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0坦克歼击车

✍ dations ◷ 2025-04-04 07:43:44 #M10坦克歼击车
M10坦克歼击车(M10 tank destroyer)是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使用的一款坦克歼击车。当时的美军部队一般都称它作“TDs”(美军当时以TDs一词来称呼所有坦克歼击车),而其官方名称为3in GMC M10s。英国在租借法案下也装备了大量的M10坦克歼击车,被称为“狼獾”式(Wolverine)或“阿基里斯”式(Achilles)。二战初期,美军为了弥补在步兵支援,以及突破敌阵两方面上的不足,于是整编了一支专门对付敌军坦克的坦克歼击车部队。可是,最早期被编入这支部队的,只是一些装配了37毫米反坦克炮的卡车,或是一些使用75毫米野战炮的M3半履带车。而这支部队后来投入北非作战,以汲取实战经验。然而,在北非的实战中,这支部队的问题开始浮现——机动性及防御力严重不足。为此,美军开始研发新的武器以取代这支部队。1941年11月,在德克萨斯州胡德营地成立了坦克歼击车战术和射击中心后,陆军开始发展坦克歼击车营的新型标准装备,在参阅过军械部数百个建议后,决定发展一种装有装有M7 反坦克炮(英语:3-inch gun M1918)的坦克歼击车,最初的重心计划有两个:当这两种坦克歼击车进入了最终开发程序后,军械部开始不满意于这两种设计,并于1941年11月额外发布了一个新规格:一个有旋转炮台的3英寸火炮坦克歼击车,T35方案立即被提出。T35使用了铸造的圆形开放式炮塔,并装配一门来自M6重型坦克的3英寸火炮。车体则基于M4A2中型坦克。由于在菲律宾战役证实了倾斜装甲的可用性,也设计出将车体上部两侧和后边改为斜板的T35E1方案。这两种原型车在1942年4月交付至阿伯丁试验场,陆军选择了T35E1进行进一步开发。首先,将T35E1车体上半部的侧边和后边装甲从1英寸削减成0.76英寸以减轻车重。同时加上可以装上额外装甲板的支架,而本来的圆形炮塔也被替换成易于生产的焊接式五角形炮塔。1942年6月,这款坦克歼击车被更名为3in GMC M10,并开始投入生产。1943年秋,M5和M9被正式取消生产合约,M10成为美国二战前期主力坦克歼击车。考虑到万一发生M4A2底盘的产量不足的状况,另一种基于M4A3底盘的M10A1也被授权生产。美国军方打算以这款坦克歼击车打击敌军坦克,以掩护步兵进攻。为此,它特别使用了M4中型坦克的底盘,再配上开放式炮塔及一挺勃朗宁M2重机枪,以加强支援步兵攻击的效果。此外,M10坦克歼击车的主炮是M7 反坦克炮(英语:3-inch gun M1918),比起同期M4中型坦克的75毫米坦克炮更具威力。后来,还使用了M93高初速穿甲弹(HVAP),威力更胜德国四号坦克,亦发挥了如德国88毫米高射炮一样的贯穿力。由于这门炮的末端相当的重,加上炮弹放置位置、M2白宁格机枪位置以及其他部件出现设计失误,让车身出现不平衡的情况。因此,为其车身后部添加负重,以平衡车身。不仅车身重量分布出现问题,它的炮塔部分也出现一些问题。由于它的炮塔和M4中型坦克并不配合,造成需要手动回转炮塔的不便。针对这一点,军方本打算采用油压动力回转装置至车身内。但自M36杰克逊坦克歼击车登场后,这个计划便没有被实行。M10坦克歼击车为美军在二战中最著名的坦克歼击车,在北非战役中,它赢得了莫大的成功-它的M7主炮能够在远距离中贯穿德国坦克的装甲。但是,它沉重的底盘无法为它带来高速的行动。因此在1944年初,美国研发了M18地狱猫式坦克歼击车,以弥补M10坦克歼击车的不足。在战争后期的诺曼底战役中,由于坦克歼击车的主炮无法打穿德国豹式坦克的前甲,所以M10的位置逐渐由M36坦克歼击车所取代。虽然如此,M10坦克歼击车仍然有一定的重要性,因此它仍然在部队中服役,直至战争结束。而在对日本的太平洋战争中,M10坦克歼击车仍然负责执行传统的步兵支援任务。可是,日军采取的包围战术,令装甲薄弱的M10坦克歼击车比起全副装甲的坦克更易受损。而M10坦克歼击车开放式炮塔也成为敌步兵攻击的弱点,敌步兵时常将手榴弹扔进炮塔内,炸毁坦克;且,它的炮塔采用手动式转动设计,要把炮塔转一圈(360°)时,需要两分钟之久,为作战带来不便。除了美军外,M10军援或售出的国家不多约有54辆M10以租借法案途径军援苏联,编成2个自走炮兵团(1229、1239);1229团为苏联第29装甲军(英语:29th Tank Corps)所属,在1944年编入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英语:3rd Belorussian Front),在白俄罗斯、波罗的海、东普鲁士夏季战役等运用;1239团所属于苏联第16装甲军,在1944年时在白俄罗斯与波兰作战。自由法国军最终取得了227辆M10,但只有155辆由租借法案移交,其它是在欧洲战场时由同盟国友军调用;自由法国在意大利战役期间便开始操作M10坦克歼击车,和美军不同的是法国坦克排编制是每排5辆、美军是每排4辆;在1944年8月解放巴黎战役中,雷克勒将军率领的法国第2装甲师被在巴黎凯旋门附近协和广场配备的豹式坦克击毁。以色列在1948年从欧洲战场搜罗来一些废弃的M10坦克歼击车,1951年运回以色列加入以色列国防军,由于它们是废弃物资,可想而知车况不好。由于主炮磨损状况严重,以色列军翻修时将主炮换成法制CN 75-50坦克炮或英制17磅炮,翻修完成的坦克在1955年拨交部队,并参加了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据信以色列在该役从埃及陆军(英语:Egyptian Army)掳获了少量M-10,并换装了在同场战役掳获的柴油引擎版雪曼坦克的柴油引擎。以色列版M-10坦克歼击车在1966年除役。中华民国在战后购入拆除武装的34辆M10,装备于装甲炮兵团,由于车上的火炮均无法使用,因此在上海进行改装,装置日制105mm榴弹炮(日语:九一式十糎榴弾砲)并修改部分炮塔结构。来台后编制调整,改编为第四总队第四十四大队(装炮),大队长曹树奇,驻地桃园。目前仅在装甲兵学校以及某装甲旅营区各保有一辆作展示,但改装的日制105mm榴弹炮及炮塔的部分改装结构均已拆除,目前看到的炮管皆不是当时的的炮管。“阿基里斯”坦克歼击车,可见其炮管构造和一般的M10坦克歼击车有异中华民国改装的M10自走炮,主炮已改为九一式10公分榴弹炮(日语:九一式十糎榴弾砲)

