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短面熊(),又名巨型熊齿兽、噬牛熊、育空短面熊,是一种已灭绝的熊,属于短面熊属。它是已知曾生存的熊中最大的,生存于80-1.25万年前的北美洲,尤其是加州。巨型短面熊有两个已知的种:育空亚种 与巨型亚种 ,其中巨型亚种被认为是被认为是目前已知最大型的陆生肉食哺乳动物。
巨型短面熊属于源自新世界的眼镜熊亚科。眼镜熊亚科最早的成员是生存于上新世(500-200万年前)德克萨斯州的。它是熊齿兽及现今眼镜熊的祖先。虽然对熊齿兽的早期历史所知甚少,它后来于80万年前堪萨冰川作用时期广泛分布在北美洲。
巨型短面熊四肢站立时肩高1.8米,若以后肢站立则高3.3米,它的巨爪达20厘米长。估计它的体重达1200公斤,差不多是同期灰熊的两倍。最大的标本出土自阿拉斯加及育空。雄性较雌性大20%。它是冰河时期北美洲最大的陆上掠食者。它的头颅骨很特别,没有明显的前额及吻阔而短,仿佛更像豹,眼窝比灰熊的大两倍。它的颚骨在较后的位置,加上颊骨肌肉发育极度良好,适合咬碎骨头以获取骨髓。巨型短面熊的下颚与熊属的差别在于它有分隔肌肉连接的斜脊。巨型短面熊是向前直线行走的,而非像现今的熊行走时左摇右摆。巨型短面熊有内上髁孔。
巨型短面熊有两个已知的亚种。从阿拉斯加、育空、内布拉斯加州、加利福尼亚州及犹他州的较大标本称为育空亚种(),而较细小从拉布雷亚沥青坑发现的称为巨型亚种()。
巨型短面熊的近亲及可能祖先是,其体型较窄小,牙齿数量较少,面较长,四肢则较短。
就巨型短面熊的骨头进行的分析显示它会患上骨髓炎、像结核及梅毒等的感染。
巨型短面熊是北美洲原住民,分布在阿拉斯加的中北平原,由加拿大至中墨西哥,加利福尼亚州至维珍尼亚州。它是早期北美洲熊中最普遍的,在加利福尼亚州最为丰富。
巨型短面熊骨头的同位素测试发现有高浓度的氮15,氮同位素会在食肉动物中积聚。由于没有吃植物的证据,相信巨型短面熊是完全肉食性的。成年的巨型短面熊每日最少需要16千克(35.3磅)的肉来维持生命。然而也有观点认为巨型短面熊依然拥有十分广泛的食性,尤其是其粗短的颅骨与许多草食性的熊拥有类似的特征,因此认为巨型短面熊仍然会摄取植物为食。
巨型短面熊的强壮体型令人认为它是掠食巨大动物的。但这个想法却存在问题,原因是虽然巨型短面熊非常强大,但构造却很脆弱。若要杀死大型的动物,巨型短面熊需要更为巨大,及其骨骼结构需要更为密集。其他学者则认为巨型短面熊可以追捕细小的草食性的动物,如高鼻羚羊。但是巨型短面熊的转弯能力很低,它的骨骼结构不容许它轻易的转弯。有指巨型短面熊的行走模式像骆驼,着重耐久而非速度。它亦没有装备来主动猎杀猎物,故相信它其实会抢夺其他动物(如恐狼、斯剑虎及美洲拟狮)所捕获的食物。虽然有认为巨型短面熊是吃腐肉的,它亦有可能攻击行动缓慢的动物,如大地懒。
巨型短面熊约于12000年前灭绝,部分原因可能是其巨大的猎物首先灭绝,另外亦因其竞争者棕熊从欧亚大陆进入了北美洲。巨型短面熊的消失亦正值是克洛维斯文化的兴起,估计它们亦被猎杀至灭绝。
更新世巨型动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