WebKit中提供JavaScript引擎的框架,而且在OS X作为其他内容的脚本引擎。JavaScriptCore最初是为KDE的JavaScript引擎(KJS)库及PCRE正则表达式库,JavaScriptCore从KJS及PCRE复刻之后,已比原先进步了许多,有了新的特色以及极大的性能改进。

在2008年6月2日,WebKit项目宣布,将被重写为"SquirrelFish",它是一个字节码解释器,这个项目演变成SquirrelFish Extreme(简称为SFX,市场称之为Nitro),首次公开于2008年9月18日,它会将Javascript编译为本地的机器语言,不再需要字节码解释器,同时加速了JavaScript的运行效率。

Drosera是一个JavaScript调试工具,它被包含在每日编译的WebKit版本内。它被命名为,这是一种食虫植物。Drosera目前已经被Web Inspector取代了。

2007年6月29日,iPhone上市,WebKit通过Safari浏览器进入iOS平台,而且立即成为当时iOS平台唯一的排版引擎。

苹果公司成为了这一项目的领导者。

2008年3月18日,Safari 3.1 for Windows转正,解决了Windows平台下WebKit一直存在的部分兼容性问题。同年9月3日推出的Google Chrome使得这一平台进一步成熟。而在Windows Mobile战线,领先推出稳定版的是拓驰公司的Iris Browser。

Windows是除Mac OS X外另一个得到WebKit.org官方支持的版本。

2008年10月22日投入市场的Android,其内置浏览器Google Chrome Lite代表着脱胎于Linux的Webkit内核“回归”Linux平台。尽管WebKit的原型Khtml是由Qt写成,但Linux下当前最受瞩目的WebKit项目却是Gnome领导的WebKit/Gtk+。不过随着奇趣科技于2008年6月被Nokia收购,Qt方面也加快了WebKit的开发进程。目前,Google Chrome,Xfce的Midori,GNOME的Epiphany、KDE的Konqueror,Arora以及QupZilla是Linux系统下最流行的Webkit内核浏览器。

2005年,诺基亚公司的S60团队成为手机端WebKit的先驱,他们将WebKit框架移植到了Symbian S60平台,作为S60第三版的浏览器内核。

于2013年2月13日,Opera亦宣布将转用Webkit引擎。

相关

  • 生态运动全球生态运动(Ecology movement)的基础是环境保护,是1960年代末期兴起的新社会运动之一。生态运动为一个由价值所驱动的社会运动,应与原有的生态学有所区别。世人对地球生态危机
  • 多起炸弹攻击2013年4月伊拉克炸弹攻击是于2013年4月15日在伊拉克各地所发生的一连串爆炸与枪击事件,造成至少75人死亡、逾350人受伤。于同月20日预定举办伊拉克省级选举(英语:Iraqi governo
  • 科罗拉多泉科罗拉多斯普林斯(英语:Colorado Springs)是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第二大、美国第49大城市,也是艾尔帕索县的首府。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5年的估计,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市约有人口36万98
  •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英语:proletarian internationalism),又称国际社会主义(international socialism),音译英特纳雄耐尔(法语:internationale,时指国际工人协会,代称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
  • 瑞士安乐死议题瑞士是全世界第一个、也是少数可合法实施被动安乐死的国家。瑞士在1941年通过安乐死相关法案,合法化协助自杀;协助方式局限于为被动(例如除去病人的维生系统或让病人停止服药)而
  • 和与积的问题不可能的谜题(英语:The Impossible Puzzle)也称为和与积的问题(英语:Sum and Product Puzzle)是一个数学问题,乍看之下没什么有关答案的线索,无法作答,因此而称为“不可能的谜题”。
  • 迈克尔·科尔格拉斯迈克尔·科尔格拉斯(英语:Michael C. Colgrass, 1932年4月22日-2019年7月2日)是一位在美国出生的加拿大裔音乐家、作曲家及教育家。迈克尔·科尔格拉斯是以爵士音乐家的身份在芝
  • 萨拉帕卡萨拉帕卡(Sarapaka),是印度安得拉邦Khammam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6973(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16973人,其中男性8597人,女性8376人;0—6岁人口2230人,其中男1153人,女1077人;识字率6
  • 曹方曹方(1982年5月6日-),印刷社曾误印为曹芳,英文名ICY,也被歌迷称为班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西双版纳人,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歌手。曹方是一名忠实的LOMO爱好者,唱片内页中展示有其LOMO照
  • 柴碧云柴碧云(1989年7月3日-),中国女演员,2007级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本科毕业。2010年凭借《新还珠格格》“塞娅公主”一角而走红,2017年出演《夏至未至》中的“程七七”一角而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