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元

✍ dations ◷ 2025-10-24 23:50:00 #新西兰元
新西兰元(毛利语:Tāra,货币代码:NZD,货币符号:$)是新西兰、库克群岛、纽埃、托克劳及皮特凯恩群岛的法定货币,于1967年起使用。通常简称为$、NZ$、或纽元,英语俗称Kiwi(鹬鸵)。一纽元可分为100新西兰仙。新西兰元是世界上贸易量第12大的货币。新西兰元取代了曾经原本是新西兰法定货币的新西兰镑。2006年7月31日,新西兰储备银行引入新硬币,取消5仙硬币的流通地位,并以较细小的新硬币取代沿用的1毫,2毫及5毫硬币;而1元及2元则继续使用。新西兰元引入前新西兰使用新西兰镑,从1933年开始新西兰镑和英镑就已经分家了。从1930年代开始在新西兰就有使用十进制来取代不方便和复杂的老英镑制度的建议。但是一直到1950年代才有具体的行动。1957年政府设立了一个委员会来研究十进制货币。1963年政府决定把新西兰的货币十进制化。1964年新西兰议会通过十进制货币法,决定于1967年7月10日转换货币。当时就有人建议把新货币叫鹬鸵,来避免与美元混淆。到最后还是决定选择“元”这个名称。政府发动了巨大的宣传,在这个过程中新西兰元先生成为这次货币改革的代表。1967年7月10日新西兰元被引入,取代过去的新西兰镑。兑换值为一镑换二元。当时印刷了约2700万张新纸币,铸造了约1.65亿枚新银币。新西兰元刚引入的时候与美元的兑换率被定为US$1.39 = NZ$1。同年11月21日由于英镑贬值这个兑换率改为US$1.12 = NZ$1,不过新西兰元的贬值比英镑还厉害。1971年美元对金贬值,使得一新西兰元对美元的兑换率升到1.216,其波动率为4.5%。从1973年7月9日到1985年3月4日新西兰元的兑换率是根据一系列货币的比率决定的。从1985年3月4日开始新西兰元自由浮动,一开始的兑换率为0.4444美元。从这个时刻开始它的价值由利伯维尔场决定,一般波动在0.39到0.82美元之间。自由波动后新西兰元对美元的最低兑换率为2000年11月22日0.3922美元,最高兑换率为2008年2月27日0.8213美元。新西兰元是世界上贸易量第12大的货币。2007年6月11日储备银行为了降低其价值出售了不明数量的新西兰元,这是从1985年新西兰元自由波动以来储备银行首次介入市场。估计此后储备银行还干涉过两次,但是它们没有第一次那样成功:第一次一开始似乎有效,美元的兑换值从0.749升到0.762。但是在一个月内又回升到干涉前的比率,于2007年7月23日达到0.8103。2008年初新西兰元对美元的比率达到纪录后在2008年的后半年和2009年的第一季度不断下降,这是由于全球经济萧条促使投资者逃离‘风险大’的新西兰元。2009年3月6日新西兰元降低到0.50美元。但是此后它又迅速回升,2009年11月达到0.75美元。在引入十进制的元的时候新西兰效仿南非和澳大利亚,在兑换的时候原来的十先令兑换一元。这个兑换率以及使用元为名称在改革之前和之后始终有争议。在引入元的同时,新西兰发行了1分、2分、5分、10分、20分和50分的硬币。1分和2分的硬币是铜币,其它硬币是白铜的。为了便于流行,5分、10分和20分的硬币与它们取代的六便士、先令和弗罗林同样大小。到1970年为止10分硬币上还印有“1先令”的字样。所有硬币的正面印有阿诺德·梅钦塑造的伊丽莎白二世像,并附有“新西兰伊丽莎白二世”加上日期的字样。1967年引入的硬币背面的图像与原来的设计不同。原来设计的现代艺术和雕塑的图案被一份报纸泄露,在公众中获得了很不好的反应。真正发行的图案相当保守,和公众的期待符合。1986年新西兰使用了新的女王像。1987年1分和2分硬币不再被铸造,到1988年为止只还铸造了一些供收集者用的硬币。1990年4月30日这些硬币作废。由于没有1分和2分硬币了,在付钱的时候一般这样的额被进到五分。1991年2月11日铝合黄铜的1元和2元硬币被引入,取代当时的相应纸币。1999年新的女王肖像被引入,硬币上的铸文改为“新西兰伊丽莎白二世”。2004年11月11日储备银行公布建议取消5分硬币,把10分、20分和50分硬币改小,并改为钢的来减轻它们的重量。为期三个月的公共讨论于2005年2月4日结束,3月31日储备银行宣布将改变硬币。2006年7月31日改变开始,到2006年10月31日为止旧硬币依然可以使用。现在老的5分、10分、20分和50分已经不再是法定货币,但是储备银行依然收纳。此前除了铸文和背面的图案外这3枚硬币很相似。它们与从英国硬币引出的国际硬币也很相似,因此这些老硬币过去被自动销售机和许多商店接受。新西兰的1元硬币和澳大利亚的2元硬币极其相似,大小,颜色,重量甚至图案。经常发生误将1元新西兰硬币认作2元澳大利亚硬币。1967年新西兰元开始发行时发行了1元、2元、5元、10元、20元和100元的纸币。除5元纸币外其它所有纸币取代了它们相应的新西兰镑前身。当时纸币的正面有女王肖像,反面有新西兰本土的鸟和植物的图像。1981年由于印刷机的改变纸币稍微有点改变,其中最显著的是女王肖像改成正面肖像,而不是左侧肖像了。1983年开始发行50元纸币。1991年1元和2元纸币被同面额硬币取代。1992年引入了一系列新的纸币。纸币正面是新西兰名人的肖像,反面则是新西兰本土的鸟和风景。1999年塑质钞票取代了纸币,图像依然如旧,但是根据新安全措施稍加更改,其中最显著的更改是两个透明的部位。1971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改成一个与美元波动,与其它外汇比较固定的政策。1974年9月澳大利亚为了减少其通货膨胀改成相对于一个货币蓝比较稳定的政策。从1976年开始兑换率不断被调节。在冷战后,尤其是在1990年代末以来,美元对新西兰元与其它外汇之间比价的影响越来越小。新西兰元过去曾长时间受到相当大之通货膨胀。

