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

✍ dations ◷ 2025-08-07 21:58:10 #大肠
大肠(英语:large intestine;拉丁语:Intestinum crassum)是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最后一部分。大肠的作用是从肠道内剩余的可消化物质中吸取水分与电解质,将剩余的无用部分形成粪便并作暂时储存以及最终排出粪便。大肠包括盲肠、结肠、直肠以及肛管(英语:anal canal),始于骨盆右髂骨处,即腰的右侧或略低于腰的右侧,在那里大肠衔接在小肠之后,在横贯腹腔后向下弯折延伸至直肠与肛门处。大肠的长度约为1.5米,直径约6.5厘米,是整个肠道长度的五分之一。食物在大肠中大约需要16小时才可被消化,这个消化过程会把食物中水分以及剩余的可以吸收的所有营养物质全部吸收,然后将残渣通过肠道运动送至直肠并被排出。结肠则主要吸收大肠杆菌所产生的维生素如维生素K、维生素B12、硫胺素和核黄素。。大肠在形态上与小肠的区别在于大肠肠内更为宽广,且其表面有三条与大肠纵轴平行的结肠带。除此之外,大肠虽然没有类似于小肠的外凸结构(小肠绒毛),但其具有内凹的大肠腺,且大肠内的上皮细胞要比小肠内丰富得多。在盲肠的内后壁上连接着阑尾的一端,阑尾内主要是淋巴组织。由于阑尾内部存在黏膜层淋巴组织,因此阑尾对于人体的免疫来说十分重要,当阑尾发生梗阻便有可能导致阑尾炎,阑尾可以通过手术摘除而不会给病人带来永久性的伤害。大肠的组成具体为:需要注意的是,在肛门处的肛门外括约肌不属于大肠的一部分。大肠直径大约为6厘米,长约1.5米。大肠没有肠绒毛,在一些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大肠存在结肠带,并被结肠半月襞分开。作为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大肠具有纵肌与环肌,在某些哺乳动物的大肠结肠带处环肌会增厚。大肠的功能如下:大肠内的pH值如下:(以下描述采用人体解剖学方位)健康的大肠内应该长有细菌,其构成肠道菌群。在大肠内部一共有700种以上对的细菌生活并有着不同的功能。大肠所吸收的部分物质产自在大肠内部生活的细菌。未被消化的多糖类物质(纤维)被大肠内细菌分解为短链脂肪酸,并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被吸收,而大肠中所分泌的重碳酸盐则帮助中和在生成短链脂肪酸的过程中产生的多余酸性物质。大肠内的细菌还会产生大量的维生素,其中以维生素K和生物素(一种维生素B)为主,这些物质也会被吸收进入血液。虽然大肠中产生的这些维生素含量只占每日人体总需求量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当通过饮食维生素摄入不足时,这部分由肠道产生的维生素就变得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依赖肠道产生的维生素生存的人同时服用了抗生素,那么就会由于细菌无法在肠道内正常生存而导致维生素缺乏症。另一些细菌的代谢产物包括气体(俗称“肠胃胀气”或者“屁”),这种气体主要是氮气与二氧化碳的混合物,还包括少量的氢气、甲烷以及硫化氢,这些气体是由于未消化的多糖类物质发酵产生的。还有一些细菌对于某些组织例如盲肠和淋巴系统的形成与成长至关重要。大肠内的细菌还会参与到一些交叉反应性抗体的生产过程中,这些抗体由免疫系统产生,用来防止一些病原体,进而防止干扰与病原体入侵。大肠内最常见的细菌类型是类杆菌属细菌,这类细菌也是导致大肠炎和结肠癌的原因之一。此外双歧杆菌属细菌也很常见,通常他们也被认为是“友善的细菌”。大肠内的粘液可以保护大肠免受偏利共生型细菌的攻击。动物中只有四足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及哺乳动物)的大肠彼此之间有显著的不同,两者之间是由回盲瓣隔开。对于大部分的脊椎动物而言,大肠只是一段连接到肛门,长度较短的组织,不过其宽度明显比小肠要宽。虽然大部分的羊膜动物都有盲肠,但只有哺乳类的大肠中有发展出真正的结肠。一些小的哺乳动物,其结肠和其他四足类一様是直的。不过大部分哺乳动物的结肠可分为升结肠和降结肠,只有灵长类动物的结肠有横结肠。而在食肉动物和反刍动物中都找不到结肠带及结肠袋。除了单孔目外的哺乳动物,其直肠都是衍生自脊椎动物的泄殖腔。因此这些物种的直肠不是真正的同源器官。鱼类没有真正的大肠,但有一段较短的直肠连接肠道末端和泄殖腔。鲨鱼的直肠有“直肠腺”,可以分泌盐类,帮助动物在海水中的渗透平衡。腺体结构类似盲肠,但两者不是同源器官。

相关

  • 细菌性疾病病原细菌(英语:Pathogenic bacteria)是指能导致传染病的细菌病原体。本条目主要针对会造成人类传染病的病原细菌。大部分的细菌是无害,甚至是有益的,不过有些细菌是病原体。像结
  • 舌病舌病是先天性或后天性的舌部疾病,种类很多。舌病很常见。例如,在美国,估计成人患病率为15.5%。舌病在戴假牙和吸烟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 真核域真核生物(学名:Eukaryota)是其细胞具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总称,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着的复杂亚细胞结构的生物,而不包括细菌和古菌,因它
  • 单链RNA病毒核糖核酸病毒(英语:RNA virus),又称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为RNA,这些核糖核酸通常是单链RNA(ssRNA),但是也可能是双链RNA(dsRNA)。由RNA病毒感染造成的著名人类疾病包括艾滋病(AIDS)、埃博
  • 种群生物系统层级关系:生物圈 > 生态系统 > 群落 > 种群 > 个体在生物学上,种群(英语:Population,或族群)指于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生活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或者说是有个体组成,能够而且
  • 嗜碱性粒细胞嗜鹼性球或嗜鹼性粒細胞(英语:Basophil 或 Basophilic granulocyte)是一种最少见的粒细胞,约占循环系统中白细胞的0.5%至1%,得名自其可以被碱性的染料染上色的特性,是许多免疫反应
  • 立克次体等立克次体(学名:Rickettsia),或者称立克次氏体,是一类细菌,但许多特征和病毒一样,如不能在培养基上培养,可以通过瓷滤器过滤,只能在动物细胞内寄生繁殖等。直径只有0.3-1μm,小于绝大
  • 佐剂免疫佐剂(英语:Immunologic adjuvant或 Immunoadjuvant,简称佐剂,英语:adjuvant)是指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射到动物体内,可非特异性地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的物质 ,或称为非特异
  • 1s11蒸气压主条目:氢的同位素氢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为H,原子序为1。氢的原子量为7000100794000000000♠1.00794 u,是元素周期表中最轻的元素。单原子氢(H)是宇宙中最常见的
  • 希腊语希腊语(Ελληνικά),中文也称希腊文,是一种印欧语系的语言,广泛用于希腊、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等国,亦有使用于土耳其(包括小亚细亚一带)的某些地区。希腊语言元音发达,希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