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生物地理学

✍ dations ◷ 2025-04-03 17:07:46 #泛生物地理学
泛生物地理学(英语:Panbiogeography)是生物地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由意大利、法国籍植物学家利昂·克鲁瓦扎(英语:Léon Croizat)提出。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某个分类下的物种各个分离的分布区域在地图上标点出,再将这些点以一条线连接起来,这些线被称为“轨道”(tracks)。轨道标志了一个物种的空间分布,也为造成这种分布的空间过程提供线索。穿过海洋、山脉或其他地质构造的轨道称为“基线”(baselines)。不同的轨道(来自不同的分类群)可以被叠合,若有巧合重叠的轨道(如共用基线、或相似的几何形状),这些可概括不同物种的轨道被称为标准(generalized)轨道。标准轨道的存在暗示了曾经有祖先生物群的存在,这些生物群可能因后续的板块运动或气候变迁而被分离。两条以上的标准轨道交会之处称为“节点”(node),表示不同的祖先生物群与地理区域的分离间是有关连的,可能是板块碰撞与接合,才造就了混合两生物群的区域。一个类群生物在某区域数值上、基因上或型态上的多样性集合称为“main massing”。在近二十年内,泛生物地理学最先由利昂·克鲁瓦扎提出,再由新西兰、拉丁美洲等地的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在历史生物地理学上成为了成果丰硕的研究方法。它提供了借由分析物种的空间分布型态,来提出假说假设物种演化过程的方法。泛生物地理学的基本观念,如轨道、基线、标准轨道、节点与main massing等已被证明是有力的研究工具,特别是和数学量化的结合,形成了量化泛生物地理学(quantitative panbiogeography),这些发展是基于数学上图论的方法,例如以最小生成树更严格的描绘一个物种的分布轨道,以团的分析法来鉴定标准轨道,和以节点分析精确定出地图上生物地理学节点的位置。泛生物地理学强调对物种分布空间概念的纯分析,因此受惠于许多资料收集、存取和分析技术的革新,例如线上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FishNet, HerpNet, MaNIS, OBIS, ORNIS)、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另外,泛生物地理学除了作为研究生物历史关系的方法外,也可作为全球环境保护上快速且划算的方法。

相关

  • 蒂内尔征Tinel征是一种神经损害的表现。它是通过叩击神经损伤的部位引起“如坐针毡(英语:Paresthesia)”样的刺痛或蚁走感。它的名字来自法国神经学家Jules Tinel(1879-1952)。举个例子,在
  • 妊娠期妊娠期是指雌性哺乳动物从受精至分娩的这段时间。 不同的动物的妊娠期是不同的。大多数物种妊娠期的长短取决于胎儿出生时的体型。小型动物的妊娠期通常比大型动物短。 例
  • 乔治·居维叶乔治·利奥波德·克雷蒂安·弗列德里克·达戈贝尔·居维叶男爵(法语:Baron Georges Léopold Chrétien Frédéric Dagobert Cuvier;1769年8月23日-1832年5月13日),简称乔治·居
  • 橡胶围裙围裙,又称围兜或围兜兜,是一种穿在身体外面的防护服,一般在身体的前部,主要用于防止衣物磨损或污染,一般作为工作服的一种特殊的制服,可分为:护士类别、厨房类别、服务员类别以及佣
  • 卡尔达诺吉罗拉莫·卡尔达诺(Girolamo Cardano,1501年9月24日-1576年9月21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主要成就在数学、物理、医学方面。名字的英文拼法为Jerome Cardan,所以
  • 铃兰铃兰(学名:Convallaria majalis,英文:Lily of the Valley,法文:Muguet de mai),也称山谷百合、风铃草、君影草,是铃兰属中的唯一种,味甜,高毒性。原产北半球温带,欧、亚及北美洲和中国的
  • 圆形圆 (英语:Circle),根据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定义,是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此外,圆的第二定义是:“平面内一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的比,等于一个常数,则此动点
  • 福建省截至2019年,中华民国福建省法理上辖有两个二级行政区,全数为县,分别为金门县和连江县。其中,前者是中华民国福建省最大、人口数最多、人口密度最大和下辖三级行政区数最多的二级
  • 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东京大学(日语:東京大学/とうきょうだいがく Tōkyō daigaku */?,简称东大(東大/とうだい Tōdai ?),是日本第一所以现代学制成立的综合大学,其前身是幕末时期创办的东京开成学
  • 亡神星亡神星(小行星90482,奥迦斯)是柯伊伯带的天体,被发现时的临时编号为2004 DW,发现者是加州理工学院的迈克尔·布朗、双子星天文台的乍德·特鲁希略和耶鲁大学的大卫·拉比诺维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