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桥胜子(日语:猿橋 勝子/さるはし かつこ ?,1920年3月22日-2007年9月29日)是日本的地球科学家(日语:地球科学者),专业为地球化学,以对海水中二氧化碳(CO2)浓度的率先测量、以及大气和海洋中放射能辐射落尘的危险性研究而闻名。曾任东邦大学理事与客员教授(日语:客員教授)。东京出生。
东京府立第六高等女学校(现东京都立三田高等学校(日语:東京都立三田高等学校))、帝国女子理学专门学校(现东邦大学理学部)毕业。之后加入中央气象台研究部(现气象厅气象研究所(日语:気象研究所)),在其中的地球科学研究部工作,并接受三宅泰雄(日语:三宅泰雄)指导。1950年,开始研究海水中CO2浓度。由于当时人们认为CO2浓度并不重要,猿桥不得不想办法自创测量方式。在1954年第五福龙丸事件中放射性落下灰所致大气与海洋污染的相关研究之后,她与三宅一起对大气与海洋中的放射性污染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获得学术界认可。1957年,凭借“关于天然水中碳酸物质的活动”研究获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在化学方面获该大学博士学位的女性。1958年,与其他人共同创立“日本妇人科学者之会(日语:日本女性科学者の会)”。
1980年,成为日本学术会议选出的首名女性会员,同年设立“给女性科学者光明未来之会”(女性科学者に明るい未来をの会)。1981年,获雅芳女性大赏(日语:エイボン女性大賞)。1985年,凭借“放射性及亲生元素的海洋化学性研究”,获颁日本地球化学协会第13回三宅赏。1993年,因“对海水化学进步的长年贡献”,获颁日本海水学会田中赏(功劳赏)。
现在的“猿桥赏(日语:猿橋賞)”即是以她的名字命名。她也是日本地球化学会和日本海洋学会(日语:日本海洋学会)的名誉会员。
2007年9月29日,因间质性肺病死于东京都内医院。享年87岁。
在美国进行1954年比基尼核试后,日本政府请求地球化学研究部对海水和雨水中的放射能进行分析与监控。核试时,日本渔船第五福龙丸正处在核爆地点下风区,船员随即出现辐射症状。根据猿桥的研究,海水中的辐射能在核试发生一年半后成功抵达日本海域。1960年,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英语: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的Theodore Robert Folsom博士等人测定出南加利福尼亚海水中铯-137浓度,并发表于《自然》期刊。而根据三宅、猿桥研究组的报告,日本近海的铯-137浓度是Folsom团队测得浓度值的10至50倍。就日美测定值的差异,三宅、猿桥研究组试图透过对洋流的分析来解释,但主张核试验安全性的美国等地研究者则认为,由于海水具有稀释作用,放射性污染问题根本无需担心,并据此批评猿桥研究组的测定有误。三宅随后向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提出申请,希望使用同样的海水样本进行日美相互检证。为进行放射能分析法的相互比较,1962年至1963年,猿桥进入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与Folsom就微量放射性物质分析测定法的精度展开竞争。猿桥的分析因精度更高,最终获得Folsom的承认与高度评价,两人共同撰写并发表了日美测定方法的相互比较结果报告。
2018年3月22日,Google更新了首页的Google Doodle,以纪念猿桥胜子98岁诞辰。