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公共自行车

✍ dations ◷ 2025-02-23 11:40:38 #中国公共自行车,武汉交通,2009年中国建立,2017年废除

武汉公共自行车(昵称“车小蓝”)是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运营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系统始建于2009年,最早由鑫飞达公司运营;现有自行车10万辆,规模全球最大,系统排名世界第3,最高峰时,建有上千个站点,近10万辆自行车,近100万人办理租车卡,满大街都是公共自行车。2014年4月传出系统面临荒废,虽然运营方声称其亏损,但在准备提前结束合同退出武汉的同时,长期拒绝接受审计。曾预计该系统将由武汉公交集团接管。

2015年初,武汉公共自行车由武汉环投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接管。当年4月,武汉公共自行车变为蓝色重出江湖,大家叫它“车小蓝”。自行车收取押金200元,市民骑行一小时内免费使用,超过1小时不足2小时扣费1元,超过2小时不足3小时扣费3元,超过3小时以上,在3元基础上,每增加一小时加收3元,以此类推。

早在共享单车进驻武汉之前,武汉人骑的都是“车小蓝”。武汉公共自行车自2014年4月重出市场以来一直快速发展,进小区、进社区,方便了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车小蓝”一度成为流动的风景线,这种状况,因共享单车的突然而至打破了。2016年12月底,摩拜单车宣布进军武汉,翌年春节期间,各种共享单车在武汉展开角逐。根据武汉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各家公司在武汉已经投入约70万辆共享单车,骑“车小蓝”的市民渐渐变少。共享单车“随借随还”的优势,正是“站点还车”的“车小蓝”的劣势。

2017年8月28日起,环投公司开始退还用户押金,同时新用户也无需缴纳200元押金。

2017年11月25日零时起,武汉公共自行车停止运营。

武汉市公共自行车

相关

  • 沃尔夫冈·泡利沃尔夫冈·欧内斯特·泡利(德语:Wolfgang Ernst Pauli,1900年4月25日-1958年12月15日),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是量子力学研究先驱者之一。1945年,在爱因斯坦的提名下,他因泡利不相容原
  • 索布人索布人为一个分布范围极小的西斯拉夫民族,主要分布在德国的萨克森与勃兰登堡两州境内。人口在5万至6万之间。他们居住的地区被称为卢日采(德语为Lausitz,索布语Łužica/Łužy
  • 筒仔米糕筒仔米糕(tâng-á-bí-ko)是一样常见于糯米类小吃,与油饭、米糕类似,但却是在瓷瓶、竹筒或铁罐中炊煮而成,口味浓郁。有些店家会再淋上肉燥和加上肉松、香菜、萝卜干。相传在
  • 乔尔·罗伯茨·波因塞特乔尔·罗伯茨·波因塞特(Joel Roberts Poinsett,1779年3月2日-1851年12月12日),美国政治家,曾任美国众议员(1821年-1825年)和美国战争部长(1837年-1841年)。
  • 门德赛汗·恩赫赛汗门德赛汗·恩赫赛汗(蒙古语:Мэндсайханы Энхсайхан,1955年-)蒙古族,蒙古乌兰巴托人,蒙古国政治人物,政府前总理,经济学家。恩赫赛汗1955年生于乌兰巴托。1978年,
  • 阿尔契德·加斯贝利阿尔契德·加斯贝利(意大利语:Alcide De Gasperi;1881年4月3日-1954年8月19日)意大利政治家,1945年至1953年担任意大利总理,也是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Christian Democracy)的创始人。
  • 光 (消歧义)光可以指:
  • 董可威董可威(?-?),字严甫,号葆元,山东益都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工部尚书。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进士,授河南卫辉府推官,历光禄寺少卿、顺天府丞。官至工部尚书。王恭厂大爆炸后乞休,加
  • 头目 (角色类型)头目(英语:Boss,同义词:老大、老怪,粤语又称大佬、大嘢、大机)指虚构作品中出场与主角交手的重要角色。动漫中的头目没有正邪之分,富于正气的角色有时也会成为头目。电子游戏中的头
  • 破廉耻学园《破廉耻学园》(ハレンチ学園)是日本漫画家永井豪的漫画作品于1968年11号到1972年41号在‘周刊少年ジャンプ’(集英社)连载,后改编成电视剧与电影。因作品内容涉及情色,在连载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