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坚尾龙类
✍ dations ◷ 2025-02-23 15:21:54 #坚尾龙类
Avipoda Novas, 1992坚尾龙类(学名:Tetanurae)是个演化支,包含大部分的兽脚亚目恐龙(也包含恐龙的后代鸟类)。坚尾龙类首次出现于侏罗纪早期或中期。许多著名的恐龙属于坚尾龙类,包括:始祖鸟、异特龙、偷蛋龙、棘龙、暴龙、迅猛龙、以及所有现代鸟类。第一种被命名的中生代恐龙是斑龙,是一种基础坚尾龙类恐龙。坚尾龙类意为“坚挺的尾巴”,是由嘉克斯·高斯特(Jacques Gauthier)在1986年根据亲缘分支分类法来建立,包含了大群的兽脚亚目恐龙。高斯特的这份研究是首次将亲缘分支分类法应用于古脊椎动物学上。早期的兽脚类恐龙有肌肉连接股骨与尾巴中段,因此走路时尾巴会左右摇摆;坚尾龙类的股骨-尾巴肌肉经过演化缩短,尾巴后段较不灵活,但有助于奔跑时改变方向。相较于角鼻龙下目,坚尾龙类的头颅骨较不坚实,骨头有空腔,可以减轻头部重量。下颌的牙齿只位于眼睛之前部分,手指数目不超过三指,小腿与踝部独特。坚尾龙类的定义为:在兽脚亚目之中,亲近于现代鸟类,而离角鼻龙较远的所有物种(Kevin Padian等人, 1999年)。高斯特认为坚尾龙类是由肉食龙下目、虚骨龙类所构成;但在高斯特所界定的肉食龙下目之中,有许多属后来被分类为虚骨龙类,或是基础坚尾龙类恐龙(Oliver Rauhut, 2003年)。在1999年,保罗·塞里诺建立新坚尾龙类,包含有结状关节的肉食龙下目、虚骨龙类,而不包含棘龙超科。也在同一年,Kevin Padian等人将坚尾龙类定义为鸟兽脚类的同义名词(Gregory Paul, 1988年),但这个定义稍晚于保罗·塞里诺的定义。目前仍不清楚坚尾龙类的确切起源。冰脊龙过去曾被普遍认定是坚尾龙类的第一个真正物种,但近年多认为冰脊龙较接近双脊龙科。如果冰脊龙属于坚尾龙类,三叠纪将没有真正的坚尾龙类化石纪录;坚尾龙类应该在三叠纪时期,起源于腔骨龙超科(根据旧式的角鼻龙下目定义)。近年的研究多认为,角鼻龙下目、坚尾龙类拥有最近共同祖先,两者共组另一演化支。棘龙科与异特龙科都是大型的掠食动物,繁盛于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早期,尤其是在冈瓦纳大陆;但它们似乎在白垩纪土仑阶就已灭绝,原因可能是来自于角鼻龙下目阿贝力龙科与虚骨龙类暴龙科恐龙的竞争。多样化的虚骨龙类持续存活到中生代末期,除了鸟纲(冠群演化支)以外都灭绝了。现代鸟类是坚尾龙类演化支里唯一存活的代表。
相关
- 溴苯那敏溴苯那敏(Brompheniramine)是一种用于过敏症状的药物,属于第一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又称抗组织胺药),化学式C16H19BrN2。其盐类马来酸溴苯那敏(Brompheniramine maleate)常用于药
- 肌红蛋白3RGK· oxygen binding · heme binding· transport · heart development · response to hormone stimulus · slow-twitch skeletal muscle fiber contraction ·
-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英语: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简写为hCG)是一种糖蛋白激素,由胎盘的滋胚层细胞分泌,主要功能是刺激黄体,有利于雌激素和黄体酮持续分泌,以促进子宫蜕膜形
- 禹禹(前2123年-前2055年),姒姓,夏后氏,传说名文命,后世尊称为大禹,五帝之一,也是三官大帝之一。远古时期中国神话人物,是黄帝轩辕氏玄孙,因在大禹治水中成功治理洪水之患的故事而广为人知
- 消炎抗炎性(英语:Anti-inflammatory)指物质或治疗能减少炎症的特性。消炎药占约止痛药的一半。消炎药以消炎作用来减少疼痛,与鸦片类药物不同,后者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以阻断疼痛讯号传
- 尿常规尿液分析,又称为尿常规,是针对尿液标本所进行的一组医学检验项目,是医学诊断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尿液分析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医学检验方法之一,可以反映肾脏和泌尿道等方面
- 警句语录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把特定人物说的话纪录成书,一般不会附上任何关于背景的解说。名言汇集本如:维基语录也是语录的一种,也包括是指一些政权特别收集出版的某一政客的一些名言
- 生产及消耗各国能源生产及消耗列表列出各国的能量总生产量及消耗量。
- 捷克国家图书馆克莱门特学院(Klementinum)是捷克首都布拉格市中心的一组历史建筑群,目前用作捷克的国家图书馆。克莱门特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世纪一座朝拜圣克莱门特的小圣堂。在中世纪,多
- 恐龙蛋蛋化石(Egg fossils)是指由远古动物产下的卵化石化之后的残留物。作为动物的生理化过程的见证,蛋化石被认为是遗迹化石的一个类型。在极少数情况下,蛋化石内可能还保存有曾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