相关

  • 小村寿太郎小村寿太郎(1855年10月26日-1911年11月26日)是日本明治时代的外交官。曾任外务大臣。安政2年(1855年)9月16日,日向国饫肥藩(宫崎县日南市)出生。明治3年(1870年),大学南校(东京大学前身)
  • 胆结石胆结石(英语:gallstones)是在胆囊内由胆汁化合物组成的结石。胆石症(choleliths)可以指胆囊中的结石,也可以指此一疾病。大多数胆结石患者(约80%)不曾有过症状。胆结石的患者中,有1-4
  • 赫雪尔太空望远镜赫歇尔空间天文台(英语:Herschel Space Observatory)是欧洲空间局的一颗空间天文卫星,已在2009年5月14日和普朗克卫星一起于位于法属圭亚那的空间中心由亚利安五号火箭发射升空,
  • 红海红海(阿拉伯语:البحر الأحمر‎;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
  • 环戊二烯环戊二烯(cyclopentadiene),或称茂,是五个碳的环状二烯烃,分子式为C5H6。环戊二烯室温下为无色液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并且通过自身狄尔斯-阿尔德反应迅速聚合生成二聚环戊二烯
  • 麦茶大麦茶,又称为麦茶,日本称麦茶,是流行于东亚的一种茶饮料。大麦茶在欧美也作为咖啡的替代饮品。大麦茶是将大麦焙煎,再磨成粉末而制成的饮料。日本昭和前期称这种饮料为麦汤,意指
  • 库努牡库努牡((英语:Khnum)(亦可拼写为"Chnum", "Knum"或"Khnemu")是最早的埃及神祇之一,原为尼罗河源头之神。由于尼罗河每年的固定泛滥会带来淤泥与黏土,而河水则带来生命,所以库努牡也被
  • 王鼎昌王鼎昌,GCMG(Ong Teng Cheong,1936年1月22日-2002年2月8日),是新加坡首任民选总统,也是华人世界史上首位民选总统。1936年1月出生于新加坡,1955年毕业于华侨中学之后曾留学于南澳大
  • 创办人创办人,是一个企业、组织、社团、基金、网站等的主力创立人。创办人通常所指的是在第一份公司董事注册、社团理监事名册、组织高级成员中有名字的人物。对于该组织,他们都是具
  • 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英语:Shenzhen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简称市外、深外或SFLS),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深圳市,是一所设有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的公办学校,创办于1990年,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