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奥尼父子

✍ dations ◷ 2024-12-21 23:48:42 #新西兰建筑师,爱尔兰裔新西兰人,奥克兰人,1824年出生,1825年出生,1855年出生,1895年逝世,1923年逝世,爱尔兰建筑师

爱德华·马奥尼(1824 或 1825 – 1895/4/28 )是托马斯·马奥尼(1855–1923)的父亲,小马奥尼是他父亲的重要拍档,他们都是新西兰籍的著名建筑师,作品主要位于奥克兰。他们是歌德复兴式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但在他们的一些作品中,也有其他的建筑风格掺杂,如木制结构、石质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他们的作品中,无论是公共建筑(尤其是教堂)或是私人建筑,许多在今天都依然保留着。可以说,他们为奥克兰留下了宝贵的建筑遗产。

大约1824年,爱德华·马奥尼(即老马奥尼)出生在爱尔兰的科克郡的巴林科利格,其父母不详。年轻时,老马奥尼曾是他叔叔的学徒。老马奥尼的叔叔,即约翰·马奥尼,是一名身在科克郡的建筑师和建筑商。在当时,科克郡吸引了大批有名的歌德复兴式建筑流派的建筑师。大概在1848到1849年间,老马奥尼跟玛格丽特·贝利结婚。在1854年,因为当时爱尔兰的教堂建筑师发展前景令人悲观,再加上欧洲正处饥荒和黑死病肆虐的时期,老马奥尼就决定,带着一对11岁的孩子和妻子,坐乘电讯号,全家搬迁到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市,并在1855年的1月抵达。1855年底,他们又全家前往新西兰的奥克兰市,并在1856年2月抵达。托马斯·马奥尼正是在首段航行中出生的,具体日期是1855年12月12日。关于“马奥尼”这一姓氏,有一点值得注意。在马奥尼一家搬迁到奥克兰之前,他们姓氏的英文拼法是“Mahony”,而在三儿子托马斯·马奥尼出生后,老马奥尼把他们家族的姓氏拼法改成“Mahoney”,目的是以免跟爱德蒙·马奥尼混淆,但这点区别,在中文音译手法当中,很难得到体现。爱德蒙·马奥尼,他是奥克兰当地一位很有威望的法务官,同时也在当地拥有相当数量的建筑和木材生意。

1861年爱德华·马奥尼重拾建筑师旧业,当时以简约哥特式的手法,设计了位于帕内塔区的圣约翰巴蒂斯塔教堂。庞比森区的圣玛利亚修女附属礼拜堂(1866年)跟上述的教堂一样,都具有突出的共同点,例如良好的室内采光和斜拉式房顶设计。因为当时有人在新西兰的科罗曼德尔半岛发现了金矿,所以老马奥尼在1867到1870年间都留在半岛的泰晤士镇里。1870年,他重新投入到建筑工作。他先后设计了圣佐治公会教堂(设计于1871年,位于泰晤士)、圣高隆长老会教堂(设计于1876年,位于沃克沃思)、圣三一教堂(设计于1878年,位于达加维尔)、圣安德鲁教堂(设计于1881年,剑桥)。1876年,年轻的托马斯·马奥尼加入了父亲的建筑事业,他们也就是后世所熟知的马奥尼父子。1870到1880间,马奥尼父子的作品数量呈现爆炸性增长,其中包括了银行、酒店、天主教教堂和学校。爱德华·马奥尼也因此成为一位成功的建筑师,并在哈贝街盖起了私人奢华住宅(圣玛丽斯贝大宅),购置了马车、雇佣了车夫和佣人。

爱德华·马奥尼被认为最出色的作品,是位于奥克兰凯伯山口大道的圣公会墓葬教堂,设计于1881年。教堂的修建是为了方便在奥克兰新城郊的居民。为了表现教堂庄严朴素的特点,教堂本身的设计运用了大量染色贝壳杉。这样的运用,使得教堂内部显得高耸、明亮和柔和,这样的效果一直为人所称道。这座教堂的七面后殿,在新西兰众多的教会建筑中,可谓独树一格。爱德华·马奥尼本人在建筑界和公共事务上也很活跃。他是“地区教育委员会”的会员,在1878年他设计了位于西蒙德斯街的奥克兰语言中学。成立于1880年12月23日的奥克兰建筑师学会,爱德华·马奥尼也是会员之一,他在1881年当上学会的财务主管,但此职实为名誉性,实际业务操作由他两个儿子,托马斯·马奥尼和罗拔·马奥尼负责,老马奥尼在1885年退休。1886年,老马奥尼的位于牛顿(位于新西兰)的圣本尼迪教堂(木质)受大火破坏。1887年,托马斯把教堂改为砖块设计,教堂在原址重建。圣母玛利升天教堂,设计于1877年,建成于1888年。从1905年往后的20余年,一直由威廉·马奥尼阁下管理。他是爱德华·马奥尼的其中一个儿子,同时也是第一个在新西兰本土出生的天主教神父。

