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ions ◷ 2025-02-23 17:01:15 #氖
1s2 2s2 2p62, 8蒸气压第一:2080.7 kJ·mol−1 第二:3952.3 kJ·mol−1 第三:6122 kJ·mol−1 (主条目:氖的同位素氖(旧译作氝,讹作氞)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Ne,它的原子序数是10。在标准状态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惰性单原子气体,其密度是空气的三分之二。它在1898年被发现为三种空气中就有的稀有惰性气体之一(另外两种是氪和氙),氖是上述三种稀有气体中第二个被发现的,因为它亮红的放射谱线,它马上就被认出是一个新元素。氖这个名字是从希腊文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新的。氖是惰性的,且没有任何不带电的氖的化合物曾被发现。目前所知的氖的化合物仅有离子化合物,而它们是被凡得瓦力束缚在一起的。在宇宙的核合成的过程中,大量的氖从恒星的氦核作用中产生。虽然氖在宇宙和太阳系中十分常见(氖在宇宙的含量为第5多,仅低于氢、氦、氧和碳),但其在地球上十分稀少,大约只占总空气体积的18.2ppm(大约与其莫耳分率相同),且在地球表面上含量更少。因为氖为高度挥发的物质且无法合成固态的化合物,所以其在地球及其他类地行星都十分稀少。氖会在新生太阳的温暖下从微行星逸散。虽然和前述原因不同,但氖甚至在木星的外层大气略有些消耗。氖也比空气还要轻,使其甚至能从地球的大气层逸散。氖在低电压的氖灯、高电压放电管和霓虹灯下会发出明显的红橙色光 。氖也应用在等离子管跟冷冻设备中,也有少数的商业用途。它的商业来源主要由液态空气分馏而来。因为空气是唯一的来源,所以氖气较氦气为贵。氖是第二轻的惰性气体,仅次于氦。它在真空放电管里发出橙红色的光。氖也拥有所有元素中最小的液态温度范围:24.55K到27.05K(-248.45 °C到-245.95 °C,或-415.21°F到-410.71 °F)。在单位体积中,它的制冷能力高出液态氦40倍,比液态氢高三倍。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一种较氦廉价的冷却剂。氖是非常典型的气体,非常不容易变成液体或固体,必须要在-248.6°C时才会凝固成固态。氖是一种非常不活泼的元素,几乎不和其他元素相化合,属于惰性气体的一种。氖的汽化膨胀比(液体时体积,和在室温一大气压力下,气体时体积的比)为1:1445,是气体中最高的。在所有惰性气体中,氖的放电在等电压和电流情况下是最强烈的。氖在真空放电管中的颜色为肉眼可见的橙红色,是因许多放射谱线在此范围内所导致。氖亦有一条明亮的绿色谱线,但在一般情况下无法辨识,需以分光器色散后才可看出。日常生活中有两种常见的氖照明应用。氖灯体积普遍较小,大多在100~250伏特的电压下运作。它们被广泛运用在不断电指示灯和电路测试设备,但发光二极管(LED)如今取代了氖灯在上述应用中的地位。这些简单的氖灯装置是等离子显示器及等离子电视的先驱。通常填充氖的霓虹灯在更高的电压下运作(2~15千伏特),而其灯管一般有数米长。灯管经常被塑造成各种形状和文字作为招牌,以及应用在建筑和艺术方面。氖经常被使用在霓虹灯做广告,散发出显眼的亮橙红色光。虽然其它颜色的霓虹灯经常被称为氖灯,但它们使用不同种类的惰性气体或不同颜色的萤光灯。其它应用有:液态和气态氖相对较昂贵,液态氖的价格可超过液态氦的55倍以上。造成氖价格高昂的主因是氖蕴含量的稀少,与氦不同,氖只能从空气中取得。氖的三相点温度(24.5561 K)在国际实用温标中被定义为一固定值。氖在1898年被英国化学家威廉·拉姆齐爵士(1872-1961)和 莫理斯·特拉维斯(1872-1961)在伦敦发现 。拉姆齐爵士冷凝空气形成液体后,逐渐加热液态空气,使组成空气的物质因沸点不同,沸腾时分离。从1898年的五月底开始,拉姆齐爵士进行了六个星期的实验。实验结果得到了已被发现的氮、氧、氩,并将剩余的气体大致按其丰度分离。剩余气体中,第一个被发现的是氪,在氪被分离后,发现一种在辉光放电下会发出明亮红光的气体。此气体在六月被确定它的存在,被命名为氖,为希腊文中类似拉丁语novum(意为“新的”)的字,此命名由拉姆齐儿子建议。当气态氖在激发态时会放出明亮的红橘色光。