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输血
✍ dations ◷ 2025-04-24 21:10:00 #输血
输血是一种治疗措施,可算是一种支持性与代偿性的疗法。出现场合包括了外科手术备血以防术中失血过多、严重贫血等等。输血可以针对不同血液成分(或称“血品”)进行输入,包括了全血(whole blood)、红血球浓厚液(packed RBC)、洗涤红血球(washed RBC)、白血球浓缩液(WBC concentrate)与血小板浓缩液(platelet concentrate)等,视病人需求做出选择。第一次输血始于1667年6月15日,由法国御医丹尼斯(Jean-Baptiste Denis,1643? - 1704)进行 ,开始使用羔羊的血。现代输血是由法国外科医生卡雷尔博士(Alexis Carrel,1873年6月28日-1944年11月5日)首次进行的,因其创造性进行人与人输血而获得了1912年诺贝尔奖。 现今的输血疗法是尽可能在血型相同的个体间进行。在输血治疗前,血液一般已经过基本传染病化验,证实安全,才可使用。但没有绝对安全的血液,任何方式的输血疗法,都有可能产生感染和出现并发症之危险。把血当作药物使用的历史相当久远。雷伊·坦尼希尔指出,差不多有2000年之久,在埃及和其他地方,“血被视为痳疯的特效药。”罗马人相信喝人血可以治疗癫痫症。德尔图良论及血作为“医药”用途说:“请想想在竞技场的表演结束时,那些贪婪地把邪恶罪犯的鲜血……拿去治疗他们的癫痫症的人。”当然,那时还没有输血这回事,因为人直到差不多16世纪才开始试验输血。借着输血疗法,当时的医生发现了人类有不同的血型,这也奠定了ABO血型系统的基础。在中医中,很多动物血液都作为药材使用,但是实际上原理与现代意义上的输血大相径庭且作用有待科学证明。例如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禽部》指出鹅血“咸平,微毒,解药毒。”陶弘景谓:“中射工毒者,饮血,又以涂身。”又如《本草从新》谓:“愈噎膈反胃”。《本草求原》也记载:“苍鹅血治噎隔反胃,白鹅血能吐胸腹诸虫血积”。本草纲目兽部提到鲜羊血治疗多种疾病如鼻血不止,死胎不下,产后大出血。根据已知的研究,随血液传播的疾病超过60种,有一些疾病短期内没有明显的症状,具有一定的潜伏期,而且对于不同人种有不一样的反应。一般来说,经由输血产生的危险分为:因为上述事项,通常在捐血时会把这些情形列入“黑名单”,直接拒绝以下人士捐血,亦可能同时禁止其器官捐赠:低风险者,也在暂缓名单之列。在对献血者的血浆做化验检测常见的艾滋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等病菌的抗体是否为阳性时,如果献血者感染不久(一般3个月至半年内),那么相应的抗体仍然为阴性。 这种情形下如何保证输血安全,可能的技术途径是输血血浆的特殊消杀灭活措施。人类的血型系统按照不同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系统。如果血源血型和患者血型不一致就会发生溶血反应,导致患者死亡。在最常见的ABO血型系统中,相容血型如下表所示。如果血型不配就会导致受血者发生溶血反应。溶血反应可导致较高的死亡率。早些时候认为O型血是万能血型,但是临床上发现如果输血过快也可发生溶血反应,因此除非在特别紧急情况下才考虑异型受血。一般在有血医疗方法实施之前都要进行严格的配型实验保障患者安全。即使配型成功也不能保证患者在输血过程中不会出现溶血反应。根据美国卫生部统计,有数目巨大的人曾由于染上肝炎而患病死去。肝炎是没有特效治疗的。据一份美国报纸报道说,美国接受输血的人大约有百分之5染上肝炎——每年共计17万5,000人。其中半数成为长期携带者,而且每5个当中至少有1个发展成肝硬变或肝癌。据估计有4,000人死亡。医务人员在1970年代之前已知有一种较温和的肝炎(甲型肝炎)藉着不洁的食物或水传播。后来他们发现有一种较严重的类型藉着血而传播,那时他们尚未有方法普检染有这种病毒的血。科学家之后才找到快速检测这种肝炎的方法(乙型肝炎,HBV)。到1970年代早期,在有些国家中血液制品受到普检。然而,不久之后,临床检查表明仍然有数以千计接受检验过的血的人仍然在事后患上肝炎。许多人在经历使他们体力大为衰弱的疾病之后获知他们的肝已经损坏了。原因是,经过检测的血液制品中血含有另一种类型的肝炎,称为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现称之为丙型肝炎)。有十年之久,有许多接受输血的病人受到感染——在以色列、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瑞士和美国,接受输血的人有百分之8至17染上这种病。意大利的研究者报导发现另一种肝炎病毒;这是一种突变体病毒,有三分之一的肝炎病例可能是由这种病毒促成的。哈佛医学院发行的杂志《哈佛医学院卫生通讯》)评论说,“有些权威人士担心肝炎的病毒并非仅限于甲、乙、丙和丁几种类型;可能还有其他类型出现。”《纽约时报》(1990年2月13日)说:“专家们极怀疑还有其他的病毒可以造成肝炎;如果发现的话,它们会被称为戊型肝炎等。”