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叶冠亨酒驾肇事致死案
✍ dations ◷ 2025-08-28 15:02:55 #叶冠亨酒驾肇事致死案
叶冠亨酒驾肇事致死案为2012年4月25日发生于台湾高雄市的一件酒驾肇事案件,造成两人当场死亡,一人间接死亡。2013年11月27日,叶冠亨酒驾撞死人案,最高法院维持前审认定,以公共危险罪判叶冠亨6年徒刑,同案被告王嘉祥依业务过失致死罪判刑2年。全案定谳。肇事者叶冠亨,台湾媒体戏称叶少爷。
曾就读树德科技大学 (退学)、和春技术学院 (退学)。叶冠亨于2012年4月25日酒驾行经高雄市中央公园中华三路,其所驾驶的白色奔驰C63先因超速撞到违规回转的垃圾车,再撞击到晨起运动的证券公司女副理李幸蓉(47岁),李妇头颅遭保险杆削断,当场惨死街头,随后其夫许明义三日后疑因伤心过度猝死家中,留下8岁孤女。而叶冠亨同车友人陈冈逸(24岁)送医后亦伤重死亡。由于叶冠亨酒驾在先,加上叶冠亨与家人事后态度傲慢狂妄,引起台湾全国舆论的大肆挞伐,叶冠亨也被冠上“叶少爷”、“富二代”等称号。2013年4月20日由于叶冠亨名下没有任何财产,因此李家目前仍未获得赔偿。但父亲(叶锦堂)却于事件发生后在高雄市精华地段盖起私人豪华城堡,于近日曝光后又掀起一波挞伐之声。民间同时发起了关于酒后开车累犯死刑探讨与连署。2012年11月9日,台湾高雄地方法院宣判,叶冠亨被依公共危险等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而事故中垃圾车违规左转,清洁队驾驶判2年。2013年7月19日,台湾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二审宣判,维持一审原判,叶冠亨有期徒刑6年。2013年11月27日,叶冠亨酒驾撞死人案,最高法院维持前审认定,以公共危险罪判叶冠亨6年徒刑,全案定谳。2013年11月29日,酒驾造成3死悲剧的叶冠亨,27日被最高法院依公共危险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定谳,高雄地检署检方为防逃亡随即开出拘票,派员警前往叶冠亨住处连夜监控行踪,以免上演“落跑”戏码。而叶冠亨在收到入监通知书后,已在下午1点37分左右,由母亲陪同下前往高雄地检署执行科报到,临别前母子两人相拥而泣;完成报到后,下午4点钟左右搭乘囚车前往燕巢监狱,展开他为期6年的牢狱生活。但是一般社会大众无法接受,觉得判决太轻,因为牵涉到三条人命,至少要判无期徒刑或死刑才能遏止酒驾的歪风。2013年11月30日 入监。2016年12月29日 法务部矫正署核准叶冠亨假释,此案叶冠亨造成两人死亡(被撞女性李幸蓉当场身首分离)、间接一人死亡(死者老公悲伤过度猝死,留下8岁女儿),总计三条人命,实际执行刑期为“3年1个月”。
相关
- 形意文字语言学上的形意符号(英:ideogram,亦称表意符号、形意图或表意图),是一种图形符号,只代表一定意义。它不是一种代表语言的语素或语音的文字系统。换句话说,这种文字系统并不能用于记
- 潮气量潮气量是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对于健康的年轻人而言,潮气量为每次呼吸500毫升,或者是身体重量乘以7毫升每千克
- 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hiatal hernia)是一种疝气,是腹部的器官(通常是胃)通过横膈膜进入纵膈腔中。这可能导致胃食道逆流(GERD)或咽喉反流,其症状包括口腔酸味或胃灼热感。其他
- 标准标准,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原意为目的,也就是标
- 泰奥多尔·施旺泰奥多尔·施旺(德语:Theodor Schwann,1810年12月7日-1882年1月11日),德国动物学家。他在生物领域贡献巨大,包括发展了细胞学说,施旺细胞的发现和对胃蛋白酶的发现与研究。更进一步
- 紫苜蓿M. sativa subsp. ambigua M. sativa subsp. microcarpa M. sativa subsp. sativa M. sativa subsp. varia Ref: ILDIS as of November 2005紫花苜蓿(学名:Medicago sativa,阿
- 卡拜Carbon(I) hydride Carbyne Methylyne卡拜(Carbyne)是拥有三个自由电子的电中性单价碳活性中间体HC及其衍生物(如EtO2C-C)的统称。卡拜可通过很多方法获得。它可以短寿命的活性
- 镅5f7 7s22, 8, 18, 32, 25, 8, 2主条目:镅的同位素镅(Americium,台湾译作鋂)是一种放射性超铀元素,符号为Am,原子序为95。镅属于锕系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镧系元素铕之下。镅是以
- 马德里三一一连环爆炸案马德里三一一连环爆炸案(西班牙语:Atentados del 11 de marzo de 2004;常被简称为11-M)是指一系列发生在2004年3月11日针对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郊铁路系统的恐怖主义炸弹袭击。在
- 科恩伯格罗杰·大卫·科恩伯格(英语:Roger David Kornberg,1947年4月24日-),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因其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所作的研究”而荣获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