特拉维斯后来写到:“来自管子中的赤红色火焰是一个令人难以忘记而且不言而喻的一幕。”第二种气体和氖一起在报告中被提到,和氩有大约相同的密度但有不同的光谱,拉姆齐和特拉维斯将它命名为metargon。 但是,随后的光谱分析显示metargon其实是混杂一氧化碳的氩气。最后,在1898的九月,这个研究团队用相同的方法发现了氙。因氖在自然界的含量不高,这点阻碍它在 Moore tubes的应用, Moore tubes为一种使用氮气且在十九世纪早期被商业化的照明。1902之后,乔治·克劳德的公司─法国液空集团生产工业用氖当作他空气液化事业的副产品。在1910的十二月,演示了以密封氖气管为基础的现代霓虹灯。克劳德曾短暂地售出用于室内居家照明的霓虹灯管在1912,克劳德的协会开始销售氖放电管做为一种吸引目光的广告标志,效果比上次成功。氖放电管在1923年被引入美国,由于洛杉矶洛杉矶帕卡德汽车经销商购买了两个大型霓虹灯标志。发光和引人注目的红色使得霓虹灯广告完全不同于竞争对手。霓虹灯的强烈色彩和活力等同于当时的美国社会,暗示著“进步的世纪”,并将城市转变为充满了发光广告和“电子灯板建筑”的令人轰动的新环境。,虽然霓虹灯亮度高,但市场不大,因为屋主多半不喜欢霓虹灯光的颜色。氖在对了解原子本质的基础研究上发挥作用:当J.J.汤木生在研究阴极射线的组成时,将氖离子流打入电场和磁场中,用照相底片观察它的偏转。汤木生观察到有两片分开的光在照相底片上。(如图)汤木生最后做出结论:有些在氖气中的氖原子质量比剩余者高。虽然汤木生当时不太了解这个现象,但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发现稳定原子的同位素。汤木生的装置则是我们现代质谱仪的简略版。在标准状态下氖是单原子的气体。在地球大气层中氖非常稀少,只占其65,000分之一。工业使用液化空气冷却分离的方法来生产氖。氖的稳定同位素可在某些星球中产生。Ne-20可由碳的核聚变反应或恒星核合成中的碳聚变反应产生。此反应需在1亿克氏温度以上的环境下进行,因此只有质量超过太阳三倍以上之星球的核心符合条件。氖在宇宙中大量存在;它是宇宙中总质量第五大的化学元素,排序于氢﹅氦﹅氧和碳之后(见化学元素)。氖和氦相同,在地球中相对稀少,因其相对较轻,在极低温时的高蒸气压及安定的化学性质,其性质可避免聚集可压缩的气体及尘云,因而形成了如地球般较小而温暖的固体星球。氖为单原子气体,因此其分子量会比主要构成地球大气的双原子氮和氧小;填充氖气的气球在空气中将会上升,但速度比氦气球慢。氖在宇宙中约占1/750;在太阳和原星系中的星云则约占1/600。伽利略号太空船在大气探测中发现即使在木星的高层大气,氖的含量仍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只占1/6000。这可能代表着就算是从外太阳系带氖到木星的冰雪构成微行星,还是因为温度过高以至于无法维持大气中氖含量(木星上其它更重的惰性气体含量是太阳的数倍)。氖在地球大气层占体积的1/55000或18.2ppm(约略等于其莫耳分率),或空气质量的1/79000。它在地壳中含量较少。工业上利用低温分馏液态空气的方式制造氖气。在2015年的8月17日,根据月球大气与粉尘环境探测器(LADEE)的探测结果,NASA的科学家报告在月球散逸层(外气层)侦测到氖。氖是第一个p区元素的惰性气体,第一个真正符合八隅体的元素。它是惰性的(就像比它轻的同族元素-氦一样),没有发现具有与氖原子形成共价键的中性分子。使用光谱和质谱分析观察到的含氖的离子包括Ne+、(NeAr)+、(NeH)+和(HeNe)+。氖的水合物很不稳定。固态氖笼型水合物是用冰和氖气在0.35–0.48 GPa和−30 °C环境下所制造出来的。 其中,氖原子并不是和水键结,并且它可自由地穿透这种材料。若要从该笼型水和物中得到氖,可以将它放入真空室好几天,就会得到 Ice XVI(最不致密的水晶型)和氖。常见的鲍林电负度标度是依化学键能量,但这种方法显然不适用于测量惰性的氦和氖。不过,在(Allen electronegativity scale),是以原子能量去定义电负度。其中,Allen定义氖为电负度最高的元素,紧跟在后的是氟和氦。氖是第二轻的惰性气体。已知的氖的同位素共有11种,包括氖17至氖27,其中有三个稳定同位素:氖-20(90.48%)、氖-21(0.27%)和氖-22(9.25%)。氖-21和氖-22 部分自然存在、部分由核分裂产生 (即由其他带有中子的核素或其他环境中的粒子的核反应产生),它们的丰度变化是已知的。