1880年,爱德华着手开始奥克兰的圣帕德里克大教堂扩建设计。1884年到1885年,中殿的扩建工程按照爱德华的设计进行,但后来的内殿、储物间和双面附属礼堂则有托马斯负责完成。最终,扩建后圣帕德里克以庄重和威严的大教堂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托马斯的教堂作品并不多见,其中圣女玫瑰经教堂(设计于1912年,位于哈密尔顿)是他唯一一座运用了现代古典手法的作品。他1919年的作品圣灵教堂(位于德文波特),在风格上又重新回到了哥特式。在这里,恰恰显现了托马斯跟他父亲的共同点。1865年设计的圣弗朗西斯·德·塞尔斯教堂,其中教堂的太平间,老马奥尼也是运用了哥特式风格。1892年,教堂的太平间从西蒙德斯街原址,穿过怀特玛塔港,迁到了维多利亚山的山腰上。托马斯有许多世俗性的建筑作品:第一件作品就是詹士·威廉逊的意大利风格住宅,巴霍姆斯特德,位于希尔斯伯勒区,设计于1877年;1888年到1890年,他又设计了具有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的奥克兰海关大楼;1900年,他设计了位于迪尔街的一片平房公寓;新西兰银行位于奥克兰内的所有分行;以及奥克兰里的许多仓库。1910年,托马斯设计了一个位于里默拉哥特式风格的教会社区中心。就如老马奥尼一样,托马斯在建筑界算是颇有地位。1907年,托马斯就成为奥克兰建筑师学会的主席,并于1913年到1914年担任新西兰建筑师学会主席。

托马斯明显更善于社交和有风度,同时也他精通法文和德文。于他父亲,性格上就更显得腼腆。同时托马斯更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师,他师从于J. B. C. Hoyte。曾经有段时候他徒步游历新西兰北岛,目的就是为了写生。1889年11月26日,托马斯跟Charlotte Wallnutt结婚,二人育有3个女儿。

爱德华·马奥尼死于4月28日,托马斯死于9月8日,爱德华妻子死于1891年,托马斯妻子死于1926年。

相关

  • 海星纲见内文海星是一种棘皮动物。海星一般都会有5个触手/腕,从身体中间伸出。海星的骨骼不能动,靠它的水管系统(英语:water vascular system)移动。在它胳膊上的水管系统上有很多凸出
  • 论语《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言行为主的言论汇编,在古书中又别以论、语、传、记等字单称,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在四库全书中为经部。“论”通行的读音为(lún)”,为论纂
  • 彼得罗·阿雷蒂诺皮埃特罗·阿雷蒂诺(意大利语:Pietro Aretino,1492年-1556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意大利作家。他先后在罗马和威尼斯生活,多才多艺,出版有剧作、讽刺诗文和艳情十四行诗等作品。其书信
  • 德国邮政德国邮政DHL集团(德语:Deutsche Post DHL Group;LSE:DPO,FWB: DPW)是德国联邦邮政1995年私有化成立的私有制邮政公司,拆分后的另外两个企业是德国电信和德国邮政银行。为了防止德
  • 大韩海峡朝鲜海峡,是韩国和日本两国之间的海峡,连接黄海、东海和日本海之间的要道,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广义的朝鲜海峡指位于朝鲜半岛和九州岛之间的整条水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
  • 台湾总督府电话交换局坐标:25°02′21″N 121°30′40″E / 25.039153°N 121.51101°E / 25.039153; 121.51101台湾总督府电话交换局为台湾台北市直辖市定古迹,是台湾日治时期负责电信交换的机构
  • 异地恋远距离的恋爱,又称异地恋,是指一对情侣长时间分开两地生活,由于交通费时及昂贵,这对情侣不能经常见面、约会。有些远距离恋爱的情侣本来是在同一地区生活,后来因为其中一方或双方
  • 韩三平韩三平(1953年10月1日-),四川旺苍人,中国制片人以及导演。现任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荣誉院长。2007年升任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2014年3月退休。在他执掌中影集团的15年(1999-201
  • 193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第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语:the IV Olympic Winter Games,法语:les IVes Jeux olympiques d'hiver,德语:die IV. Olympischen Winterspiele),于1936年2月6日至16日在纳粹德国的
  • 米哈伊尔·约瑟福维奇·古列维奇米哈伊尔·约瑟福维奇·古列维奇(俄语:Михаи́л Ио́сифович Гуре́вич,1893年1月12日-1976年11月12日)是一位苏联飞行器设计师,与伙伴阿尔乔姆·米高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