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临河猎龙
✍ dations ◷ 2025-05-08 17:20:13 #临河猎龙
临河猎龙属(学名:Linhevenator)是兽脚亚目伤齿龙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中国。临河猎龙是目前已知最完整的白垩纪晚期伤齿龙科化石,并显示伤齿龙科具有前肢缩短的演化趋势,而伤齿龙科、驰龙科可能平行演化出大型、镰刀状第二趾爪。在2011年,中国与加拿大古生物学家徐星、柯文·沙利文(Corwin Sullivan)、谭庆伟、韩凤禄等人将化石进行叙述、命名,模式种是谭氏临河猎龙(L. tani)。属名意为“临河区的猎人”;种名则是以内蒙古自治区龙昊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谭琳教授为名,他对内蒙古地区的古生物研究有长期贡献。正模标本(编号LHV0021)是一个部分身体骨骼,包含:头颅骨与下颌、六节前到中段背椎、右肩胛骨、右肱骨、不完整的肠骨、左股骨、接近完整的左脚掌,这个标本是目前已知最完整的白垩纪晚期伤齿龙科化石。这个化石是在2009年发现于中国内蒙古巴音满都呼(Bayan Mandahu)的乌梁素海组(Wulansuhai Formation)地层,地质年代相当于坎潘阶。根据脊椎的椎体弓软骨结合状况,显示正模标本是个成年个体。但是,化石被发现前曾部分曝露于地层表面,曾遭部分风化、侵蚀,头颅骨有多条纵向侵蚀痕迹,许多身体骨头的关节被侵蚀。临河猎龙具有四个自衍征:颧骨具有侧边凸缘、上隅骨有前腹侧的突出部、股骨末端具有中线隆起、第三跖骨的背侧后1/3段具有宽的纵向沟。临河猎龙的股骨长度约24公分,是种相当大型的伤齿龙科,体重估计约23公斤。与其他伤齿龙科相比,临河猎龙具有短前肢,而肱骨粗壮。肱骨的长度是股骨的40%,肱骨末端的宽度是其长度的29%。研究人员推论,临河猎龙的短前肢可能用来挖掘、或是攀爬。第一脚趾朝向侧方,而非朝向前方。临河猎龙的第二趾爪呈镰刀状,类似驰龙科;临河猎龙的第二趾爪相当大,是伤齿龙科之中最大的。研究人员命名临河猎龙时,将它们归类于伤齿龙科。临河猎龙同时带有原始、进阶型的特征,根据种系发生学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临河猎龙是种进阶型伤齿龙科,跟扎纳巴扎尔龙、蜥鸟龙位于同一小型演化支,而伤齿龙的演化位置较原始一个阶段。研究人员进一步推论,伤齿龙科具有前肢缩短的演化趋势。许多兽脚亚目演化支,分别出现过前肢缩短、缩小的演化趋势,例如:角鼻龙下目、美颌龙科、暴龙超科、阿瓦拉慈龙科。此外,临河猎龙的大型、镰刀状第二趾爪,也显示伤齿龙科、驰龙科可能平行演化出大型、镰刀状第二趾爪。
相关
- 泉古菌门泉古菌门(拉丁语:Crenarchaeota)是古菌的一个大分支,包括很多超嗜热生物,但在某些海洋里的超微浮游生物中也占有相当比例(尚未成功培养),也有肠道中分离出的种类(餐古菌目)。它们和其
- 鲑鱼鲑鱼(英语:salmon),其中大西洋鲑又音译为三文鱼,是数种鲑科鱼的通称。它们大部分为洄游性辐鳍鱼,是常见的可食用鱼类之一。共有300多个属种的鲑科鱼类生活在大西洋及太平洋,在非原
- 高尔吉亚高尔吉亚(希腊文:Γοργίας,约公元前487年-前376年),希腊诡辩学派学者、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及修辞学家,原居于西西里伦蒂尼。与普罗塔哥拉同为首批诡辩学者。他最为人所
- D-葡萄糖醛酸葡糖醛酸(Glucuronic acid),又称葡萄糖醛酸,是葡萄糖的 C-6 羟基被氧化为羧基形成的糖醛酸。D-葡糖醛酸一般不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因为该形式不稳定,而是以更稳定的呋喃环的 3,6-内
- 苹果产量这是一个2006年各国苹果产量列表,大部分基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08年7月的网站数据。
- 高雄端高雄端为中华民国(台湾)中山高速公路的终点,位于台湾高雄市凤山区、前镇区,指标为372~374k。2015年3月31日,国道1号终点高雄端往南衔接之高雄市中山四路高架桥(原属市区道路),并同“
- 菜油甾醇(1S,2R,5S,10S,11S,14R,15R)-2,15-二甲基-14-四环-7-十七烯-5-醇菜油甾醇(英语:Campesterol,菜油甾-5-烯-3β-醇,Ergost-5-en-3β-ol)是一种天然的植物固醇,存在于许多蔬菜、果实
- 东北东北地方是日本本州岛上的一个地区,因位于本州的东北部而得名。它向北与北海道岛隔津轻海峡相望,向南与中部地方、关东地方相连,东侧及西侧分别濒临太平洋及日本海。东北地方古
- 绕道入侵抚清之战 · 萨尔浒之战 · 开铁之战 · 辽沈之战 · 镇江之战 · 林畔之战 · 广宁之战 · 辽南之战 · 亮马佃大捷 · 牛毛大捷 · 乌鸡关大捷 · 横
- 杀扑磷杀扑磷(英语:Methidathion)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在欧盟已禁止使用。Template:Cholinerg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