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导水管周围灰质
✍ dations ◷ 2025-07-19 01:30:43 #导水管周围灰质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简称PAG)位于中脑的腹侧被盖区,是聚集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的神经细胞构成的灰质。PAG的已知功能包括对疼痛的下行调控、防卫行为、生殖行为和发声(Vocalization)功能,此区的细胞会分泌脑啡肽(英语:enkephalin)抑制疼痛。传递温度和疼痛感觉的上行通路,即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 tract),也部分通过脊髓中脑束(spinomesencephalic tract)投射到PAG。对PAG的电刺激立即导致深度止痛。当前对这一现象的被广泛接受的解释成为“疼痛的门控理论”(Gate control theory of pain)。根据这一理论,对PAG的刺激激活其中释放脑啡肽的神经元。这些被激活的神经元使中缝核释放5-羟色胺(5-HT)。5-HT下行到脊髓后角,对位于脊髓II板层(Laminae II)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产生兴奋性作用。这些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被激活后,进而释放脑啡肽或强啡肽(dynorphin)(两种内源性阿片样神经递质)。这些内源性阿片样神经递质与上行的C和A-delta纤维上的mu型阿片受体结合,从而阻断这些纤维向丘脑的腹后外侧核(英语:Ventral posterolateral nucleus)(VPL)传递的疼痛信号。这样,大脑皮质与疼痛相关的部分(例如前扣带皮层)也无法收到输入信号。实验发现,电刺激大鼠的PAG的背侧部和外侧部可使其引入防卫状态,表现为行动的冻结,跑动,跳跃,心动加速,血压升高,以及肌肉张力的增加等。相反地,对PAG的腹后外侧部的电刺激使大鼠进入一种松弛的镇静(quiescence)状态,以及相伴随的行动(mobility)的增加。对PAG腹后外侧部的损毁显著降低有条件冻结行为;对PAG背侧的损毁可降低先天性的防卫行为,使动物看上去更为“驯服”。PAG的神经元收到内啡肽和阿片止痛剂的兴奋性作用。这些神经元与下丘脑的腹内侧核有联系,在雌性动物的求偶行为中扮演一定的角色。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chief ganglionic categories (I to V).中脑下丘层面的横切面。图中的Central grey matter即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脑上丘层面的横切面。图中的Central grey stratum即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相关
- 崇祯崇祯(1628年—1644年)是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也是明朝的最后一个年号。朱由检于天启二年(1622年)被其兄长明熹宗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明熹宗驾崩,信王朱由检即位
- 朗格汉斯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又称兰氏细胞)是在皮肤和黏膜的树状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其中含有称作伯贝克颗粒(英语:Birbeck granules)的胞器,在上皮中的任何一层都有朗格汉斯细胞,不过主要是在棘状
- 乳糖乳糖(英语:Lactose)是一种双糖,由一分子β-D-半乳糖和一分子β-D-葡萄糖在β-1,4-位形成糖苷键相连。分子式C12H22O11(Jmol立体图),莫耳质量342.3克。有两种端基异构体:α-乳糖和β-
- 异位妊娠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又称为子宫外孕(eccyesis),是指胚胎在子宫以外部位着床的妊娠并发症。典型症状和体征包含腹痛及阴道出血(英语:vaginal bleeding),上述二种症状都有的女
-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plastic anaemia)也叫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指骨髓未能生产足够或新的细胞来补充血液细胞的情况。一般来说,贫血是指低的红血球统计,但患有
- 落地生根Bryophyllum pinnatum (Lam.) Oken Bryophyllum calycinum落地生根(学名:Bryophyllum pinnatum),又称叶生、天灯笼、大还魂、倒地莲、倒吊莲、打不死,原产地为热带非洲,是景天科落
- 頁页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八十一个(九划的则为第六个)。就繁体中文中,页部归于九划部首,而简体中文则归六划,原本的字则作为附形部首。页部只以右
- 林峯正林峯正(1965年-),台湾律师、公众人物,是前中国国民党籍立法委员林时机之子,现任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国家安全会议咨询委员,为首位进入中央政府部会任职的时代力量党员。
- 喙头目喙头目(学名:Rhynchocephalia),也称喙头蜥目,是形似蜥蜴的蜥形纲动物的一个目。今仅存楔齿蜥科下楔齿蜥属2种。1831年,喙头蜥的头骨被送至大英博物馆,因被当成一种蜥蜴,而使整个属被
- 3号染色体3号染色体是人类基因组中的24种染色体(并组成23对)的其中之一。对一般人来说,细胞中会有1对3号染色体,分别来自父亲与母亲。这条染色体也是人体中第3大的染色体,拥有大约2亿个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