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克莱尔学院
✍ dations ◷ 2025-11-11 10:34:16 #克莱尔学院
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Clare College, Cambridge)是剑桥大学现存学院中第二古老的学院,创建于14世纪,在学院的初期获得了爱德华一世的外孙女克莱尔·伊丽莎白( Elizabeth de Clare)的捐助。克莱尔学院以她的唱诗班和后花园最为出名。1336年,国王爱德华三世批准由他的表妹伊丽莎白重建克莱尔学院,不过当时学院被称为“克莱尔学堂”(Clare Hall),直到1856年才改名为克莱尔学院(剑桥在1966年新设立了一个新的克莱尔学堂,是一个研究生学院)。克莱尔·伊丽莎白最初创立的学院只能容纳15名学者,其中10名还是特别贫困的学生,由学院资助至20岁为止。在伊丽莎白去世前一年,即1359年,她为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章程,这些章程直到今天还被认为是学院办学的指导。1638年至1715年修建的“旧庭”被认为是英国最漂亮的庭院之一。由于经历了英国内战和古典主义在英国的兴起,花费几十年才完工的旧庭包容了传统的哥特式风格以及古典主义风格。此外跨越剑河的克莱尔桥也是座非常美丽的桥,桥上有14个石头做的圆球做装饰,但事实上有一段缺了一个圆球。缺少的那个圆球有着很多的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说法是,当年建造这座桥是学院没付给建筑商足够的费用,所以建造者故意拿下一个球来减少开支。这座桥也为克莱尔学院的学生们带来很多娱乐:他们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就是站在桥上,出其不意地将游客划船时用的很长的篙撑抢去。克莱尔学院是剑桥所有学院中最有音乐氛围的,几乎每一个学生都会演奏至少一种乐器,学校的乐团和歌唱队往往能够吸引到全英国最优秀的年青音乐学子来此就读。此外克莱尔学院的政治气氛也是非常自由的,这里是剑桥的社会主义工人团体集会的地方,历史上有很多学生都因参与政治活动而被逮捕。
相关
- 砂眼砂眼可以指:
- 朊粒朊毒体(英语:prion,发音为/ˈpriː.ɒn/;又译为普利昂、蛋白质侵染因子、毒朊、感染性蛋白质、普恩蛋白等)是一种具感染性的致病因子,能引发人类及哺乳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朊
- 硫酸钴硫酸钴,化学式CoSO4,常为七水合物(CoSO4·7H2O)的形式。七水物为桃红色单斜结晶,溶于水和甲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氨。在空气中易风化。加热至420°C时失去七个结晶水。硫酸钴很少以
- 中华 (消歧义)地理上的中华可指中原或中国的代称,详见中国的称号#中华。古代政权上的中华指中夏,中华或中夏为封建制下的天子所在国,诸候所在国为诸夏或称诸华。中华和诸华(中夏和诸夏)统称华
- 嚼肌嚼肌是位于头部用于咬合和咀嚼的肌肉,沿着面部两侧各有一块嚼肌,从下颌或下颌骨沿伸到颧骨。每块嚼肌与固定在颞骨上的两块颞肌之一一起运作可将下巴往上拉。这些肌肉共同产生
- 南高加索地区南高加索(South Caucasus),又称外高加索(Transcaucasia),大约指高加索山脉以南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国所在地区。外高加索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1
- 瘢痕疤痕是皮肤损伤后取代正常皮肤的纤维组织(纤维化),它是生物身体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创面修复过程中的结果。因此,疤痕是自然愈合过程的一部分。除了非常轻微的病变,每一个伤口(如意外
- 散兵坑散兵坑是依照军事需求在特定地点以人工的方式所建筑的工事。它可以是炮弹的弹坑,也可以为人工挖掘,通常较少天然的散兵坑。散兵坑有点类似单人战壕,其用途也与壕沟相去不远。第
- 1645年参见 公元1645年出生.参见 公元1645年逝世.
- 蕈毒碱毒蕈碱(英语:Muscarine)是一种有毒的天然生物碱,主要存在于丝盖伞属(英语:Inocybe)和杯伞属的真菌中,例如白霜杯伞。粉褶蕈属(英语:Entoloma)和小菇属(英语:Mycena)的真菌中也有发现含有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