20世纪90年代发现,主要发生在多次接受输血的患者中,是因为输血引起的致命免疫反应,每年造成大约几百人死亡(实际死亡人数可能更高,因为很多医务人员并不清楚有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和致病机理目前并不清楚,如果患者接受不同血型的输血则发病率会明显升高。由于输入血液是异体细胞,因此可能会触发受血患者的自体免疫系统,使得发生排斥反应的概率增加。即宿主抗移植物。但是临床上也有发现,输血导致患者免疫系统被抑制,令病人变得虚弱,无法抵御手术后的感染和原来处于不活跃状态的病毒导致肺炎、感染、心脏病和中风的概率上升。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英语:Transfusion-associated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TA-GVHD)是输入全血中带有的淋巴细胞在宿主体内迁移、增殖并攻击患者的免疫系统,导致被输血者自身抗原体反应,对患者的肠胃、肝脏以及体内造血系统等产生影响,致死率在90%以上,是最严重的输血并发症。发病率为1%,但在直系亲属间会提高到10-20倍,这是因为直系亲属间有更多地相似的遗传基因,所以在受血者免疫系统低下的情况下极难识别供血者的淋巴细胞。预防方法是:成分输血或者对要输的血液使用辐照仪把其中有活性的免疫细胞灭活。由于输血之风险,医学界已开始发展无血手术。在中国,除了开始引入无血手术外,现在已提高关注检验血液安全和鼓励节约用血等措施。血液安全 - 世界卫生组织
相关
- 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antiviral drug)是一类用于特异性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就像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一样,特定的抗病毒药物对特定的病毒起作用;但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不同的是,后者消灭细菌
- 巴斯德消毒法巴氏消毒法(法语:Pasteurisation),法国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于1864年发明的消毒方法,原理是用60~90°C的短暂加热,来杀死液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保质的效果;确切温度和时间依照液体的
- 过敏原过敏原(英语:allergen,又称为变应原、过敏物、致敏原、致敏物)是指能引起过敏的物质。严格地说,过敏原是一种能促进在特应性个体发生I型超敏反应的非寄生抗原。尘螨的排泄物、花
- 纵膈纵膈(mediastinum)是描述胸腔中心为疏松结缔组织所包围的构造,并无一个明显的界限。本区域包含许多解剖构造,包含心脏及其周围血管系统、食道、气管、膈神经(英语:phrenic nerve)、
- 人祭人祭(英语:human sacrifice)是一种古代宗教仪式(祭祀),即用人作为祭品来祭祀神灵,与它相似的仪式有动物祭(英语:Animal sacrifice)。在整个人类史上,各种文明均发生过用活人作为牲礼的
- 氧化物氧化物,是负价氧和另外一个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例如氧化铁(Fe2O3)或氧化铝(Al2O3),通常经由氧化反应产生。氧化物在地球的地壳极度普遍,而在宇宙的固体中也是如此。氧离子(O2−
- 痤疮痤疮(英语:acne、拼音:cuó chuāng、注音:ㄘㄨㄛˊ ㄔㄨㄤ);也称为寻常性痤疮(拉丁语:acne vulgaris),在毛囊被死皮细胞和来自皮肤的油脂堵塞时出现。 它的特点是黑头或白头、疙瘩、
- 纤维连接蛋白1E88, 1E8B, 1FBR, 1FNA, 1FNF, 1FNH, 1J8K, 1O9A, 1OWW, 1Q38, 1QGB, 1QO6, 1TTF, 1TTG, 2CG6, 2CG7, 2CK2, 2CKU, 2EC3, 2FN2, 2FNB, 2GEE, 2H41, 2H45, 2HA1, 2OCF, 2RKY
- 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发的儿童医学证。2004年新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明确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要求儿童在办理入托、入学时必须持符合规
- 中国水危机中国给水排水系统的建设随着中国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日新月异、成果斐然,但距其完善又任重道远。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与城乡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以及水资源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