相较之下,氖-20(由恒星的核聚变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始同位素)不被认为是核分裂产物或放射性核素。地球上氖-20含量变化的原因一直被激烈地争论。产生氖同位素的主要核反应来自镁-24和镁-25的中子捕获和α衰变,其产物分别是氖-21和氖-22。α衰变主要是从铀衰变系列而来的,而中子则是由α衰变的次级反应产生。这个反应系列导致在含铀岩石中(比如花岗岩)可以观察到较高比例的氖-21和氖-22。 氖-21也可能是由氖-20从自然界吸收一个中子而产生。此外,在裸露岩层中的同位素分析证实了放射性(宇宙射线)氖-21的生成。这个同位素是由镁、钠、硅和铝的散裂反应产生的。借由分析这三种同位素,可以将宇宙部分的氖与岩浆里的氖和核反应产生的氖区分开来。这表示氖可能可以用来成为测定宇宙中岩石和陨石的暴露时间。类似于氙,火山气体含有的氖中,氖-20及氖-21的含量相对高于氖-22。这些地幔中的氖同位素含量与大气中的氖不同。氖-20的高含量相异于地球上的其他稀有气体,可能是来自太阳产生的氖。金刚石中氖-20的含量也比较高,进一步说明这个高含量可能确实是来自于地球形成前的太阳系星云。 。

相关

  • 次原子粒子亚原子粒子,或称次原子粒子。是指比原子还小的粒子。例如:电子、中子、质子、介子、夸克、胶子、光子等等。亚原子粒子,按照参与基本相互作用的性质可以分为:以及:一个不属于规范
  •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1999年规定:印章直径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由国务院制发。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成立的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安全生产工作。1984年11月26日,国务院批准了
  • 温带沙漠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其中温带干旱气候又称温带沙漠气候,温带半干旱气候又称温带草原气候。是周淑贞气候分类法里中纬度气候带的一种气侯类型,此外,在柯本气候分类法中也有这一气
  • 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8日,史称曹魏、魏朝)是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三国之中据有北方及中原的政权。始于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篡汉为魏,因承继汉朝,故具法统地位。至2
  • 阿纳托利·叶夫根耶维奇·卡尔波夫阿纳托利·叶夫根耶维奇·卡尔波夫(俄语:Анатолий Евгеньевич Карпов,1951年5月23日-)是一位俄罗斯的国际象棋大师。 卡尔波夫生涯总共参加3,163场比赛,
  • 晶体缺陷晶体缺陷(英语:crystallographic defect)是指晶体结构中周期性的排列规律被打破的情况。理想的晶体,具有周期性的晶体结构(这称为“长程有序”)。原子或分子的位置以固定的距离重
  • 环氧化合物环氧化(合)物(epoxide),是含氧三元环的醚类化合物,可以看作环氧乙烷的衍生物。其中三个原子大致在一个等边三角形结构的平面上。由于张力较大,环氧化合物比其他醚更活泼,尤其是
  • NOF亚硝酰氟(NOF)是一种共价型的亚硝酰化合物。NOF是一种十分活泼的氟化剂,能将多种金属转化为它们的氟化物,并释放出一氧化氮:NOF也能与路易斯酸反应产生类似于盐的加合物,例如NOBF4
  • 狐(学名:Vulpes),常俗称狐狸,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食肉目犬科,目前人工主要饲养的有银狐,为赤狐的一个亚种。狐狸繁殖率高,抗病力强,食性杂,好饲养。毛长,耳尖,腿相对较短,吻独狭长,似体型中
  • 摩洛哥摩洛哥华人,是摩洛哥社会一个小社团,人数3000人,多从事零售和批发业。中国商人多聚集在卡萨布兰卡最大的商业区之一Derb奥马尔,唐人街已经出现。在这个区商家经营小型零售店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