相关

  • 分子扩散分子扩散(英语:molecular diffusion),通常简称扩散,是任何粒子(气体或液体)于绝对零度以上之环境下的热力学运动。本行为的速率是温度、流体黏度以及粒子大小(质量)的函数。扩散解释
  • 真菌总界菌物总界(Holomycota,.mw-parser-output .smallcaps{font-variant:small-caps}.mw-parser-output .nocaps{text-transform:lowercase}Liu et al. 2009)是单鞭毛生物的一个演化
  • 印度斯坦语印度斯坦语(हिन्दुस्तानी,ہندوستانی‬)又称印地—乌尔都语,是语言学家对印度斯坦(即南亚北部)的印地语、乌尔都语及其相应方言的统称。这些语种的语法基本相
  • 原子力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简称AFM),也称扫描力显微镜(Scanning Force Microscope,SFM)是一种纳米级高分辨的扫描探针显微镜,优于光学衍射极限1000倍。原子力显微镜的前
  • 叶绿素 a叶绿素是存在于植物、藻类和蓝藻中的光合色素。光合作用的第一步是光能被叶绿素吸收并将叶绿素离子化。产生的化学能被暂时储存在三磷酸腺苷(ATP)中,并最终将二氧化碳和水转
  • 乌克兰危机持久的乌克兰危机在2013年11月21日展开序幕,当时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冻结为实现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英语:Ukraine–European Union Association Agreement)的准备工作。这个决
  • 海生真菌海洋真菌(marine fungi),或海生真菌,是生活在海洋或潮间带中的真菌。海洋真菌并不是一个分类单元,而是泛指分属于不同分类群,但生长环境均位于海洋或潮间带的多种真菌。绝对海生真
  •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奥斯瓦尔德·阿莫德·哥特弗里德·斯宾格勒(德语:Oswald Arnold Gottfried Spengler,1880年5月29日-1936年5月8日),德国历史哲学家、文化史学家及反民主政治作家。《西方的没落》
  • 2-庚醇2-庚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为庚醇的同分异构体之一。它是一种仲醇,羟基在第二个碳原子上。2-庚醇具有手性,存在R/S异构体。
  • 咖啡这是一个各国(地区)年人均咖啡消费量列表,最新的为2009年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