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卡托普利
✍ dations ◷ 2025-02-23 00:37:38 #卡托普利
卡托普利(Captopril)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 inhibitor或ACEI),被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和某些类型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作为第一种ACEI类药物,由于其新的作用机制和革命性的开发过程,卡托普利被认为是一个药物治疗上的突破。卡托普利最早由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生产,商品名是开博通(Capoten)。卡托普利的主要应用是基于它的舒张血管作用。卡托普利是于1975年由美国施贵宝公司(现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三名研究员Miguel Ondetti、Bernard Rubin 和David Cushman开发的。施贵宝于1976年2月申请专利保护,并于1977年9月批准(专利号:4046889)。卡托普利是最早通过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structure-based drug design)这一革命性理念而开发的药物之一。在20世纪中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深入研究证明其中有数个可能的靶点可用于开发新的高血压治疗方法。最早的两个即是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卡托普利就是施贵宝实验室所开发出的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Ondetti,Cushman及同事的工作是基于20世纪60年代英国皇家外科学院(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John Vane等人的成果之上。最早的突破是1967年由Kevin K.F.Ng发现血管紧张素I是在肺循环而不是血浆中转化成血管紧张素II的。而另一方面,Sergio Ferreira发现缓激肽(bradykinin)在通过肺循环后消失。而从血管紧张素I到血管紧张素II的转化与缓激肽的失活被认为是由同一个酶介导的。20世纪70年代,运用Sergio Ferreira所提供的缓激肽增强因子(bradykinin potentiating factor, BPF),Ng 和 Vane发现通过肺循环后从血管紧张素I到血管紧张素II的转化被抑制。BPF之后被发现是美洲洞蛇(Bothrops jararaca)毒液中的一种多肽(替普罗肽),它正是该种转化酶的抑制剂。通过基于构效关系的突变发现,该多肽末端的巯基具有高度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药效。卡托普利就是在明确这种多肽的结构之后开发出来的。卡托普利1981年6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1996年2月,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对它的专利权到期。含羧基类: 依那普利# • 雷米普利 • 喹那普利 • 培哚普利 • 赖诺普利 • 贝那普利含次膦酸基类: 福辛普利
其他/未分组的:
相关
- 会厌炎会厌炎(Epiglottitis)是会厌部位(舌根部上方的软骨,可避免食物进入气管)的发炎。症状一般会出现的很快,症状包括吞咽困难,也会造成流口水、声音改变、发烧以及呼吸加快等症状,因为会
- 白血病白血病(拉丁语:leukemia,/luːˈkiːmiːə/)是一群癌症种类的统称,英文名称来自于古希腊语,λευκός(leukos,白色)与αἷμα(haima,血液)的组合。 它通常发病于骨髓,造成不正常白血
- 喉喉头(larynx、voice box)是哺乳类颈部的一个器官,用于保护气管,或是作为发声构造。同时也是气管和食道分开的位置。
- 摩尔摩尔(拉丁文“一团”),是物质的量的国际单位,符号为mol。1摩尔是指化学物质所含基本微粒个数等于6.02214076×1023,即阿伏伽德罗常数。使用摩尔时,应指明基本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
- 散光散光(英语:Astigmatism),又称乱视、小儿散光或散光眼,是眼屈光不正的一种。患者的眼睛不能将光均匀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导致所有距离的视力失真或模糊(英语:Blurred vision)。其他症状
- 分布容积分布体积(VD),又称为拟似分布体积,是药理学的名词用作量化药物剂量服用后(不论是口服或是静脉注射)在体内的分布。它的定义是指一个药物剂量平均分布的体积,致使血液内的药物浓度达
-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name = 'Aero', description = '航空太空科技(航空航天科技)', content = {{ type = 'text', text = [=[本页面没有类似于NoteTA的数量限制。 请自行修改分类名。在NoteTA样板
- 獴獴科(学名:Herpestidae),哺乳纲食肉目的一科,外形较像猫,有猫鼬的别称。包括獴亚科及缟獴亚科两个亚科。以下几属过去归为獴科,现在被分入食蚁狸科(Eupleridae):
- 算法算法(algorithm),在数学(算学)和计算机科学之中,为任何一系列良定义的具体计算步骤,常用于计算、数据处理(英语:Data processing)和自动推理。作为一个有效方法(英语:Effective method),算
- 七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指中国在明代早期1405年至1433年间的七场连续的大规模远洋航海,跨越了东亚地区、印度次大陆、阿拉伯半岛、以及东非各地,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洋航海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