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猎龙

✍ dations ◷ 2025-04-09 16:54:16 #临河猎龙
临河猎龙属(学名:Linhevenator)是兽脚亚目伤齿龙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中国。临河猎龙是目前已知最完整的白垩纪晚期伤齿龙科化石,并显示伤齿龙科具有前肢缩短的演化趋势,而伤齿龙科、驰龙科可能平行演化出大型、镰刀状第二趾爪。在2011年,中国与加拿大古生物学家徐星、柯文·沙利文(Corwin Sullivan)、谭庆伟、韩凤禄等人将化石进行叙述、命名,模式种是谭氏临河猎龙(L. tani)。属名意为“临河区的猎人”;种名则是以内蒙古自治区龙昊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谭琳教授为名,他对内蒙古地区的古生物研究有长期贡献。正模标本(编号LHV0021)是一个部分身体骨骼,包含:头颅骨与下颌、六节前到中段背椎、右肩胛骨、右肱骨、不完整的肠骨、左股骨、接近完整的左脚掌,这个标本是目前已知最完整的白垩纪晚期伤齿龙科化石。这个化石是在2009年发现于中国内蒙古巴音满都呼(Bayan Mandahu)的乌梁素海组(Wulansuhai Formation)地层,地质年代相当于坎潘阶。根据脊椎的椎体弓软骨结合状况,显示正模标本是个成年个体。但是,化石被发现前曾部分曝露于地层表面,曾遭部分风化、侵蚀,头颅骨有多条纵向侵蚀痕迹,许多身体骨头的关节被侵蚀。临河猎龙具有四个自衍征:颧骨具有侧边凸缘、上隅骨有前腹侧的突出部、股骨末端具有中线隆起、第三跖骨的背侧后1/3段具有宽的纵向沟。临河猎龙的股骨长度约24公分,是种相当大型的伤齿龙科,体重估计约23公斤。与其他伤齿龙科相比,临河猎龙具有短前肢,而肱骨粗壮。肱骨的长度是股骨的40%,肱骨末端的宽度是其长度的29%。研究人员推论,临河猎龙的短前肢可能用来挖掘、或是攀爬。第一脚趾朝向侧方,而非朝向前方。临河猎龙的第二趾爪呈镰刀状,类似驰龙科;临河猎龙的第二趾爪相当大,是伤齿龙科之中最大的。研究人员命名临河猎龙时,将它们归类于伤齿龙科。临河猎龙同时带有原始、进阶型的特征,根据种系发生学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临河猎龙是种进阶型伤齿龙科,跟扎纳巴扎尔龙、蜥鸟龙位于同一小型演化支,而伤齿龙的演化位置较原始一个阶段。研究人员进一步推论,伤齿龙科具有前肢缩短的演化趋势。许多兽脚亚目演化支,分别出现过前肢缩短、缩小的演化趋势,例如:角鼻龙下目、美颌龙科、暴龙超科、阿瓦拉慈龙科。此外,临河猎龙的大型、镰刀状第二趾爪,也显示伤齿龙科、驰龙科可能平行演化出大型、镰刀状第二趾爪。

相关

  •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英语:flow cytometry)是一种生物学技术,用于对悬浮于流体中的微小颗粒进行计数和分选。这种技术可以用来对流过光学或电子检测器的一个个细胞进行连续的多种参数分析
  • 冬季冬季是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
  • 失禁失禁(英语:Incontinence)可以指:
  • 清油清油一般指平常用的花生油或者菜籽油加热以后,还没炒过菜或者还没炸过东西的油,也就是加热后还没用过的油。在四川,通常称纯菜籽油的为清油。
  • 语气语气(modus,英语:mood, mode)或语式,是指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说明动作或过程的进行方式,也就是说话者对行为或动作的态度。一般有陈述语气、祈使语气、虚拟语气、条件语气等。尽管
  • 路易吉·路卡·卡瓦利-斯福扎路易吉·路卡·卡瓦利-斯福扎(意大利语:Luigi Luca Cavalli-Sforza,1922年1月25日-2018年8月31日),意大利群体遗传学家,中央研究院名誉院士。1944年从帕维亚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前往剑
  • 达费林伯爵汉密尔顿-坦普尔-布莱克伍德弗雷德里克·坦普尔·汉密尔顿-坦普尔-布莱克伍德,第一代达费林和阿瓦侯爵(Frederick Temple Hamilton-Temple Blackwood, 1st Marquess of Dufferin and Ava,1826年6月21日-190
  • 次要板块构造板块(英语:tectonic plates)是岩石圈(地壳和上层地幔)的一部分。一般板块厚约100公里(62英里),材料组成有两种主要类型:海洋地壳(硅、镁组成的硅镁层)和大陆地壳(硅、铝组成的硅铝层
  • 防己防巳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之名称为防巳(汉语拼音:si),晋、唐、宋等均以防巳为名。防已(汉语拼音:yi)则为明朝李时珍之本草纲目(1578年)始误植,至民国复刻之本草纲目进一步错植为防己(汉语
  • HTML/CSS网页颜色是在万维网上设计网页时,表示各种颜色的方法。颜色可以用三组十六进制数字表示,部分常用颜色或和上下文相关的内容也可以用英语名称的“关键字”来表示。此外还有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